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耳穴的分部规律 耳穴是耳郭表面与人体经络、组织器官、躯干四肢相联系特定区域,疾病的反应点,预防疾病的刺激部位。 其分布规律是: 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 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 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 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轮上、下脚; 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 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 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二、耳部的解剖 1、耳轮:耳郭外侧边缘的卷曲部 温馨提示:按摩耳轮可镇静消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预防肝炎、高血压等等。 2、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沟。 温馨提示:耳舟相当于人体的上肢,按摩耳舟可以疏通经络、活血止痛、预防肩周炎、手肘病、落枕等等。 3、对耳轮:与耳轮相对呈“Y”字形的隆起部,由对耳轮体、对耳轮上脚和对耳轮下脚三部分组成。 温馨提示:对耳轮处相当于人体的脊椎、下肢部,在此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预防颈肩腰腿关节痛等疾病。 4、三角窝:对耳轮上、下脚与相应耳轮之间的三角形凹窝。 温馨提示:三角窝相当于人体的内生殖器,在此按摩可以防治妇科病、男科病、养心宁神,消炎止痛止痒。 5、耳甲艇:耳轮脚以上的耳甲(耳甲艇与耳甲腔的共同组成部分)部。 温馨提示:耳甲艇相当于人体的腹部,在此按摩可以补肾益精、疏肝理气、养血强筋。 6、耳甲腔:耳轮脚以下的耳甲(耳甲艇与耳甲腔的共同组成部分)部。 温馨提示:耳甲腔相当于人体的心、肺,在此按摩可以预防感冒、咳嗽、气管炎,还可以养心宁神以及防治神经衰弱等。 7、耳屏:耳郭前方呈瓣状的隆起。 温馨提示:耳屏相当于人体的鼻、咽喉、耳等,在此按摩可以防治上呼吸道感染、鼻炎、咽炎等疾病。 8、对耳屏:耳垂上方、与耳屏相对的瓣状隆起。 温馨提示:对耳屏相当于人体的头部,在此按摩可防治后枕痛、偏头痛、前额痛、头晕、精神紧张、更可提神醒脑。 9、耳垂:耳郭下部无软骨的部分。 温馨提示:耳垂相当于人体的面部,经常按摩此部位可以促进面部的血液循环,预防疲劳、眼袋、黑眼圈、雀斑、皱纹、扁桃体发炎等等。 10、耳背面 耳轮背面:耳轮背部的平坦部分 耳轮尾背面:耳轮尾背部的平坦部分 耳垂背面:耳垂背面的平坦部分 耳舟隆起:耳舟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三角窝隆起:三角窝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耳甲艇隆起:耳甲艇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耳甲腔隆起:耳甲腔在耳背呈现的隆起 对耳轮上脚沟:对耳轮上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对耳轮下脚沟:对耳轮下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对耳轮沟:对耳轮体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耳轮脚沟:耳轮脚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对耳屏沟:对耳屏在耳背呈现的凹沟 上耳根:耳郭与头部相连的最上处 下耳根:耳郭与头部相连的最下处 三、常见疾病耳穴处方 1、高血压 主穴:角窝上、耳背沟、心、神门、耳尖、皮质下、交感、风溪 配穴:内分泌、颞、额、肝、肾、高血压点、外耳、枕、三焦、耳背心、耳背肝、耳背肾 2、咳嗽 主穴:气管、咽喉、口、对屏尖、肺、肾上腺、内鼻、内分泌 配穴:神门、脾、大肠、肾、交感、脑干、皮质下、肝、耳尖、三焦 3、恶心、呕吐 主穴:胃、肝、脾、神门、耳中、皮质下、贲门 配穴:枕、交感、食道、脑干、肾上腺、屏尖、内分泌 4、便秘 主穴:大肠、直肠、便秘点、皮质下、腹 配穴:三焦、肾、脾、肺、胃、艇中、肝、心、屏尖、肾上腺 5、近视、远视、散光、弱视 主穴:新眼1、新眼2 配穴:新眼3、新眼4、肝、眼、枕、肾、明亮、后眼、额、屏间前、屏间后 6、失眠 主穴:心、神门、枕、皮质下、口、失眠穴、三焦、垂前、耳中 配穴:肝、脾、结节、胃、胰胆、肾、肺、小肠 7、颈椎病 主穴:颈、颈椎、肝、肾、神门、交感、皮质下 配穴:枕、肩、缘中、脾、内分泌 8、肩关节周围炎 主穴:肩、枕、神门、肾上腺、肝 配穴:脾、内分泌、皮质下 9、急性腰扭伤 主穴:耳尖、神门、腰骶椎、肾上腺、臀 配穴:肾、交感、肝、膀胱、屏尖、肺、脾、三焦 ![]() 10、月经不调 主穴:内生殖器、内分泌、交感、肾、缘中、卵巢 配穴:心、肝、脾、耳尖、皮质下、盆腔、肾上腺、屏尖 ![]() 我认为通过刺激耳部穴位来治疗全身疾病,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突出了经络系统联系上下,沟通内外的功能。耳穴处方的辨证组合体现了中医的辨证施治的特点,在治疗急性病症,疼痛性疾病,功能失调性疾病以及神志病症等方面还是具有不错的疗效。 程氏耳穴在国标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经验穴,并给出了一些经验处方,看官可以自行实践,见仁见智。 ▶ 版权声明: |
|
来自: monkeysiri > 《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