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 八国联军攻入北京 一把大火,前门大栅栏的瑞蚨祥焚烧殆尽 库存布匹和来往账目,全部化为灰烬
大火刚灭,孟雒川第一个在废墟上支起帐篷, 搭起木板,恢复经营,并贴出告示: 凡本店所欠客户的款项一律奉还,凡客户欠本店的款项一律勾销,本店永不歇业。
晚年的孟洛川,携儿孙登泰山,望着东方冉冉升起的旭日, 他的儿子想到父亲纵横捭阖、驰骋商场七十余年的壮阔人生, 恭敬的问“父亲,您这一生的经商之道是什么?” 孟雒川在东岳之巅,沉思良久,出人意料的说出四个字:大商无算。
这个在晚年一直想能够进入孟氏族谱的孟家后人, 一直未能如愿,只是因为他的身份是商人。 但是,孟雒川可能才真正是理解了他的先祖孟子的义利之辨真意的人 义利之辨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命题之一 几千年来一直持续不断。 但是,好像从孟子开始,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就羞于谈利、耻于言利了 当然,这些年,我们好像经过了几千年的压抑之后,又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 只谈利,而谈仁义则成了迂腐和耻辱 很多人觉得,《孟子》开篇就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这是对利的彻底否定。 真的是这样吗? 利和义是绝对对立的吗?
从孟子而言,其实利和义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 在孟子的语境中,判断利义取舍的核心标准是什么? 合道,利再大也不为过; 不合道,利再小也不能受。
义利之辨分为三个层次: 人禽之分的义利、治国方略的义利与道德目的的义利。 如果不对孟子所言义利有所区分,就很容易造成孟子完全不准言利,不准享受利的生活的误解 人禽之分的义利属于价值选择关系,治国方略的义利属于彼此对立的关系,道德目的的义利也是属于彼此对立的关系。 这里就不展开说了,没有真正的读懂孟子的义利之辨,那真的是白读了。
我们这个时代的义利之辨又是什么? 有人说,我们这是一个无底线的时代, 选择有底线,就是增加自身的风险和成本。 铺天盖地的新闻,刷新着我们对人性恶的认知。 难道是我们的“善”限制了我们对“恶”的想象力?
这又涉及到另外一个大问题: 人性善还是性恶? 这个问题,我们也争论了几千年,好像一直也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我们受的教育和各种书里,大部分都是直接讲: 孟子主张性善论。 如果主张人性本善,那我们该如何解释这人间的种种恶呢? 其实,孟子主张的是性向善,而不是性本善。 孟子讲,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辞让之心, 这就是人禽之分的根本,也是仁义礼智的发端。
我们到这里,已经涉及到《孟子》的两个核心问题: 义利之辨与人禽之辨,也就是性向善轮 孟子三辩的另外一辩就是王霸之辩。
《孟子》一书的核心是讲仁政王道, 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仁政论、王霸论、性善论、民本思想、教育思想等等
我们今天该怎么读懂《孟子》? 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我们不是政治家,也不是官员,那孟子的仁政王道思想和我有什么关系?这个时代,最普遍的组织形态,就是企业。 对于企业家、企业的管理者而言: 行王道还是霸道,这就成了天大的问题了。 这是企业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从管理的角度而言, 西方的管理理论,是强调了人的工具属性, 强调的是“管”和“控”,而忽视了人作为人的“能动性”。 真正优秀的管理文化应该是既能通过西方管理理论和管理工具来消除和控制人的恶,又能用王道思想激发人之所以为人的能动性。 就企业的价值观或者企业的文化而言,选择为什么而存在,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的小利还是促进社会和人类的进步的大义之间的选择,决定了企业的价值和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 无底线的社会,选择有底线,真的是增加风险和成本吗? 造成这种现象或者说认知的原因是传统社会,包括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为恶的成本太低,而其原因就在于人流和信息流的高度不匹配,是信息流的严重滞后性和不对称性。 互联网真正改变的不仅仅是信息的传播方式,是根本上改变了人性的向度,让“善”、“良知”、“正直”等等这些人类最优良的品质可以变为正向激励的,或者说,这些优秀的品质变成人的正资产,而不是潜在风险和成本。
所谓的聪明人都喜欢走捷径,都喜欢去占便宜或者精于算计,但是,所有的捷径最后都会适得其反。 对为人师长、父母而言: 孟子三乐中最重要的一乐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中国第一部系统的教育理论之书《学记》,比西方的教育理论早1700多年,作者乐正子即是孟子的得意弟子之一,乐正子系统的继承和发展了孟子的教育思想。作为为人师长者、为人父母者,学习《孟子》,读懂《孟子》的教育思想,让每个孩子称为英才。
读懂《孟子》的一个彩蛋,做个说话高手 读《孟子》,如睹其人,能强烈的感受到一种正气,智慧和幽默。 孟子的文章说理畅达,气势充沛并长于论辩,逻辑严密,尖锐机智,代表着传统散文写作最高峰。 一个人最直接和具体的表现,在于言语和行动,而言语的传播力、感染力与影响力,又远远超过行动。《易经》上说:“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 说话属于人的本能,用以表达人的思想、情感和意愿,促进人际的沟通与了解;不过,人与人之间的误会与争斗,也大多源自于人的说话。 所谓“说话高手”,自然是懂得“如何说”以及“说什么了”。 读懂《孟子》,成为说话高手,这将是一枚重要的彩蛋。
真正的读懂《孟子》,养正气、行正道,得天时地利人和,在无底线的时代,选择有底线,成就人生的向度和高度。
《孟子》怎么讲? 《孟子》一书一共有七篇,每一篇又分上和下两章,文字有三万多,这么大的体量,我们不可能在这次40讲的网络直播课上把《孟子》全书逐字逐句地讲一遍。所以,我们只能选讲。在选讲的过程中,我会把精讲和介绍结合起来,这话怎么讲呢? 其一,我会选出一部分精彩段落,逐字逐句地讲解,在讲解的过程中,我会带着大家先扫清字词,然后再讲清时代背景和文化背景,最后还要尽量对经典进行一种创造性转化,通过学习孟子的智慧,把这些转化成我们今人的精神营养。通过学习古人的智慧,我们能更好地应对当下的生活。这才是重要的。这是精讲的部分。其二,那对于《孟子》中无法逐字逐句讲解的部分,我会把其中重要的信息提炼出来,用尽可能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给大家,以使大家对孟子的思想精华有比较好的理解和把握。 另外,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在讲《孟子》的过程中,将尽量以问题为导向,通过一个一个的专题来讲述孟子的思想精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