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之最 过去三十年,中国毫无争议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除了大众普遍知晓的政治体系、市场化和改革开放等原因,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还有哪些?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教授朱天在文化中找到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的答案,有人将中国过去三十年经济增长的成绩归功于改革开放,然而这个观点也只能解释为什么1978年后的中国经济快过1978年之前。要知道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过去二、三十年里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很多国家的市场化程度逗比我们还要高,却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发展速度超过中国。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必要条件,但不是中国为什么比其他国家增长更快的充分条件。有人将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归结为“中国模式”,但不管是否存在“中国模式”,二战结束至今七十年来,实施过威权政府积极干预市场经济这种模式的发展中国家不在少数,却少有达到持续高速增长效果的。可见中国的威权体制、强势政府、市场干预同样不是中国经济增长更快的原因。 中国人的勤奋和勤俭 中国人勤俭和勤奋的结合 中国增长之谜既然不是体制的原因,又不太可能是地理、气候的原因,那是否归于人的原因呢?众所周知,中国人民历来有崇尚勤俭、重视教育的传统文化,前者设计物质资本的积累,后者设计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的速度。也许正是这些文化因素使得中国在物质资本尤其是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以及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能力上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 世界价值观调查的结果显示,东亚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对其勤奋这个价值观的传承确实更加重视。常常有人说中国经济发展好是因为中国人的勤劳,但是勤劳本身其实只影响到产出的水平而不是产出的增长率。勤劳只有与勤俭结合起来才会导致经济增长,用经济学的语言讲勤俭的作用是提高储蓄率,而储蓄是资本积累的前提。 事实上中国人不只是口头上重视节俭,实际生活中储蓄率也确实很高。过去三十年里中国国内总储蓄率一直在全世界名列前茅。高储蓄可以加快物质资本积累的速度,但很多经济学家认为这不是经济长期增长最主要的动力,人力资本的作用可能更加重要。 中国人的教育质量位居世界第一 中国的人力资本和教育质量 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的最主要的途径,而中国特别重视教育这一点几乎是公认的事实,单单从公共教育支出占GDP的比例以及人均受教育年限来看中国并不突出。所以有学者指出,教育质量才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我们可以通过“认知技能”指数来衡量各国教育质量的高低,而且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与其认知技能指数高度成正比。 有关数据显示,中国的“认知技能”指数远远领先于所有发展中国家甚至略高于美国。除此之外重视教育的文化精神一旦用到学习现代科学技术上,其所迸发出的力量使得中国在短短的几十年就取得长远的进步。中国的创新水平和能力也已将其他发展中国家抛在身后,并正在迅速追赶发达国家。勤俭和重视教育的文化价值取向最终通过影响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积累以及技术进步的速度进而影响到经济的增长,这就能够解释问什么过去三十年里,中国成为全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 值得关注的是重视教育的文化是个双刃剑,相对于天资,中国人更注重勤奋,这种强调勤奋学习的文化最终会体现在孩子的学习压力上。众多学子在埋头苦读中牺牲了青少年本应享有的快乐时光,但也造就了中国超高的基础教育质量,为中国经济走上创新型的经济增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