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资管新规后,保本理财何去何从?

 suiming2000 2017-11-21


前言:2017年11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资产管理业务是金融机构的表外业务,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出现兑付困难时,金融机构不得以任何形式垫资兑付。金融机构不得开展表内资产管理业务。”从这段话可以得出结论,余额为6.75万亿,占全部理财余额23.78%的保本理财将不在是银行的资产管理业务。



资管新政要点探讨及影响分析研修班


很多评论认为,保本理财将成为历史,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将会消亡。笔者认为大错特错,也许保本理财会换个名字,统一规范为结构化存款;也许也不用更换名称,还是叫保本理财,也不受资管新规约束。

 

笔者认为,也许不叫保本理财的结构化存款一定还会存在,倒不完全是突破利率定价机制唯有会的上限管控,更重要的是将其变为稳定存款。理由很简单,《商业银行法》规定储蓄存款“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唯有保本理财方可约定此类产品到期日前不可提前支取。只有有变现障碍的存款才能成为商业银行的稳定存款,


理财简史


众所周知,2015年之前,中国银行业存贷款利率是受到严格管制的,擅自提高或降低存贷款利率是违反《商业银行法》和《银监法》的行为。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的现代金融业开始萌芽,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理财本是个舶来品,外资银行利用存款+期权的交易结构,创造了新型的外币理财工具:结构性存款。后来西为中用,1995年招商银行率先试水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但当时还是外币结构性存款。

 

银行理财业务为何叫“理财”?其实,理财在国际上并没有统一的称谓,欧美国家通常称之为“金融规划服务”或“资产管理业务”,中国香港地区和台湾地区通常称为“财富管理服务”,中国大陆称为“理财业务”。如果硬要追溯,国内最早可查使用“理财”产品这一名称的是中国银行在2003年推出的“汇聚宝”外汇理财产品。

 

第一只真正意义上、自主研发创新带有中国特色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是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的“阳光理财B计划”。在此之前是“阳光理财A计划”,A计划还是外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作为中国第一款人民币银行理财产品之所以能获得成功,是作为管理人的中国光大银行充分运用债券资产证券化技术,将募集的资金投向了国债、央行票据、政策性金融债等利率债品种,变相突破了人民币存款利率。当时B计划年化收益率为税前2.88%,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息为税前2.25%。

 

银行理财是在利率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中小银行通过金融创新“逆袭”的结果,因为中小银行相对于国有大行和信用社在拉存款上是处于弱势的,为了获得更多的负债,为了节约资本,倒闭中小金融机构加快金融创新步伐。当时也分不清楚表内理财还是表外理财,总之,银行和投资人都受益,监管也只是在业务规则上进行了规范。

 

再到后来,先天带有刚性兑付性质的理财发展越来越快,资产端期限错配,投向了高收益的非标准化债权资产;资金端滚动募集,开放式理财随用随取,封闭式理财期限短暂;收益端预期收益,银行募资随行就市,投资者无需担心银行违约。一个30万亿级别的庞大影子银行犹如一只巨大的灰犀牛压的监管彻夜难眠。


保不保本


目前,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主要有保本和非保本两大类,均需要在理财发行说明书上注明。保本理财产品实为国际通行的结构性存款,其在法律关系、业务实质、管理模式、会计处理、风险隔离等方面与非保本理财产品“代客理财”的资产管理属性存在本质差异,已纳入银行表内核算,视同存款管理,相应纳入存款准备金和存款保险基金的缴纳范围,相关资产已按银监会规定计提了资本和拨备。因此,只有非保本理财产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产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