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各种探索性的工作在全国各个行业展开,各种新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建立。当时在企业内部最感棘手的是企业的物流、材料、工具等在运行中存在着一些无法量化解决的问题。在“摸着石头过河”的环境下,厂币应运而生。企业通过发行厂币,让内部资源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流动,增加了资源的可利用性、可流通性,更进一步增加了资源潜力,强化了厂内工人的节约意识。
厂币是通过对产品的成本核算后,按定额的耗用计入厂币值,如果按质按量完成了计划又没有使用完手中的厂币,有些企业对节约的厂币可按比例兑换人民币,奖励给承包人进行自主性量化分配。这样就有效地刺激了工人的节约意识,节约归己也就给劳动者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可得利益。
▲成都市新新皮件服装总厂印制的厂币。 一般工厂对厂币的设计,大都由宣传或技术部门的美工和专业人员完成。它涉及的范围广泛,有体现企业厂景、产品、商标、地方名胜的,有运用绘画装饰艺术的。印刷的纸张基本上都质地较好,有的企业为延长使用寿命采用塑料质地。大多数厂币在刷色上是单色和双色,也有的采用全色胶版或胶雕套印,但一般的都只单面印刷,很少有双面印刷的厂币,采用的大小尺寸和当时使用的生活票差不多。
厂币票面的图文布局与规范化的粮票相当,在上眉印某某厂名,并在设计的图案、宣传语或装饰花纹之外,会在显眼处印上面值和注明“厂币”、“厂内货币”、“核算券”、“流通券”、“对外无效”及版别的发行年份,流水号等字样。
虽然厂币的流通范围在企业内部,却是一张代表企业形象的名片。很多企业的厂币,无论从设计到印刷都很精美,而且文化特色浓厚。当时对厂币的印制一般都没有防伪措施,这也可能与那时的社会风气好,人们都自觉遵纪守法有关。
作为历史长河中的一种承载物,厂币见证了当年的人和事。对于那些倒闭或在城市建设中已搬出原址重建的工厂职员来说,这种厂币是一种生命历程般的回忆。目前,厂币作为一种新的收藏品种,是非常富有人气和潜在价值的。其以券值兑换物资,属于内部货币交易,只不过它有一个限定的范围。厂币的用途与定额券相同,在印制上须是政府或有关部门隶属的独立法人单位实体。这一点在收藏门类上应划归于票证,属于票证门类中的有价金融证券。厂币当年在发行上并未涉及到全国各地的所有工矿企业,从目前市面估计不会超过6000种。当然这不等于当年全国只有6000家厂矿企业发行过厂币,有可能发行过厂币的大有人在,只不过由于诸多客观因素,绝大多数后来被回收销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