分享

人生能够放下才算完美

 都市夜归人opjz 2017-11-18

陈玉荣

人生感悟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因为他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乐观的心态来自于宽容,来自于大度,来自于善解人意,来自于与世无争,来自于为别人着想!人生就像舞台,不到谢幕,你就永远不会知道自己有多精彩,有多不平凡!

在通常情况下,我们往往总是用高冷的姿态看着这个世界,殊不知,别人也用着高冷的态度看着你。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是这么划分出来的。这是因为人生本就没有完美,想通了,想开了,放下了就是完美!

虽说追求完美是我一直以来所追求的梦想,而不完美的人生,却让我不得不对自己的人生开始进行重新定位和思考。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中,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过于追求完美的人反而是一种束缚,甚至丢失了真实,变得奢华和浮实。人要活在自我的认知里,若是为了取悦别人来保持自己的完美,那你的勇气和价值都将变得一文不值。其实不完美也是一种价值,至少你有自我的认知,有接纳真实自己的勇气,心中也不会纠结、矛盾、挣扎甚至迷茫。如果你已经失去了自己,失去爱自己的勇气,那么,你又怎么能敞开心扉来爱别人呢?

因为每个人都会有失败、失意的时候,既然有些事实不可避免,那就要学会面对,在失去中获得沉淀和积累,得而不喜,失而不忧。不要去计较人生中的不完美,也正是这些不完美里面却暗藏着的玄机和变为完美的成功机遇,倘若我们能抓住这些机遇,也许我们就能走向新的成功。真实,是练习放下我们自认为应该要有的姿态,拥抱真实的自己;快乐比完美更重要”。

例如狂接舆称孔子为“凤”,这是对孔子才能德行的肯定。但之后说孔子“何德之衰”,这是接舆和孔子“道不同”的原因。在接舆看来只有在天下太平,人民安居乐业的时候,作为瑞兽的“凤”才会出现。也就是说在眼前这个乱世中,瑞兽是“看不见”的。现在接舆是用凤来比喻孔子,讽刺孔子在天下无道之时都不隐去,这是德行衰败的表现。从接舆的话中可看出他是一个贤者,“楚狂”是他在这个乱世中隐藏自己的一个方法。接舆的思想和孔子的思想是对立的,或者说孔子和当时的隐士是两个层面的人。在孔子看来自己生于乱世就更应该积极入世来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而在接舆这样的隐士看来应该避世生活。“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这是接舆在劝孔子放弃他那“荒谬”的行为。接舆也知道“今之从政者殆而”,因为知道时代不可挽回,所以不做所谓的“中流砥柱”,这就是“知其不可而不为”,这和孔子思想全然不同。虽然孔子说过“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是与接舆一般的隐士了解孔子,孔子也知道他们不是一般人,所以他才会“欲与之言”。像接舆一般的隐士之所以选择避世,原因有二,一是他们对统治者的失望和愤怒;二是他们在逃避自己的心,想救世的心。

正因为在挣扎,所以接舆成了“楚狂”。屈原在《涉江》里提到的“接舆髡首兮,桑扈蠃行”就是接舆的正面写照。这就是说接舆是矛盾的,他首先想到要担负起拯救文化的道义和责任,这和孔子的思想作为不谋而合,但他心底也有一个声音“算了吧,如今的政治混乱黑暗,就凭我一人之力能做什么”,所以他才会选择佯狂避世。所以孔子“欲与之言”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的。

综上所述,像接舆一般的隐士和孔子一样,都是忧国忧民的。隐士是因为自己不能做什么而避世,孔子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是一种决然的心态。“是的,我不完美,但我仍喜欢自己,仍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是有价值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