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6—杨二酉(唐太宗书法唯一真迹碑刻守护者)

 老余知识园 2017-11-20

一、简介:

杨二酉(1705年-1780年),山西太原晋祠人,字学山,号又屯,别号西园、柳南、悔翁。

杨二酉出身富家,据说是抗辽名将杨业之后。其祖从明洪武七年(1374)自宁夏徙居太原府太原县南张村(今属晋柯镇),嘉靖三十九年(1560)又迁居晋祠南堡。杨二酉居官清正,不畏豪强,有'倔强人似铁'之誉。'挂误夺职'后,对故乡晋祠以许多文化建树,可谓是'流芳千古'了。乾隆四十五年(1780),杨二酉病逝于晋祠故宅,终年76岁。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6—杨二酉(唐太宗书法唯一真迹碑刻守护者)

二、平生经历

杨二酉是一位勤于职守、直谏敢言、曾颇受乾隆皇帝青睐的骨鲠之臣。他的仕途生涯仅18年。前三年在,为,默默无闻。是乾隆登基给他带来机遇,更准确地说,是他秀隽的书法和锦绣的文章,被乾隆看中,为其仕途打开了通道。然而,作为一生为监察官员的他,因其恪躬职守,耿介如石,被污臣贪宦视作洪水猛兽,尤其是遭到被他弹劾和检举的个别封疆大吏和朝中重臣的攻讦,终至被乾隆皇帝疏远,以'诖误'之罪免职,年届45岁之时归里赋闲。

杨二酉大的政绩是任于1739年任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杨氏在台两年,最重台岛教育,为平息闽籍、粤籍迁台百姓因'学额'所限,造成的长期矛盾,他改革台湾户籍制度,增加学子入学、考试名额,化解了矛盾,理顺了民怨,促进了岛内团结。当年的台湾,地处僻址,经济落后,杨二酉创办书院,亲自授课,倾注毕生心血。在治政方面,杨二酉在了解地方实情后,奏免了台湾积年陈欠税银3340两,田赋51489石,减轻了百姓负担。对于台湾的治安,他善抚蕃黎,实行保甲,严缉游匪,约束兵丁,地方政权日益巩固。他的善政得到了岛内官绅百姓的赞誉,齐称其为'杨夫子'。至今仍遗《学宪杨公兴行海东书院碑记》于世。

杨二酉为官居期间,悉心观察朝野上下,常到各属部门检查,发现问题,即行上疏,官员稍有错怠,便具奏。所任期间究竟上过多少奏章,革除多少错弊,无法知晓。但大多都得到了皇帝的赞赏和首肯。比较著名的均见载于史,诸如'停采买'、'减关税'、'除耗羡'、'爱惜人才'、'论浙江兵饷银色'、'陕甘茶法流弊'……大多涉及国计民生、贪官流弊,反映了他一片忧国爱民之心。其中的'论'浙江兵饷银色疏',就是请皇帝查处江浙总督,满族贵胄贪污兵饷的问题,而正是这一奏疏使杨二酉受到权臣、大吏的诬陷,终至使乾隆疏远,落得'诖职'之罪,在乾隆十六年,丢官于一旦。

丢官归里后的杨二酉,一门心思都投向了晋祠的山水,为晋祠文化的发掘及普及,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三、书法成就

杨二酉先生,出生于富裕的乡绅之家,书香家风,富足家道,再加上他'幼聪敏,性恺悌,美丰度'的个人条件,使其每学有进,涉猎较广,文、书、诗、画,莫不精湛。诚如史载'工书善画,娴吟咏','长于古文辞章'。

杨二酉的书法师法二王,兼具黄庭坚、米芾、赵孟頫诸长,笔力深厚,意境高远。他题写的晋祠'水镜台'牌匾,与高应元的'对越'、傅山的'难老'二匾,成为晋祠众多牌匾中最著名的三大牌匾。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6—杨二酉(唐太宗书法唯一真迹碑刻守护者)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6—杨二酉(唐太宗书法唯一真迹碑刻守护者)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6—杨二酉(唐太宗书法唯一真迹碑刻守护者)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6—杨二酉(唐太宗书法唯一真迹碑刻守护者)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6—杨二酉(唐太宗书法唯一真迹碑刻守护者)

山西历史上的书法家之6—杨二酉(唐太宗书法唯一真迹碑刻守护者)

四、于晋祠的贡献

归乡后的杨二酉,寄情于故乡的山山水水,别对晋祠古迹的修复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晋祠名胜古迹的保护、修复、扩建等方面做了许多卓越的贡献:

1、重建舍利生生塔

乾隆十三年(1748年),杨二酉协助父亲重建的舍利生生塔竣工,塔为平面八角七层高的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塔高38米,内部结构为空桶型,每层均塑有佛像,第一层塔门和第二层起四个正门门额上,均嵌有杨二酉所书的砖刻大字牌匾,共计25块。

2、主持修建了文昌阁,重修了柏月山房、同乐亭,恢复了晋祠景致

先后参与了移建文昌阁、扩建文昌宫、重修七贤祠、重修柏月山房、重修同乐今亭、重修贞砚宝翰亭等工程,并为之写记立碑,其中《柏月山房记》砖刻和《同乐亭记》石刻字、文两绝,堪称'文物精品'最为著名。

3、修建唐叔虞祠

主持重修了晋祠的主要建筑之一唐叔虞祠,在旧址上拓宽面积,增高基础,变成一座巍峨宏阔的大祠。

4、唐太宗书法唯一真迹碑刻的功勋守护者

杨二酉最值得称道的是复刻唐碑和重修唐碑亭。唐碑,即唐太宗李世民《晋祠之铭并序》,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交州亲自撰稿并亲自书写的一篇铭文。一日,杨二酉来到《唐碑》前,见由于年代久远,风雨漫漶,碑身上有些地方已有剥蚀,颇为心疼。为了更好地保护好《唐碑》,杨二酉决定复制一个唐碑,于是他会同太原知县周宽,重金买来最好的《唐碑》拓本,邀请当时的大书法家杨堉,摹勒上石,复制出了一块几乎可以乱真的赝品唐碑。同时,杨二酉扩建了《唐碑》亭,再由知县周宽写一匾额挂在碑亭之上,匾上书有四个字:贞观宝翰。复制完成后,新旧两块几乎一样的《唐碑》被重新搬进晋祠,安放在碑亭里。现在,晋祠内摆放着两块唐碑,一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真迹,一块就是清朝书画家杨二酉、杨堉复制的唐碑,这两块碑相互陪伴,共同经历春夏秋冬。

5、书写诸多楹联、匾额

杨二酉本人极善书法,在朝时即'工书人直,每进一帙,辄拜文绮笺联之赐'。退仕后,在晋祠所题楹联、匾额甚多,计有景清门'山环水绕无双地;神乐人欢第一区。'文昌宫东荣'门环山水观仁智;地接风云会虎龙。'三台阁'三台瑞色临黄道;六府祥光映紫徽。'玉皇阁'高一尺地,即一尺天,毋云高高在上;尽几分心,知几分性,敢云脉脉相通。'待凤轩'桐叶自当年剪得;凤凰于何时飞来。'奉圣寺'佛法谭空,无欲而后空,定于五伦外求空,却便冤佛;禅门守静,不染之谓净,只在七情中讨净,即是解禅。'匾额有水镜台'水镜台'、文昌宫'文昌宫'、朝阳洞'眼底壶天'、待凤轩'待凤轩'、水母楼'悬山响玉'、苗裔堂'赞化育'、浮屠院'浮屠院'、舍利生生塔'雅明动化'等,其中'水镜台'为晋祠三大名匾之一,素有'晋祠庙里三面牌,难老、对越、水镜台'之说。

6、高度概括晋祠美景,撰写内外八景《晋祠全景诗十六首》

晋祠内八景

(1)、望川清晓 在悬瓮山上,明邑监司高公重建

亭高径千仞,乃在山之腹。朝岚砌下浮,夕霭檐际宿。

每当清朗时,并汾全在目。劃(划)然世界宽,一啸振林麓。

(2)、仙阁梯云 在祠西山上,祀吕仙

白云徧(遍)山起,树杪见仙扉。来从云起处,层折凌翠微。

遥闻下界锺,呼向斜阳歸(归)。回望即蓬阁,犹疑心梦飞。

(3)、石洞茶烟 即朝阳洞,傅青主题'云陶'八分书勒石上

朝阳有洞天,天然去裁刬(铲)。俗衲作斋厨,时见香云馆。

活火引新泉,龙芽试鱼眼。供客颇不暇,磨穿铁门限。

(4)、莲池映月 在唐叔祠下

荷风冷池上,夏日不知炎。况此冰轮月,寒光入夜添。

美人浴秋水,双镜开香奁。对写极清旷,三英粲可拈。

(5)、古柏齐年周物也,有左右二株

桐祠荫八百,下阅二千纪。两柏尚丸丸,三千龄弗止。

同心德不孤,连理长不死。庸知遗世材,得算类若此。

(6)、胜瀛四照楼名,在祠中央,上阶扶阑(栏),极虚敞

危楼起天半,周栏四望通。此中先受月,无面不当风。

水光射檐动,山色入廊空。且欲骋游目,残霞片片红。

(7)、难老泉声 泉自梳妆楼下出,分南北流 

谁将玉斧开,寒泉出岩窦。不谓井中冽,且笑瓮底漏。

潺湲作远波,湍激知下就。源源去又来,滚滚夜复昼。

(8)、双桥挂雪 在泉源东,水榭西

独有双桥景,偏于雪后添。柳肥亚银线,松老掀霜髯。

晴披琼殿出,云透玉峰尖。水上看不厌,因风忆酒帘。

晋祠外八景

(1)、悬瓮晴岚 在北峪口内,峰头如瓮重叠而出,即此山发脉处

祠西千叠嶂,百瓮悬其巅。不知谁氏陶?磊磊浮晴烟。

一脉到祠下,龙虎交蟠旋。精华不终秘,泉出无尽年。

(2)、文峰鼎峙 大魁阁及宝塔与文昌阁如鼎立

实沉照唐封,眀(明)秀瞭如掌。从知地有灵,应若天垂象。

环祠山水间,罗布开三榜。为问峰头人,一样烟霄爽。

(3)、宝塔披霞内有舍利。隋开皇年建。唐重修。乾隆十三年重建

溪南向山曲,一径入招提。中有开皇塔,宝气明玻璃。

秀颖插云际,下视众峰低。余霞散为绮,多傍日华西。

(4)、谷口双堤 南堤护马坊峪水,北堤护明仙峪水

祠在瓮山怀,谷出祠山外。介然南北分,两堤若垂带。

烟火几千家,相得保无害。经从岭上看,历历自天绘。

(5)、山城烟堞 即晋祠堡村

山城亦如画,咫尺即仙源。但见炊烟起,不闻人语喧。

家家汲新水,面面种蔬园。景多吟不迨,方信陆生言。

(6)、四水青畴 水分四渠入汾,灌田数十里

瓮山山下泉,一派分南北。南水支为三,四达真有力。

汾西万顷田,共食灵祠德。绿野霭黄云,千年无旱色。

(7)、大寺荷风在祠东二里许,四周皆荷花,接连数村

步出祠东路,六月乘早凉。未入莲花国,先闻水面香。

浅碧翻风盖,深红贴晓妆。连村千顷色,真作万荷庄。

(8)、桃源春雨 在南沙堤外,四畔多种桃花,故名

小雨不沾泥,沿堤踏沙路。水绿映霞红,滴滴香成雾。

三家两家村,千株万株树。人曰小桃源,却是桃源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