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动保存】中医可以速成吗?你相信,你就有机会;你否...

 周辉470 2017-11-18
中医可以速成吗?

        你相信,你就有机会;你否认,你则失去速成的机会!

        笔者相信速成,并身体力行,故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了这一实践。本文即阐述一下过程,希望给学习中医的人们,带来一点启发。以其为古老而伟大的中医增添动力,期冀学习中医的人们快速成长,壮大流淌在华夏血液中的自己的医学。一个不为钱财的医学。一个伟大的中国人的医学!

         一个真实故事可以启发您的信心。一个小学文化的农村妇女,因生活所需,自40岁起,仅仅研读一本书《中医学概论》,并在日常生活中间断实践,仅通过望诊,治疗了家人许多常见疾病。医术接近中医师的水平。眼前的真人真事,使我觉得自己一定可以学会中医!

        一次偶然的契机,使我开始了中医的自学,并一发不可收拾,半年的时间治愈了家人的高血压与中风前兆(舌外),紫癜治疗等等。两年时间阅读了上百本经典著作,,远远超越本科专业的中医不超过50门课程,力争把各家的优点结合成一个完整的中医体系。目前可以通过望微问切独自进行诊断治疗。中医学习有不同的道路,我的道路是遍读经典与现代中医名著,自己体悟与自然结合,一开始就明确求道重于求术,追求中医完整之体系,以道御术,达到最后以术丰道的目的。

        涉猎道家、佛家对医学的应用,结合现代科技体系概念,去理解中医。中医的发展在内经伤寒之外,从内经伤寒出发,遍读百家,涉猎河图洛书、先后天八卦、堪舆阴阳、三式术数,然后再进入到内经伤寒之中,中医的大门是敞开给每一个热爱他的人。

        每个自学中医的人道路都是不同的,我深知山外有山的道理,只是简述一个中医速成的过程,给爱好中医的人一个启发。

        希望跟多的人加入中医行列并快速成长!
欢迎批评指正:

   中医宇宙时空生命全息学说及中医哲学集萃V3.2   
   http://bbs./thread-403070-1-1.html
   
   中医微观肌肉生长假说 
  http://bbs./thread-403073-1-1.html
   中医的所有秘密蕴藏在鸣法奇门之中 
      中医阐述人体医学,以天地人角度述之。黄帝内经以河图洛书阐述法于阴阳,合于术数。伤寒杂病论之伤寒论从气解,以三阴三阳述天道,应经络;金坤要略从方位解,效法地道四方四季脏腑,述升降浮沉、寒热温凉;隐含在经典背后的是从人的角度,人体的核心既是精、气血、阴阳,以物质形态体现的既是皮毛、肌肉、骨骼、细胞,以及内部核心物质形态结构脏腑体现生化排泄功能。
     宇宙大无其外,小无其内。
     可以完整体现这一中医体系的立体存在,即鸣法奇门。中医所有的秘密均蕴藏其中。
     。。。。。。。。。。。。。。。。。。。。(此处省略五百字),呵呵!

     读完中医经典和有一定的临床体验时,既是进入鸣法的合适时机。速度快的话两个月够了,慢的话就不知道了。 下面谈一点中医自学的体会:

1.面对全新的领域---相信自己、熟能生巧
   自学中医首先有信心,小学生都可以自学会,任何人都可以。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学会。
   一进医书,蒙啊,完全不懂。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连黄元御大师传记里也是这种感觉。此时,要知道,一个生人看多了,就成熟人了,自学一样,熟能生巧。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刚开始很多问题,先记在心里。先不理跨越过去。看的医家著作越来越多,逐渐会越来越熟,不再陌生,疑问逐渐就少了。

2.中医著作的读法----根于经典,博采众家
   中医著作汗牛充栋、浩瀚如海,但其根源在于中医四大经典。所有的中医各家著作都源于经典。从经典起步,既是从源头起步。
   读完中医四大经典,接着既是临床应用,阅读各名家著作,这是最好的临床老师。成名医家对经典的理解与运用都在其著作中了。阅读完一个人的著作,其精神、思想、经验都在里面了。另外,就是要阅读现代各家名医的发言总结,各名家的经验结晶蕴藏在其发言总结当中。
   由经典入手,从名家著作中取经,看名家经验总结,三方面结合,中医理论自学基本已经过关了。

3.中医自学的关键----明理、求因、求原理、求原因、求病机、求药理
     医学自学的关键在于明理,人体生理、原理、功能,疾病的原因、原理、病机;脉搏的原因、原理、脉理;用药的原理、原因、药理;组方的原则、原因、原理。
     即为什么这样,把原因清楚了,逐渐走上熟练的阶段。
     网络时代,记得利用网络优势,这是古人不曾享受的方便、快捷、迅速。网络的到来,使中医速成成为可能,网络是中医速成的翅膀。网络可以快速购买到各种著作,各种医学秘籍尽归拥有,一本书就是一位老师;建立博客,吸取网络中的医学精华营养,转帖之间他人的经验已授予你。年龄不是中医的界限,什么年龄段都可以入门。

4.医学是实践的学科,是临床的学科
     开始实践一定是先从自身开始。脉从自己手腕上摸。千百次的触摸,熟悉了你就会了。摸错了,说不定老天爷会感动来点化你。
     一种病的原因清楚、症状明确、治疗原理明白、药方组方清楚的时候,即可在自身上试用了。比如感冒,三天内治愈。积少成多,人体也就五脏六腑,脏腑的病全治过一遍的时候,医术也就出道了。要谨慎到有把握时才可以实践。
     再从脏腑,联系到六经辨证,气血辩证、三焦辨证、脏腑辨证等。
     逐渐过渡到从家人的疾病入手。
     人体之五脏六腑、三阴三阳、奇经八脉,千万次的接触,没有什么陌生的了。这时回头看一下,发现中医已经在你心中,中医实在易;原来,古人也这么说。

5.追根溯源---易经
    进行到一定程度,就要找到中医经典的源头,易经八卦、河图洛书,堪舆风水、命理奇门等,药王说的不正是这些吗。呵呵。
   
    自学中医可以这样炼成。 你热爱中医,中医也爱你!
    说伤寒感冒:

       现在的西医中医许多人感冒都不会治疗,七天自愈;西医更“牛”,逐渐引寒入中、下焦,一直到紫癜、肾炎、肾衰、白血病等,病源不竭,财源滚滚,苦了百姓。故说中寒感冒,看寒气如何侵入人体。
       医生三天治不好感冒就是瞎蒙。

       寒气侵入人体,通过两条渠道:呼吸道与皮毛接触。呼吸由口腔、喉管、直中肺表;皮毛由毛孔,肺主皮毛,寒气通过毛孔、肺的输布系统反向通过物理传导、经络系统立刻到达肺表。肺失肃布,津液体表减少,面孔皮肤干燥、唇变色、舌诊、面诊、脉诊等具有证体现,神萎。

       人体中寒后,表面毛孔由于热涨冷缩(或人体其他原因?)立即收缩毛孔,外隔绝寒气继续进入;内隔断气血即营卫外达皮毛外部。接着人体在体表集聚热量驱赶外寒。微汗、脉浮,此时多喝热水助体驱寒、热寒中和,正是时机,与桂枝汤同效(扶阳)。

        脉证见左手寸肤凉,浮,关木郁滞(正常关脉一跳而升至寸,中寒初期关木脉三跳方升至寸;久病倍郁)

       人体中寒后的初期特征,表证见咳嗽、流清鼻涕、怕冷;这仅是一半的病症。

       人体中寒后的深层症状大多数不明白,寒属阴,中寒首先是阴势增,正如冬季木郁与生机顿挫,人体阳即木火,由戊土脾统。简单地说即肝气郁滞、生化能量减弱---人体之五脏生化速度受到减速,气机阻滞而不通畅。真正的国医大师治疗感冒既是在这样的本质阶段舒肝健脾治疗感冒。实际是通达了人体之先后天奥秘。脉证木郁既是佐证与根据。

       如果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接着就是倪海厦大师阐述的过程了:      

       倪海厦大师总结:外感侵入路线: 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 
辩证论治表:

病位                                       症状                               治疗

太阳(中风)                  微汗 , 项强 , 头痛 , 发烧                     桂枝汤(五味药 )

太阳(伤寒)      全身 悪寒 , 怕冷 , 全身没有汗 , 高热 , 身痛 ,                     麻黄汤剂 (四味药 )

                                 骨节像鞭打一様, 很痛

太阳(温病)      在流汗的状态下所得的感冒,喉咙痛                       葛根汤 (复方 ,七味药 )

阳明(胃、大肠)  阳明无寒症 , 全部是热症 , 而且会饿 ,

                            老吃不饱 , 肚子饿的不得了 , 不放一点东

                            西在胃里面 , 马上手抖 , 全身冒冷汗 , 全身热 ,

                            且便秘 , 大便排不出来 ,小便黄

阳明(经热)                                                            就用白虎汤(发热 , 无便秘 )

阳明(腑热-胃实)  ?

胃的下方有屯积东西的时候 , 便秘 , 肚子痛 , 病人呈现的症状是朝食暮吐 , 早上吃进的烧饼油条 , 到了傍晚吐出来还是烧饼油条 , 就代表 说这个东西堵在胃里面;小便黄

                                                                                大黄甘草汤(两味)

阳明(腑热-十二指肠实)

便秘 , 恶心 , 排气很多 , 肚子中间的地方会痛;小便黄

                                                                                    调味承气汤

阳明(腑热-小肠实)

小便黄;因为堵在小肠 , 大肠里面没有东西 , 所以不断的放屁 , 只有放屁 , 没有大便出来 , 就用小承气把小肠清干净

                                                                                       小承气汤  

阳明(腑热-大肠实)

堵在大肠里面 , 此时会连屁都不放出一个 , 因为大肠里面都是大便

                                                                                       大承气汤

少阳(胆、三焦)

忽冷忽热 , 两个太阳穴会间有疼痛 , 间有恶心呕吐

小柴胡汤(大便正常)大柴胡汤(便秘)

太阴(脾,肺)

身体很重 , 因为身上带有很多水 . 所以肚子胀 , 四肢胀 , 胃口不好



少阴(心,肾)

少阴(心):晚上失眠 , 睡不好 . 大小便不正常 , 有时下痢 , 有时便秘 . 胸闷 , 胸痛 , 手麻 , 四肢麻少阴(肾):嗜眠 , 睡觉睡了八小时 , 十小时还睡不饱 , 还想睡 , 有时开车开着就睡着了



厥阴(肝、心包)

坐不得卧 , 晚上无法睡觉

--------------------------------------

     感冒治疗实际至少在三个层次同时治疗:

    1. 气机----脏气生化功能之恢复正常而不郁滞。扶脏器正常生化,产生足够的气血能量(包含热能),去抵御与驱除体表寒气。
    2. 经络----六经辨证,驱除寒气,传统医术中的桂枝汤、麻黄汤、柴胡汤等具体运用。
    3. 物理结构肌体----整体的热量清除侵入的寒气,或寒热中和,或消除寒气,消除初级有形物质---痰等。
      桂枝汤、麻黄汤、柴胡汤等经方的四维药式表明,实际上经方也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治疗的。汇说伤寒第一方:桂枝汤

                   



1. 《伤寒论》桂枝汤

     [原文]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去皮)三两,芍药三两, 甘草炙二两,   生姜(切)三两,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中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中热稀粥一升馀,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中中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2. 辅行诀

     小阳旦汤:治天行发热,自汗出而恶风,鼻鸣干呕者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二两,切甘草炙,二两,大枣十二枚 “按:《伤寒论》桂枝汤。”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服已,即啜热粥饭一器,以助药力。稍令汗出,不可大汗流漓,汗出则病不除也,取瘥止。若不汗出可随服之。日三服。若加饴一升,为正阳旦汤。

3.  应用用黄元御土属四象、一气周流分析桂枝汤之四维药式:

   桂枝汤四维药式:

                   桂枝芍药    生姜 甘草 大枣

                      木       戊土  土  己土
                                                

4. 倪海厦大师说桂枝汤(医理、药理、病机原理、脏腑物理功能等清清楚楚)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

     伤寒金匮中的方剂,大概有百分之六十的处方都是用桂枝汤做加减,经方家认为桂是调和阴阳的第一方,这个汤方是古代圣贤历代相传的经方,张仲景将它归经到治来使用。读伤寒金匮的时候,会遇到三种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什么时候用汤丸剂?汤者『荡』也,就是说扫荡的力量很强,取它的迅捷之性。当我们要涤荡五邪的时候,通关活络的时候、阴阳不平衡的时候,这些情况都用汤剂。怎么知道阴白天昏昏沉沉,晚上精神很好,就是阴阳不平衡;或者是你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也是例如十个人吃虾子,结果九个人没事,一虾子,九个人都拉肚子,一个人没事,那就是虾子有问题,或者是那一个人做了什么事。侦探一样要有common sense。还有,病情沉重的时候、病人有痿症、肌肉枯槁的时候、皮肤枯的时候、要增益气血的时候,都用汤剂。 例如桂枝汤,如果做成桂枝丸,结果桂枝丸吃下去等很久才会发汗,桂枝汤一汗,不一样的效果。煮汤也有技巧,大火煮取其“气”,小火煮取其“质”,发表的药汤要用大火煮,所有发表的药方都用大火煮。攻里的药、温里的药用小火煮,取其散剂用在久病、或病在四肢,像是风湿的痹症、或者表里游走的病,都可以用最主要的可以逐破积聚,或者不进饮食的人,胃口不好的情况。

    但力量专一,可以集中于一处病灶,所以如果病邪扩散全身的时候,就要用法。例如要打虫的时候,用到乌梅丸,集中攻击一个定点,引诱虫来吃,如果做成乌梅汤用醋泡过两天,乌梅汤又酸又辣又苦,怎么喝?勉强喝下去结果虫没吃到,只有你吃只有觉得很爽。以后会慢慢介绍方剂的运用,有很多技巧在里面。 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代表病在表,脉浮在表面上就是热自发,代表身体出来和病毒相抗,阴弱者汗自出,,身体的固表能力不够,就不能保持身体的津液,而一直往外散,流出来的就是汗面的水出来的,血因为有水,可以很容易的在身体里面跑,来供应身体里面的能量,表不候水散出去了,相对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病人就感觉到啬啬恶寒,一阵一阵的散的时候,胃、小肠、大肠的黏液都会跟着出去,红枣表面是红的,里面是黄的,火生枣煮出来的汤液黏黏的,所以喝之后,等于是肠胃的津液,举凡在肠胃的津液快干赶快用红枣补足。

    为什么用「甘草」?「本草」里面写甘草解百毒,但解释不清伤寒可能已经一段时间了,在感冒的这段时候里,胃口一定不好,因为本身的能量邪,能量减少了,肠胃的蠕动就减缓,有很多食物就会坏死在里面,而甘草可以解百物分解掉,好的留下来坏的分解掉。为什么用「生姜」?因为肠胃蠕动的能源都跑生姜下去马上刺激肠胃所以生姜有发阳的功能肠胃枣、甘草、生姜下去,跟感冒没有关系,只是固本。 桂枝这药可以壮心阳,所以心脏病的药一定会用到桂枝,桂枝一下去的时候,就是心脏的动能会加速,血一加速,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全部出去了,把滤过性病毒赶不能光让动脉加速流动,还要让静脉加速回来,所以为什么用「白芍」,在「神农本说:白芍轻用的时候,可以补血,重用的时候,可以活血、破血,就是破瘀。所以张仲有腹痛,肚子痛,妇人的肚子痛,通通用白芍,芍药重用的时候可以活血化瘀,所以芍面走,可以让静脉的血加速流回心脏。

    「桂枝」、「白芍」这两味让血液循环出去,很快的把滤过性病毒赶出去,但是加速产生的后遗症是排出汗来,为了失掉,后面又加了三味药同时补足它,并可以同时把肠子中已经坏死的食物分解掉。因为人身上的动脉和静脉是等长的,所以桂枝白芍用等量,胖子用五钱,桂枝白用五钱,瘦子用三钱,小孩子可以开半钱。如果阳不足加重桂枝、阴不足加重白芍阴阳。生姜开两片,不用开三片会太辣了,桂枝已经很辣了,不过辣些也无所谓,辣一蠕动加强起来。如果病人得到感冒比较久了,甘草就用重一点,五钱,如果只两三天甘草尽量少些,因为甘草会把其它药的药性减缓下来,甘草在「本草」里写有缓和以有时候为了让药走的快些,不加甘草,炙甘草就是把甘草用蜂蜜炒过,所以甘草炙过后可以增加发汗的力。,,,,马上把阳气发散到四肢,如果小孩吃「桂枝汤」太辣计的。

    汉制的八两约等于现在的六钱,所以汉制…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右五味,?咀三味,

      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又不汗,服后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碗,还不流汗,服后小促其间,就是缩短服的时间,就是三到四小时。 半日许,令三服尽,十二小时喝三碗,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就是每四日夜都服,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再去煮,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喝桂枝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臭恶就是腌制的东西、臭豆腐腐等,为「桂枝汤」是恢复胃阳、脾脏功能的药,就汤剂来看,桂枝壮心让动脉的血流出去回心脏,所以心脏的力量加强,火生土,土就是脾脏,所以桂枝汤喝下去,脾就充满了下方,脾一充血,胃下面很多血管,一充血,胃就开始收缩,就肚子饿,想吃东西,所以桂枝汤胃口恢复的药。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这些东西都是容易了肉类,会有浮热产生,对病情恢复有影响;如果吃了生冷的东西,会抵消阳药,要避免。

    喝完桂枝汤,为什么喝热稀饭?在中医的观念认为稀饭、白饭是最好的最能吸收的是稀饭。平时吃蕃薯稀饭可以保护脾胃,蕃薯与稀饭各一半,对桂枝汤最明显的表证就是有汗,代表皮肤毛孔没病的,是滤过性病毒在肌肉里枝汤是解肌的。如果滤过性病毒在皮肤毛孔,皮肤毛孔就封闭起来了,湿热比较盛的人。如果加了红枣会增甘加腻、遇到这种情形,把红枣拿掉。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桂枝汤证就是这四个症状头痛,发热,有汗,恶风,风吹得很难过,为什么?因为病面的时候,肌肉被束缚住了,皮肤表面的能源(固表力)没了,所以吹了风会很难过是「阳」的,阳都是往上走,所以感冒的时候病人会头痛,人正常的阳气一直往上走枝汤证,肌肉被滤过性病毒束缚住,使正常的体温无状出现就可以了.
     桂枝汤、麻黄汤、葛根汤剂量如果开得很好,刚好把病毒赶出去,没有进入身体,然后液留着,如果开的剂量不足,汗一发出去,四分之三的病毒发出去了,发汗之后津液津液不足,用葛根把津液补足。

5.  总结:桂枝汤真正明澈,从这几个方面算基本齐全了,(还可以把脉理及西医的成分也可以扯进来),整体源头河图洛书中的位置、脏腑气机升降、脏腑功能、药理与药物配对,服药的过程与预后。

    把握了根本道理与法则,即可升降阴阳、交互金木、水火既济,药方也就可以灵活运用、随机应变了。

    经方诸方,以此类推。呵呵。
 伤寒杂病论妙在经络、脏腑、理法细节;寒则水积为湿饮,热则津失为燥结;人的奥秘在气血;其心法大道至简,在四圣心源圆运动----枢中土,交互金木,水火既济,先后天是根源。但是,术之精妙微微却也是道之羽翼。两者结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如太极之体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