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慈禧心疼左宗棠,老泪纵横下了一道谕旨,曾国藩、李鸿章看着眼红

 James5291 2017-11-18

封疆王朝官僚集团的贪污受贿之风一直是统治者最头疼的,大清朝同样也面临着这个问题,甚至在晚清时期贪污腐败已经成了不可根治的顽疾。自从雍正皇帝下令推行养廉银制度以后,地方官员的收入成数倍增长,但面对白花花的银子,没有谁会不动心的。

晚清时期,从南到北,从上到下,从京城到地方,贪污受贿、假公济私已经泛滥成灾,大清的官员说句不好听的,十个之中九个贪,整个官场一片乌烟瘴气,能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很少见,而左宗棠算是一个奇葩。

左宗棠是举人出身,曾在湖南巡抚门下做过师爷,不过左宗棠被人称为是“天下第一劣幕”,虽为师爷但他在湖南才是真正的巡抚,后来投身曾国藩门下,一步步走上封疆大吏的位置。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曾国藩北上剿捻,李鸿章坐镇两江,而左宗棠被朝廷赋予重任,前往陕甘两省平定回乱。

俗话说,打仗打得就是钱粮,那个时期,清政府穷的叮当响,国库里是一个铜钱也拿不出来,左宗棠为了筹措军饷,和朝中一班大臣展开辩论,说服了清王朝高层,由胡雪岩出面向洋人借款支援西征。不过没多久,朝中那些反对派便以此为理由,指控左宗棠袒护胡雪岩套购军火,向洋行借钱,从中渔利,让国家背负了沉重的外债。

说白了,这些人是说左宗棠假公济私,中饱私囊,贪污了巨额公款。因为这是一个常识,看着如此巨大的军饷,朝中大臣认为没有人会不伸手的。如果这些指控属实,那么左宗棠借助战争贪污受贿,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大贪官,论罪当死。

慈禧太后对此也非常警觉,因为国内局势尚不稳定,刚刚镇压了太平军,又有西征,李鸿章那边还嚷嚷要加强海防,处处需要钱。尤其是陕西、甘肃和新疆,局势迟迟难以稳定,这让慈禧不得不怀疑左宗棠。

怀疑归怀疑,毕竟也要真凭实据。于是慈禧下令兵部、户部、刑部、都察院等组成专案组,兵分两路,一路前往陕西和甘肃,一路前往浙江和福建(左宗棠之前在两地任职),暗中调查左宗棠到底有无贪污情事。

第一拨前往陕甘的调查组来到西征军营以后,看到士兵们有的在屯垦,有的在帮回民种庄稼,有的在全力修复毁弃的农田水利设施。在宁夏黄河两岸的新设回民聚集区,士兵们正在忙着修建房屋,安置回民和恢复生产。

调查组一下就懵了,但凡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整个陕甘地区正在恢复战争的创伤,而到了军营看到士兵们的生活后就更惊讶了,军粮匮乏,士兵饮食粗陋,衣服单薄,但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士兵们仍然济贫帮困,拿出自己的微薄的饷银送给回民。在各省军饷没有到达之时,军队所需的一切费用,全靠胡雪岩的钱庄支撑,若非如此,西征之事早已作罢。

当得知左宗棠也把自己的俸禄全部用在地方修桥建路,开设书局时,调查组人员更是想不通也十分纠结,明明是来调查左宗棠贪污的,现在却不得不对左宗棠刮目相看,敬佩万分。

另一拨前往福建和浙江的调查人员同样没有任何收获,他们只是调查出了左宗棠和胡雪岩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他们之间有金钱往来,而且还获悉了左宗棠在两地的卓越政绩和良好的官声。

两组人员回京后,向慈禧作了详细汇报。慈禧太后感动得落下老泪,忍不住感叹道:左宗棠一把年纪,还在西北征战,非但没有中饱私囊,还自己掏银子为朝廷做事。而我们却在背后指责他贪污受贿,实在有愧。

同时,慈禧怒斥那些指控左宗棠的朝廷大员,并史无前例地下了一道谕旨:“三十年不许奏左”。而且慈禧还将这道上谕转为公文,下达到除了左宗棠西北大营之外的全国各省、州、县。这道谕旨让左宗棠名声大震,曾国藩、李鸿章只有眼红的份,左宗棠对此非常受用,也更趾高气扬,直到左宗棠去世,也无人敢于弹劾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