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想作为这个老大帝国的护身符,没想到最后却是压死清帝国的利剑

 金色年华554 2017-11-20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政府接受李鸿章的德国军事顾问汉纳根的建议,命长芦盐运使胡燏棻在天津小站(初为马厂)用西法编练一支新式陆军,称“定武军”,共计10营4750人,其中步兵3000人,炮兵1000人,马兵250人,工程兵500人。

本想作为这个老大帝国的护身符,没想到最后却是压死清帝国的利剑

1896年12月,荣禄统一北洋各军称“武卫军”,这也就是后来北洋军阀的渊源。在京师大练新军的同时,各省也开始了编练,如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江南创设“自强军”,计13营,聘请德国教习,枪械、兵法均仿照欧洲。次年在湖北练洋枪队2营,并将此种制度向各省推广。两江总督刘坤一将江南省的江宁、镇江、吴淞、江阴、徐州五路防军,全部改为西法操练,使用新式武器。

本想作为这个老大帝国的护身符,没想到最后却是压死清帝国的利剑

1901年7月25日,清廷签订《辛丑条约》后,决心推行新政,进行军事改革。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十月成立总理练兵处,并令各省成立督练公所,负责训练新军;并且裁减原有的旧军(防军、练军、绿营),剩下的精选若干营为常备、后备军及巡警营(即宪兵)。清政府原订计划以北洋新军为中央军、各省的新军为地方军,一共在全国编练三十六镇新军。

本想作为这个老大帝国的护身符,没想到最后却是压死清帝国的利剑

1904年,清政府为进一步统一军制,在北京设立练兵处,各省设立督练公所,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镇(军区),将军队编为常备军、续备军、后备军。1911年,因武昌起义爆发,只成立了二十六镇。共有军官11463人,士兵168544人。1907年,到清朝覆亡的时候,全国已练成新军十六镇和十六个混成协(一说为十四个镇﹑十八个混成协),其中装备与训练以袁世凯的北洋六镇为最佳,遍布直隶、山东与东北。

本想作为这个老大帝国的护身符,没想到最后却是压死清帝国的利剑

按清帝国《陆军营制饷章》规定,国家常备军的编制以两镇为一军,两协为一镇(一镇官兵12512人)、两标为一协(一协官兵4038人),每标三营,每营四队。每镇还辖炮队一标(官兵1756名)、马队一标 (官兵1117名)、1个辎重营(官兵754人)、1个工程营 (官兵667人)。步、炮、工兵每队均为三排,每排三棚;马队两排,每排二棚;辎重队三排,每排三棚。常备军的编制与中国传统营制已完全不同,成为一个步、骑、炮、工、辎各兵种协同作战的单位,这是一种适合形势需要的现代化编制。

本想作为这个老大帝国的护身符,没想到最后却是压死清帝国的利剑

军官大多由学习军事的留学生和国内各武备学堂的毕业生担任,士兵则采取招募制,选拔标准较以往严格,对年龄、体格和文化程度等都有明文规定。各级军官大多数由军事学堂毕业生充任。军中设有步兵、炮兵、骑兵、德文四所随营学堂,毕业生除学习德文者准备派赴德国留学外,其余全部派充下级军官。另外还设有专门对官兵进行轮训的讲武堂与学兵营,士兵的选拔招募,也按照西方国家的制度,有年龄、体格及识字程度等规定。编制上分步、骑、炮、工程、辎重等兵种;步兵分左、右两翼,左翼2营,右翼3营;炮兵分为右翼快炮队、左翼重炮队和接应马炮队。装备方面,全部使用购自国外的新式武器装备。

本想作为这个老大帝国的护身符,没想到最后却是压死清帝国的利剑

1911年武昌首义是新军起义,然后响应的陕西、湖南二省,是新军起义。接下来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山西、四川、云南、贵州等地也是新军起义。除上海、广东、广西辛亥革命起义是以民军商团为主之外,其他各地起义均为新军起义为主。辛亥革命也可以说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新军大起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