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黄散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光荣的历史

 文文ap25 2017-11-19

自20世纪60年代起,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血液科周霭祥教授开始应用青黄散治疗白血病,并报道(1999年)用含砷中药青黄散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完伞缓解、生存期在20年以上的治疗结果,为后来含砷雄黄制剂广泛用于恶性血液病的治疗、尤其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拓展了思路。

青黄散的研制

青黄散在古代医书《世医得效方》和《奇效良方》中均有记载,主要用于解毒。其中青黛味咸性寒,入肝经,可消肿散瘀、凉血解毒。青黛成分含靛蓝、靛玉红、蛋白质、鞣酸及无机盐等;雄黄味辛温,可解百毒、消积聚、化瘀血。雄黄的成分主要含二硫化二砷(As2S2)(一说四硫化四砷)。青黛与雄黄两药组成的青黄散具有解毒凉血、散瘀消积之功效,适用于治疗恶性血液病。根据病情及患者个体筹异,将青黛与雄黄分别按9:1、8:2、7:3、6:4的比例,研末后混匀装胶囊,制成青黄散胶囊,胶囊重0.3g。 根据恶性血液病病种选择治疗剂量。

临床应用

我科应用青黄散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简称“慢粒”),1981年报道,以青黛、雄黄按9:1的比例,研末后混匀装胶囊,治 疗慢粒25例,青黄散诱导缓解剂量:6~14g/d,多为10g/d,分3次饭后口服。维持缓解剂量,3~6g/d,分 3次口服。全部病例均未加用化疗药,结果,完令缓解18例(72%)、部分缓解7例(28%),总缓解率为100%。用药后平均11.4(3~29)d,自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 平均10.1(3~33)d脾脏开始缩小。将青黄散与当归芦荟丸、青黛‘、靛玉红、雄黄、马利兰等作了疗效对比,缓解率以青黄散最高,白细胞下降、脾脏缩小以及起效时间均以青黄散为快。在服用青黄散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反应,长期服用出现色素沉着、胃部小适、便血、皮疹等须暂时停药,对症处理,副作用消失后,可减量继续服药,不影响治疗。为减轻药物对胃的刺激,可同时服胃复康、胃舒平等药,每2~3月用二巯丁二钠1.0 g加入5%葡萄糖40 ml中缓慢静脉注射,1次/d,连用3 d,促使砷的排泄。实验研究发现,青黄散对正常造血无不良影响,提示青黄散对白血病细胞可能有选择性抑制作用。

1985~1999年,继以青黛与雄黄按8:2的比例制成的青黄散胶囊治疗慢粒86例,治疗剂量3~6 g。结果:完全缓解62例(72.09%),总有效84例 (97.67%)。服药1周自觉症状改善;肝肿大的44例,用药后39例缩小或缩至正常;脾肿大者70例,治疗后 60例脾脏完全消退;脾开始缩小时间,平均15.5 d,缩至正常平均需用62.9 d;白细胞数治疗后平均10.4 d开始下降,降至正常范围平均54.8d。青黄散的有效率及缓解率均高于异靛甲及靛玉红,尤其青黄散完全缓解率(72.09%),明显优于靛玉红(26.11%)和异靛甲 (32.09%)。青黄散的主要副作用是消化道反应,表现为恶心、纳呆、胃脘不适及腹痛腹泻,个别发生便血。这种反应与个体对药物的敏感性有关,在开始服药时容易发生,由小剂量逐渐加量反应轻微和短暂,一般不影响治疗。其次为皮肤色素沉着,手、脚皮肤角化,如加大活动量和多饮水者,程度一般较轻。

1998年,我科对接受青黄散治疗的慢粒患者进行了随访,6例存活10年以上,其中2例分别于10.5年、12.2年后慢粒急粒变;2例分别于15年、18年后死于脑血管病和心脏骤停,死亡时仍处于慢粒期;1例已维持慢粒期12年,仍在维持治疗中;1例已健康存活20年,停药10年。

实验研究

我科研究了青黛与雄黄按9:1比例制成的酒提液对L615和S180细胞的DNA和RNA合成影响,实验结果证实,其对L615和S180细胞DNA、RNA合成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抑制特点是:①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抑制作用增强;②抑制作用较快, 在药物作用细胞30分钟时即达高峰;③对DNA、RNA 的抑制均明显。提示青黄散治疗慢粒的机制之一,可能是由于抑制细胞DNA、RNA的合成。80年代末,我科应用电镜对慢粒患者的骨髓细胞作了动态超微结构观察,结果发现,青黄散治疗慢拉的疗效与其能使慢粒白血病细胞变性坏死的作用有关,即通过核的变性, 最终导致白血病细胞凋亡。

青黄散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光荣的历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