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但是什么是好公司,什么是护城河一直语焉不详。 因为我在海外资产配置了70%的互联网公司,朋友问我三次 你学的是巴菲特,巴菲特这么厉害而且朋友就是盖茨都没买互联网,你凭什么认为你的长期持有互联网是对的,巴菲特为什么没看到? 经过思考,我想是-巴菲特也没有穿透好公司的本质,如果他穿透了就会买互联网公司。 巴菲特最经典的两个投资,一个是喜诗糖果一个是可口可乐,背后的核心都是品牌,但是我想品牌背后更本质的东西-就是轻、可复制和粘性,他也没有穿透。如果他穿透了这个本质,他就会买互联网的企业了。
农业时代就是贩卖香料、丝绸、陶瓷这样的易保存,质量轻,高附加值的物品容易赚钱; 100年前,福特是把汽车制造标准化了,也就是可复制性更强了,对设备对零部件的需求更轻了;同时香料、丝绸、陶瓷、汽车这类身份的象征的物品都包含身份象征这种品牌的属性,是具备一定粘性的。
工业时代长期的牛股万宝路、可口可乐、茅台的共性是品牌,其实挖掘品牌后面的东西,你会发现品牌就是工业时代集中了轻、可复制以及粘性的巅峰。品牌是虚拟的,当然很轻,品牌易于传播,当然是可复制。同时茅台、万宝路本身物质上也比较轻,也就是产品的虚实软硬都是轻和易于运输。可口可乐本身虽然较重,却被公司做成原浆,变成了较轻。
但工业时代的轻、可复制以及粘性的巅峰,到了电子和互联网时代就小巫见大巫了,PC时代的霸主微软,是不是把轻、可复制和粘性发挥的更极致,一元成本的光盘卖到上千元。而下一个时代的霸主谷歌、FB、腾讯、阿里又在微软的基础上做得更好,连光盘都省了,而且你在使用他们的时候,反而给他们在创造价值。 我的思考结果是实际上好公司的内涵其实是没有变过的。轻、可复制、有粘性是好公司的内在标准。如果市场足够大,能形成大规模,那么好公司+护城河就形成了。 我觉得互联网的投资特性还没有被投资界充分认识,还很有投资机会,同时手机产业链的电子行业,介于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之间,具有轻可复制和大规模的品质,也是投资的好方向。
|
|
来自: 昵称49552028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