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职进入创优新时期!各大院校如何才能对症下药,赶超对手?

 好阿宝 2017-11-18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进入优质校建设的新时期,目前多数省份已经启动优质校建设项目。在优质校申报过程中,一个很关键的环节是衡量院校自身当前的建设水平,采取标杆管理的方法,与国内、行业内先进高职院校进行对标分析,不失为一个可行的参考办法。


通览多个省份的优质校建设申报书不难发现,申报院校首先需衡量、描述自身的建设现状,也就是自我论证建设优质校的基础。这其中的难度在于,如何科学、有依据地说明自身在本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的大概水平,核心指标跟先进院校、同类高职院校、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是否有优势或者差距,优势或者差距随着时间变化是在扩大还是缩小。从这个角度来说,应用标杆分析可以直接地将自身与标杆进行对标,从而为高职院校判断现阶段建设水平,进行差距分析提供实证参考。


标杆管理(Bench marking)是组织管理中的常用方法,是一项系统、持续性的评估过程。其内涵是通过不断将本组织的各项活动与从事该活动最佳者进行比较,从而发现差距,获得改进信息,进而持续、系统地提升自身组织绩效。欧美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始将标杆管理方法引入高等教育领域,在提高高校管理水平的同时带动了高等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般在具体实践中,开展标杆分析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难点。


第一,建立普遍认可的、具备典型观测、改进价值的指标体系。在优质校建设过程中,对多个省份的优质校建设方案进行词频分析发现,“体制机制创新”“优势专业集群”“师资队伍建设”“信息化”“国际合作”“质量保证”等项目普遍受到关注,而且与高职质量年报中多个维度有明显的交集。因此,基于优质校建设的共识,建立指标体系可行性高、参考价值大。


第二,根据指标体系收集到公开的、科学的、可信的指标数据。在此之前,国内高职院校在数据统计方面往往存在口径不一、数据透明度相对不高的情况,导致标杆分析改进信息含金量不足或核心观测点收集不到数据。高职质量年报制度为此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一方面核心指标代表性强,受到权威认可;一方面填报数据口径统一、集中公开,且部分院校已经积累了多年的数据。


标杆院校的选取原则


一般的标杆选取有最优性、相似性、可行性三个基本原则。在实践上,出于服务于水平衡量、差距分析这一最终目的的综合考虑,往往需要多个类型的标杆院校以及同群体平均水平等参照系。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取一到两个综合类的标杆,以及两到三个同行业的标杆,同时加入群体平均数、中位数辅助判断。在具体院校的选取上,优先考虑区域经济环境与行业环境,以保证标杆分析的参考价值。例如,像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高校林立,高职院校服务社会面临较为激烈的竞争,服务能力受到一定制约,在标杆的选取上,不能忽视这一点。



标杆分析的模型


一般而言,各个省份的优质校建设方案中会明确提出建设任务/项目,整个指标体系可围绕各项目构建一级指标,依据具体内容选取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可进一步细化观测点选取三级指标,同时综合标杆分析数据收集的可行性与指标代表性对三级指标进行遴选,从而建立指标体系。这是一个常规思路,然而从分析、改进的角度来说,还需要一个分析的模型。


举例来说,一个很常见的投入-产出模型,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分类并进行关联分析,从而系统地判断差距,衡量改进的重要性。在三级指标的选取上,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的组织绩效,更要通过相关指标,判断该指标未来发展的驱动力。也就是说,需要进行结果型指标与驱动型指标的区分,从而观测发展的潜力。例如,在师资分析部分,某校选取生师比、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两个结果型指标,作为师资实力的核心观测点。如图1所示,分析发现,本校师资在数量上、结构上与标杆院校存在一定差距。一般来说,本校教师培训与培养是师资优化的关键之一。因此,选取专任教师人均省级培训量分析未来发展的驱动力,发现本校与标杆院校基本持平。综合来看,这仍然是本校下一步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



常用的分析方法


标杆分析中的具体数据分析方法多种多样,下文介绍其中常用的两种。


四分位分析方法。四分位数(Quartile),指的是把群体中所有指标数值由小到大排列并分成四等份,处于三个分割点位置的数值。四分位分析方法,即通过自身与四分位数以及极值的对比,判断自身所处位置的方法。如图2所示,某高职院校为了衡量自身对本地的人才贡献水平,选取了毕业生本地就业比例这一指标来辅助说明。学校选取了四所学校作为标杆,同时收集了多所同类型院校的数据,利用四分位分析法制作出箱线图。对比分析发现,与标杆院校相比,本校落后于三所标杆院校,领先一所标杆院校。与此同时,本校介于中位数与四分之三位数之间,这意味着本校该指标在同类院校的排名在前50%至75%之间,因此是本校申请、建设优质校在服务贡献环节的可能改进方向之一。



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即通过总结指标数值与时间先后顺序关系规律,从而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判断与预测的方法。如图3所示,某职业院校在本校师资维度选取生师比指标进行分析,收集了近五年标杆院校生师比数据。分析发现,本校连续五年生师比基本保持稳定,近三年连续高于两所标杆院校。从趋势上来看,本校生师比一直保持稳定,近期来看低于标杆院校且没有赶超优化的趋势,当积累到足够年限数据的时候,可进一步采取拟合等方法实现对未来的预测。初步来看,改善生师比是本校下一步建设优质校、追赶标杆院校可能需要关注的方面。



总结


实践多次证明,标杆分析可以通过具象化自身与目标在不同维度的差距,明确改进的路径,达到提升竞争优势的目的。在优质校申报与建设过程中,可以为高职院校衡量当前建设水平,判断建设关键领域提供典型的参考价值。与此同时,高职质量年报的公开数据为高职建设优质校进行标杆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契机,为高职院校建设优质校制定建设、赶超方案提供了可靠的实证依据。


主要参考文献:

《关于编制和报送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6〕121号)


打磨一流教学质量,这些经验值得拥有!

创新创业写入质量年报,如何借他校数据丰富自己? | 案例

“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 | 内蒙古科大经验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