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市开启“互联网 校本教研”时代

 疏雨梧桐声声慢 2017-11-19

    校本教研应该什么样?每所学校的教研活动是不是都一样?在6月23日举行的扬州市中小学校本教研星级学校经验推介暨第二批创建培训活动中,市教科院朱雪梅老师的一份报告给出了答案,这也使得全市各中小学对探索校本教研的路径更加明晰。记者了解到,继去年全市评比首批校本教研星级学校之后,今年我市又启动第二批校本教研星级学校评比,据统计,全市有252所中小学参与此次评比的申报。

   校本教研方式可多元并用

    校本教研既然是校本化的,就应该具有学校特色。朱雪梅老师在活动中作了题为《基于数字平台的校本教研星级学校评估》报告,从四个方面对上一轮整个校本教研星级学校申报、创建、评审工作进行了回顾、总结及反思,并对新一轮的创建工作从技术、策略、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部署。

    朱雪梅老师分析,各个学校校本教研的方式可多元并用:以课题为抓手的探索型教研,以课例为聚焦的行动型教研,以讲座为载体的交流型教研,以试题为素材的评析型教研,以网络为平台的信息化教研,以阅读为基础的沙龙型教研,以问题为中心的解惑型教研,以项目为驱动的任务型教研等等。

    大数据确保评估标准统一

    记者了解到,第二批校本教研星级学校的评估工作将全面引入云平台系统。校本教研星级学校评估平台分为学校申报系统、专家评审系统、课堂观察系统三个端口。

    学校申报系统由学校进行信息上传,学校、教研组、备课组以及老师个人都有网上的存储空间,供老师们上传与校本教研相关的资料。学校上传资料后,评估专家从专家评审系统进入,根据预设的评审标准,对学校申报信息进行网上评审,并将数据进行科学化计算和可视化呈现,确保标准应用的一致性,杜绝人为因素的干扰,科学得出评定结果。

    观察量表引入课堂研究

    值得关注的是,校本教研星级学校评估平台上的课堂观察系统犹如教育部门的一只眼睛安在了课堂。师生交往行为、课堂提问行为、媒体应用行为、学生学习行为等在这一系统中都有对应的行为编码,老师们利用平台可预设、可调节的各类专门化观察量表,在听课过程中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信息,输入的行为编码通过后台计算与图形化处理后为评估结论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

    目前我市竹西中学、翠岗中学等学校已经开始引入这一课堂观察新技术,对课堂的各项指标进行科学的量化,用数据来分析一节课的得失、好坏。老师们表示,通过运用课堂观察量表进行听评课,不仅给听评课的教师指明了观察的方向,为教师们反思课堂、梳理无效教学行为提供了可操作的依据,还可以根据量表中的数据分析,使之成为被观察者改进的方向,比较立体地还原课堂本质,摆脱了原来“形式主义”的听评课。 记者 蒋斯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