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无锡最后的纯手工红木家具匠人:已历四代传承,为第五代犯愁……

 半梦书斋 2017-11-20

在梅村有一对父子在自家的小作坊里坚持手工做红木家具,父亲曹炳良从事木工52年,儿子曹永刚也有24年了。这门手艺从祖上传下来,如今已是第四代,但是第五代……

如今红木家具

作为中国传统家具文化中的代表

又受到国人的重视

今天小编要讲的

就是两个红木家具匠人的故事

无锡最后的纯手工红木家具匠人:已历四代传承,为第五代犯愁……

拽,霸气!

不可以还价、不允许催着要

曹氏父子的木工作坊地方并不大,最外一间堆着木料,中间是工作间,最里面是成品展示区。一走进来,就能闻见木头的香气,各种各样的工具和加工成型的木料几乎占满了整个工作间,唯独不见胶水和钉子的影子。

无锡最后的纯手工红木家具匠人:已历四代传承,为第五代犯愁……

68岁的曹炳良头发全白,他掸了掸身上的木屑,主动过来握手。这只手既粗糙又有力,像一把钳子,他说,木匠的手都是这样。他的儿子曹永刚则笑而不语,仍在一旁忙活着。

曹炳良父子专门做私人定制的红木家具,在梅村独此一家。他们的名声不止于当地,外省的老板也常光顾,而且都是回头客。想要订做家具的主顾们往往要提前来,因为从预定到成品,最少需要两三个月的时间,有的甚至要等上一年。

做生意,都是卖家求买家,但曹氏父子正相反——曹炳良对客户有两个要求:不可以催单、不要还价。而且他还很倔地说:“等不了的就别来。”

其实,只要见过他们的工作状态,就能明白其中的理由。在曹炳良的工作台的后方,是一面木制柜子,上下分为好多格。每个格子里都放着木工的工具。光锉刀就有大大小小数十把,加上手工刨、锯子等,工具多得数也数不清。每当记者好奇地对着工具问这问那时,老爷子总是很“拽”地回答:“说了你也不懂。”

看,绝活!

纯榫卯拼接,不用钉子、胶水

现场,曹炳良为记者演示了一下最简单的木工:打磨木块。将一块木材放在支架上固定,然后拿出一支刷子一样、装有很多并排刀片的打磨工具,用力在木头上一下一下地朝同一个方向刮过去,木头表面就平滑了。老爷子说,这个工具是他的父亲留给他的,历史很久了,“但是打磨出来的木头,比你的皮肤还要光滑呢!”

曹炳良介绍,打磨只是木工的一个小环节,真正一件家具要做起来,工序很多很繁杂,有的家具光“打磨”这道工序就要好几天时间。就拿做柜子来说,首先要搭建它的大概“骨架”,然后打磨成柜子的每个部件。把这些部件拼起来靠的是“接榫”的传统工艺。

木材突出的部分为“榫”,凹进去的部分为“卯”,接榫需要遵循木质特点,将二者无缝衔接起来,而好的拼接,接口几乎看不出来,一张纸都插不进去。等到榫卯无缝契合后,就要将其全部拆下来。然后在拆下来的木板上画图、雕刻,最后再将雕刻好的部分重新组装起来。

多年来,曹氏父子一直坚持使用接榫工艺,因为钉子和胶水做的东西容易坏。而这种漫长且精细的手艺也是有回报的,除了更高的卖价,还有更久的使用寿命。

神,木箱!

世上仅3个,还设计有密码锁

无锡最后的纯手工红木家具匠人:已历四代传承,为第五代犯愁……

做了52年的木匠,曹炳良对自己的手艺格外自信。当记者问起他的绝活儿时,他只说“绝活儿这东西,不能跟你讲的,那是我的秘密!”再三请求下,他的儿子曹永刚嘿嘿一笑,说那就带你去看看“百宝箱”吧!老爷子很得意地同意了。

在成品展示区的一张台面上,放着一只约50厘米见方、面上雕满花纹的木制箱子。四个立面,每面从上到下三层抽屉。正面中间刻着“金玉满堂”四个字,仔细一看,中间竟然有密码锁!类似于箱包上面那种滚动式的,每个滚轴上都刻有汉字,需要五个都选对了,所有抽屉才能打开。

曹永刚说,这是父亲两三年前闲暇时设计的,一共只做过3个,这一个就放在这里展示,不对外出售的。记者用力想抬起这个箱子,结果纹丝不动,原来,它竟然有六七十斤重!

每当谈起红木家具制作,曹老爷子总是滔滔不绝,他说,因为制作者技艺、人品、素养的不同,即便相同的家具式样,交给不同的人做,出来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会出现不一样的“人情味儿”。他自己家里的所有家具都是他亲手做的。儿子结婚时,他打了一整套手工家具,包括衣柜、餐椅、梳妆台、沙发、床等,家具上的图案多以龙凤为主,做工异常精致,点点滴滴都体现了对儿子的感情。

叹,可惜!

已四代传承的木匠手艺面临失传

曹炳良出生在梅村的一个木匠世家,他的父亲和爷爷都是木匠。16岁时,开始跟父亲学手艺。家里一众兄弟姐妹当中,也只有他,继承了祖辈的事业。上个世纪的农村,谁家有婚嫁喜事,都会请木匠到家中打几套嫁妆。谁家缺什么家具,也会请木匠来打桌子、凳子等家什。那时的木匠生意非常红火。然而,随着时代变迁,曾经挑着工具走村串户的老木匠,也逐渐远离了人们的视线,曹炳良却依然坚持着,非但如此,他唯一的儿子,也跟着成为了木匠。

无锡最后的纯手工红木家具匠人:已历四代传承,为第五代犯愁……

曹永刚初中毕业以后就参加工作,一开始,家里人让他去学裁缝,因为这门手艺相对容易,又不那么吃苦。可是,学了4年裁缝以后,曹永刚觉得还是喜欢当木匠,于是20岁那年,他成为了父亲的徒弟。“老爷子脾气又直又倔,学手艺的时候没少挨骂”,回忆过去,曹永刚说,其实也能理解,所有带徒弟的手艺人都是有脾气的,何况他还是亲儿子,骂了也不怕记仇。而曹炳良却说,虽然没少骂,但儿子在这方面确实有天赋,用他的话讲,是基因里遗传的,什么东西教一遍就会。

今年上半年,曹炳良为自己的传统硬木家具制作工艺申报了非遗,目前还在审核当中,“主要还是希望能有人把这个已经传了四代的手艺传承下去,但实在没人也没办法。”“手艺要绝代了”,这是他采访中说的最多的话。

曹永刚告诉记者,我是家里第四代做木匠的,跟我同龄的木匠几乎没有了。我的同学要么在当保安,要么在工厂里。”而曹永刚的儿子、家里第五代已经上了大学,以后也无可能继承这门手艺,“还是希望他走读书的路,他也说了要考研究生。木匠还是太辛苦了。”

“要失传了,没办法,也找不到徒弟。”几年前,曹炳良曾带过几个学徒。可是没多久,这些徒弟们都走掉了、转行了,因为木匠这门手艺来钱慢、又吃苦。相依为命,曹炳良用这四个字概括自己和儿子目前的状态。除了有顾客来订家具,大多数时候,作坊里只有父子二人,老爷子每天就住在作坊里,儿子白天过来上工,两人各干各的活儿,只有中午吃饭时,会聊上几句。这样冷清又苦逼的日子,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我现在也就是陪陪我父亲,等我父亲哪天做不动了,可能我也坚持不下去了。”曹永刚说,这个地方过几年很可能就要拆迁了,未来怎么样,他也不知道。

无锡最后的纯手工红木家具匠人:已历四代传承,为第五代犯愁……

好伤心,环保又耐用的红木家具

以后的宝宝们见不到了么……

END

记者:王晶

责编:沛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