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朗之五:伊朗国家博物馆

 陆一2 2017-11-19






  伊朗国家博物馆

  伊朗国家博物馆位于德黑兰中心,其

  建筑外形模仿萨珊王朝首都迪斯福里王宫的建筑风格,入口处的拱形大门和深红色砖也属于典型的萨珊建筑特色。

  整个博物馆由两座单体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馆内收藏文物三十万件,包括史前文物、公元初以及伊斯兰时期和伊斯兰后期的文物,最远的可追溯到3.5万年前,堪称是中东地区最大的博物馆。它们再现了伊朗的历史和各王朝的兴衰更替,展现出古波斯帝国这个两河流域发展起来的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

  两个馆中,我们只参观了建于1937年的古伊朗博物馆,另一个建于1996年伊斯兰时期的博物馆没有开放。参观的这座博物馆共两层,一层展示的是阿契美尼德时期和萨珊时期的出土文物,二层展示了其它时期的文物。展品有自石器时代至古波斯王朝的陶器、青铜器、玻璃器皿、石雕造像、浮雕、楔形文字等,这些文物,如今都成为波斯文明发展的历史见证。由于伊朗历史上战火纷飞,关于战争的历史资料也很多;那些先进的军事武器,向人们展示出一个帝国曾经的强大。

  印象比较深刻的有楔形文字,来自波斯波利斯的原始台阶和大型浮雕,大流士一世的纯金号角形酒杯复制品,牛首柱头,帕提亚武士雕像……还有一具1600年前的尸骸的头颅,是在一个盐湖内发现的盐人,五官依然清晰可见,毛发完整,被盐腌浸得白糁糁的,虽然看起来令人毛骨悚然,但却是一件十分珍贵的藏品。

  楔形文字是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古老文字,起初是一种象形字,是公元前3200年左右的苏美尔人发明的。1472年一个意大利人在古波斯游历时,在古庙墙上见到这种文字并带回欧洲。之后经过几个世纪的考古和破译,确定这些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在大楼一层,有原比例大小的阿莫拉比法典石碑刻紧靠在墙壁上。乍一看到这座碑雕感觉十分惊讶,因为2012年在法国巴黎卢浮宫也见到过一模一样的碑雕。经导游解释说这一座是复制品,方觉释然。

  讲授《管理学》课程的时候,多次提及《汉谟拉比法典》。该法典原本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古巴比伦王国制定的,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一部成文法典,也是古巴比伦对世界文明和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因为当时还没有纸和笔,法典被刻在黑色玄武岩上。19世纪该法典石碑在伊朗的胡泽斯坦出土,并被收藏在法国卢浮宫中,伊朗国家博物馆里的这块法典碑是复制品。

  馆内的镇馆之宝为一副石雕浮像,出土于波斯波利斯。描绘的是波斯帝国的阿契美尼德王朝君主大流士一士接见外国朝觐使臣时的情景:大流士坐在宝座上,手中持有莲花和权杖——王权的象征;背后站着他的儿子——王位继承者薛西斯一世 ,手中同样持有莲花。薛西斯一世背后是两位神灵。在大流士面前站着一位军队军官,颔首俯腰,貌似在鞠躬。军官背后一位手持大流士印章(一说花),另一位是神灵,浮雕非常大,保存完好。

  这座国家博物馆,到处都氤氲着浓厚的古老文明的历史气息,每一个文物都有一个故事。在这里,我们探寻着这个过去知之甚少的神秘国度,这个拥有六千年历史的国家,其文明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苦于对伊朗历史知识的寡薄,我看得眼花缭乱,颇为费劲。好在解说者王贵知识渊博,不仅对伊朗的历史了若指掌,还是个中国通,让我们觉得容易了不少。

  王贵是伊朗本地人,三十岁左右的样子。我不知道他的伊朗名字,我们问他名字时,他只是得意地告诉了我们

  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名字——王贵。

  确切地说,他不只是一位好的导游,他曾经是伊朗大使馆的官员,具有广泛良好的人脉关系,他还具有灵敏的商业嗅觉,是经商的一把好手。

  最重要的是,他风趣幽默,为我们的伊朗一行增色甚多。

  从馆内出来时,我回望着这个彰显着一个历史大国深厚底蕴的博物馆,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