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嘉有儿女小儿推拿穴位图

 一念之间582yae 2017-11-21

 

攒竹(天门)

【位置】两眉中点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推法:以两手拇指自两眉中点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称推攒竹,又称开天门。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镇静安神,醒脑开窍。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精神不振,烦躁哭闹等。

【临床应用】推攒竹为小儿治外感常用四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他三法(推眉弓、揉太阳、揉耳后高骨)配合使用。

1kaitianmen

 

眉弓(坎宫)

【位置】两眉头至眉梢成两横线。

【操作方法】分推法:以两拇指面自两眉头向两眉梢分推,称分推眉弓(分推坎宫)。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醒脑明目。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神志异常,目赤痛,近视眼等。

【临床应用】推眉弓为小儿治外感常用四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他三法(推攒竹、揉太阳、揉耳后高骨)合用。

 

 

 

2meigong锛坘angong锛

          

 

太阳

【位置】两眉后凹陷中。

【操作方法】揉法:以两中指或拇指端揉,称揉太阳。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清热明目。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惊风,目赤痛,近视眼等。

【临床应用】揉太阳为小儿治外感常用四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余三法(推攒竹,推眉弓,揉耳后高骨)合用。 

 

3揉太阳穴

 

耳后高骨(高骨)

【位置】两耳后,乳突后缘与后发际交界处。

【操作方法】揉法:以两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耳后高骨。

【次数】3050次。

【功用】疏风解表,止头痛,兼安神除烦。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神昏烦躁,惊风等。

【临床应用】揉耳后高骨为小儿治外感四大手法之一,常与其余三法(推攒竹、推眉弓、揉太阳)合用。

 

4rouerhougaogu

 

迎香

【位置】两鼻翼外缘,鼻唇沟凹陷中。

【操作方法】

1. 按揉法:以食、中两指或两拇指分别在鼻翼两旁穴位上按揉,称按揉迎香。

2.搓摩:以食、中两指分别在鼻翼两旁穴位上,作上下搓摩动作,称黄蜂入洞法。

【次数】3050次。

【功用】宣肺发汗,开通鼻窍。

【主治】伤风感冒,发热无汗,鼻炎,鼻塞,流涕等。  

【临床应用】按揉法多用于治疗感冒发烧;黄蜂入洞法多用于治疗鼻炎。

 

5yingxiang

 

 

 

囟门(信风,囟会)

【位置】前发际正中点直上2寸。

【操作方法】

推法:两拇指自前发际中点向该穴轮换推(囟门未闭合时,仅推至边缘,或沿囟门两边缘推),称推囟门。

揉法:以全手掌或拇指面轻揉(未闭合者,不宜用该法),称揉囟门。

摩法:以全手掌轻摩,称摩囟门。

【次数】50100次。

【功用】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主治】惊风,烦躁,神昏,失眠,头痛,久泻,脱肛,遗尿等。

【临床应用】推及揉法多用于治疗神志方面病;摩法多治疗久泻,脱肛,遗尿等虚证。

 

 

6鍥焟en锛坸infeng锛屽洘hui锛

百会

【位置】头顶前后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

【操作方法】

按揉法:以拇指,或中指,或掌根按揉,称按揉百会。

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称摩百会。

【次数】100300次。

【功用】镇静安神,升阳举陷。

【主治】昏厥,眩晕,头痛,惊风,惊痫,烦躁,失眠,久泻,遗尿,脱肛等。

【临床应用】本穴为安神定惊首选穴位之一,常与捣小天心,掐十宣等合用。

 

7anbaihui

风池

【位置】颈后枕骨下缘,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起始部中间凹陷中。

【操作方法】拿法:以一手拇指与食、中两指分别放在两穴上拿之,称拿风池。

【次数】510次。

【功能】发汗解表,祛风散寒。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颈项强痛,眩晕等。

【临床应用】本穴发汗作用较强,如再配掐二扇门则发汗作用更强。

 

 

8nafengchi

 

 

 

天柱骨

【位置】颈后,后发际中点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

推法:以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直推(力度可较大些),称推天柱骨。

2.擦法:以食、中二指或四指面向下擦,称擦天柱骨。

【次数】100300次。

【功用】降逆止呕,清热解表。

【主治】恶心,呕吐,呃逆,溢奶,发热,感冒,项强,惊风,咽痛等。

【临床应用】本穴降逆止呕作用明显,常与揉中脘配合使用。

 

 

9tianzhugu

 

天突

【位置】胸骨切迹上缘,凹陷正中。

【操作方法】

按揉法:用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天突。

2.捏挤法:用双手拇食指捏挤本穴,称捏挤天突

【次数】按揉法:1015次;捏挤法:35次。

【功用】理气化痰,止咳平喘,降逆止呕。

【主治】咳喘胸闷,痰壅气急,恶心呕吐,咽喉肿痛。

【临床应用】治疗咽喉肿痛时,用捏挤法,如配以捏挤大椎,效果更好。

 

10tiantu

膻中

【位置】胸骨正中,两乳头联线中点。

【操作方法】

揉法:用中指或拇指端揉本穴,称揉膻中。

推法:①用两拇指自穴位中点向两旁分推至乳头,称分推膻中(又称分推胸阴阳);②用食、中两指自胸骨切迹向下直推至剑突,称推膻中。

【次数】50100次。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胸闷,吐逆,咳喘,痰鸣。

【临床应用】本穴为气之会穴,为治疗呼吸系统疾病首选穴。

 

 

11鑶粃hong

 

乳根

【位置】乳头直下2分。

【操作方法】揉法:用双手拇指或中指端,或用单手食、中二指分开放在两穴位上,同时揉动,称揉乳根。

【次数】50100次。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胸闷,咳喘,胸痛,呕吐,痰鸣。

【临床应用】该穴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多与揉乳旁,推揉膻中,揉天突等合用。

 

 

12rourugen

 

 

乳旁

【位置】乳头旁开2分。

【操作方法】揉法:用双手拇指或中指端,或用单手食、中二指分开放在两穴位上,同时揉动,称揉乳旁。

【次数】50100次。

【功用】宽胸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咳喘,痰鸣,胸闷。

【临床应用】本穴常与膻中,乳根等穴配用,治疗呼吸系统诸病。

 

13

 

 

胁肋

【位置】从两腋下两胁至天枢处。

【次数】100300次。

【功用】破气化痰,除闷消积。

【主治】胸闷,胁痛,腹胀,痰喘,气急,疳积,肝脾肿大等。

【临床应用】本穴专消有形之邪,为消积要穴,常与摩腹配用。本法消导之力较峻烈,故虚弱的小儿慎用。

 

14xielei

中脘

【位置】肚脐直上4寸。

【操作方法】

1.揉法:以中指或拇指或手掌揉本穴,称揉中脘。

2.摩法:用全手掌或食、中、无名、小指面摩本穴,称摩中脘。

3.推法:用食、中二指自喉向下直推至中脘,称推中脘。

【次数】揉及推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

【功用】健脾益气,消食和胃。

【主治】呕吐,胃脘疼痛,嗳气,食欲不振,食积,腹胀,泄泻等。

【临床应用】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病证常用穴,多与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等穴配合使用;向下推中脘,多用于恶心呕吐,可与推天柱骨合用。

 

 

15zhong鑴

 

 

分推腹阴阳

位置】腹部。

【操作方法】以中脘至脐为中线,用两手拇指自上而下向两旁作横向分推,称分推腹阴阳。

【次数】推法:100300

【功用】健脾和中,理气消食。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纳少,便秘,疳积,恶心,呕吐等一切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效穴,为治泻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三法(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配合治疗腹泻;本穴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为保健四大手法之一,可以单穴使用,亦可以与其他三法(补脾经,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

16fentuifuyinyang

 

摩腹

【位置】腹部。

【操作方法】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腹部称摩腹。

【次数】摩法:35分钟

【功用】健脾和中,理气消食。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纳少,便秘,疳积,恶心,呕吐等一切消化系统疾病。

【临床应用】本穴为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效穴,为治泻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三法(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配合治疗腹泻;本穴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为保健四大手法之一,可以单穴使用,亦可以与其他三法(补脾经,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

 

18mofu

 

 

神阙

【位置】肚脐。

【操作方法】

1.揉法:以中指端或掌根揉脐,或用拇指与食中指抓住肚脐抖揉,统称揉脐。

摩法:以全手掌或四指面摩脐,称摩脐。

捏挤法:以拇指与食中指抓住肚脐,向里捏挤肚脐,称捏挤脐。

【次数】揉法:100300次(抖揉50100次);摩法:35分钟;捏挤法35次。

 

19qi

 

天枢

【位置】脐旁2寸。

【操作方法】

1. 按揉法:用食、中或拇、食两指按揉本穴,称按揉天枢。

2.一指禅推法:用拇、食指分别按在两侧穴位上作一指禅推动作。

【次数】按揉法:100300次;一指禅推法:12分钟。

【功用】疏调大肠,理气消滞。

【主治】腹胀,腹泻,腹痛,便秘,食积等。

【临床应用】本穴通调而偏温,故治疗寒性病证效果较好,常与揉脐、摩腹等穴合用,治疗中焦消化系统疾病。

 

 

20tianshu

 

 

丹田

【位置】脐下2.5寸。

【操作方法】

1.揉法:用手掌根或中指或拇指面揉本穴,称揉丹田。

2.摩法:用全手掌或四指面摩本穴,称摩丹田。

3. 一指禅推法:用拇指面或偏峰一指禅推本穴,称一指禅推丹田。

【次数】揉法:100300次。摩法:35分钟。一指禅推法:23分钟。

【功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

【主治】慢性腹泻,虚性腹痛,遗尿,脱肛,疝气,尿潴留及先天发育不足诸症。

【临床应用】在本穴上作一指禅推法为近期的用法,多用于年龄较大的小儿,治疗遗尿时,用一指禅推法,效果较明显。

 

21dantian

 

 

 

 

肚角

【位置】脐下2寸,旁开2寸处。

【操作方法】

1.拿法:①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指对拿本穴,称拿肚角。②用拇指放在肚角穴上,其余四指放在背部与穴位相对处,同时对拿肚角穴,称拿肚角。

2.按揉法: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肚角。

【次数】拿法:35次。按揉法:3050次。

【功用】止腹痛,通大便。

【主治】一切腹痛,便秘,腹胀,食积。

【临床应用】肚角是止腹痛的要穴,拿肚角刺激量较强,不可多拿。本穴常与摩腹,掐揉一窝风合用以治疗腹痛;治疗便秘时,常与推下七节骨,摩腹合用。

22dujiao

 

 

 

 

肩井

【位置】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

【操作方法】

1.拿法:用拇指与食、中二指对拿肩部筋肉,称拿肩井。

2.按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肩井。

【次数】拿法:35次;按揉法:3050次。

【功用】宣通气血,发汗解表。

【主治】感冒,发热,惊厥,上肢活动不利,颈项强痛。

【临床应用】拿肩井多于治疗结束时运用,作为结束手法,称总收法;治疗感冒发热时,常与拿风池,小儿治外感四大手法合用。

 

23jianjing

 

 

 

大椎

【位置】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之间凹陷中。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大椎。

2.捏挤法:用双手拇、食指同时捏拿起穴位处皮肉,用力向里捏挤,称捏挤大椎

【次数】按揉法:2030次。捏挤法:35次。

【功用】清热利咽,解表发汗。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咽喉肿痛,项强。

【临床应用】本穴退热作用较强。捏挤法刺激量较强,多用于治疗热病重证。

 

24大椎

 

肺俞

【位置】第三胸椎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

1.按揉法:用两手拇指,或单手食、中二指端按揉本穴,称按肺俞

分推法:用两手拇指面分别沿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作分向推动,称分推肺俞,又称分推肩胛骨。

【次数】按揉法:50100次;分推法:100300次。

【功用】宣肺益气,止咳化痰。

【主治】咳喘,痰鸣,胸闷,胸痛,感冒,发热。

【临床应用】本穴有补肺气的作用,故多用于治疗肺系虚证,也可与其他具有清宣肺气作用的穴位合用,以治疗肺系实证。

 

25roufeiyu

 

脾俞

【位置】第十一胸椎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按揉法:以两手拇指,或单手食、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脾俞

【次数】50100次。

【功用】健脾助运,调中化湿。

【主治】腹泻,疳积,纳少,呕吐,黄疸,水肿,慢惊风,四肢无力等。

【临床应用】本穴用于治疗中焦脾胃失调引起的诸证,常与捏脊,摩腹,按揉足三里等法合用。

 

26roupiyu

 

 

 

肾俞

【位置】第二腰椎下,旁开1.5寸。

【操作方法】按揉法:以两手拇指,或单手食、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肾俞。

【次数】50100次。

【功用】补肾培元。

【主治】久泻,少腹痛,久病不愈,虚性便秘,下肢痿软无力,脑瘫等。

【临床应用】本穴有明显的补肾功用,常与揉丹田,捏脊,补肾经等合用,治疗小儿先天发育不足,大病及久病以后体虚等。

27roushenyu

 

 

脊柱

【位置】背部,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

1.推法:用食、中二指面自大椎推至尾椎,称推脊柱

2.捏法:用拇指后按,食中二指在前,或用食指屈曲,以中节桡侧后按,拇指在前,两手自下而上捏脊柱穴,称捏脊,一般捏36次,第1~最后1次只捏不提,中间第24次需捏3次提拉皮肉1次(腰以上不提),捏后可分别在心、肝、脾、肺、肾俞穴上点按23次,再轻轻搓摩背部数下。

【次数】推法100300次。捏法:36次。

【功用】推法:清热导滞;捏法: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强身体。

【主治】疳积,厌食,腹泻,便秘,腹痛,夜啼,烦躁,发热,遗尿,惊风,慢性咳喘,脱肛等。

【临床应用】捏脊为小儿保健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三法(补脾经、摩腹、按揉足三里)合用,本法亦可单独用于保健。捏脊是治疗小儿消化系统诸病的首选法,其主要有调和脾胃功能的作用。

 

 

 

28脊柱

 

 

 

七节骨

【位置】第四腰椎至尾椎骨末端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下向上,或自上向下直推,分别称推上七节骨或推下七节骨。

【次数】100300次。

【功用】推上七节骨:温阳固涩止泻;推下七节骨:泻热导滞通便。

【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等。

【临床应用】推上七节骨为治泻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三法(摩腹,揉脐,揉龟尾)合用治疗腹泻。用本法治疗便秘、食积时,常与摩腹,退六腑,按弦走搓摩等合用。

 

29qijiegu

 

龟 尾

【位置】尾椎骨末端。

【操作方法】

1.揉法:以拇指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2.旋推法:用拇指面旋推本穴,称旋推龟尾。

【次数】100300次。

【功用】疏调肠腑,司调二便。

【主治】腹泻,便秘,脱肛,遗尿,痢疾等。

【临床应用】本穴作用比较平和,重在调和。本法为治泻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三法(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合用治疗腹泻。用本法治疗便秘时,常配以推下七节骨,摩腹,拿肚角等法。

 

 

 

30guiweixue

 

 

脾经

【位置】拇指桡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称补脾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脾经;来回推法称调脾经。

【次数】100300次。

【功用】补脾经:健脾和胃,补益气血;清脾经:清热利湿,消食导滞;调脾经:调和脾胃。

【主治】腹泻,疳积,厌食,便秘,呕吐,黄疸,痢疾等。

【临床应用】补脾经为小儿保健四大手法之一,故常与其他三法(摩腹,捏脊,按揉足三里)合用,用于小儿基础保健。本穴为治疗小儿脾胃功能失调最常用手法之一,常与摩腹,揉中脘,运内八卦,揉板门等合用。

31pijing1

 

 

肝经

【位置】食指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为补肝经;离心方向推为清肝经。

【次数】100300次。

【功用】平肝息风,泻火除烦。

【主治】烦躁不安,惊风,夜啼,癫痫,发热,口苦,咽干,目赤等。

【临床应用】在临床上本穴宜清不宜补,若需补时,以补肾经代之,本穴主要用于治疗热性病及神志异常方面的病,常与清心经,揉百会,捣小天心,清天河水等合用。 

32ganjing

 

 

 

心经

【位置】中指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为补心经;离心方向推为清心经。【【次数】100300次。

【功用】清心退热,镇惊除烦。

【主治】高热神昏,五心烦热,口舌生疮,小便短赤,惊惕不安,夜啼,失眠等。

【临床应用】在临床上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以补脾经代之,本穴主要用于治疗热性及神志异常病,常与清肝经,清小肠,捣小天心,清天河水等合用。 

 

33xinjing

 

肺经

【位置】无名指罗纹面。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称补肺经,离心方向推称清肺经。

【次数】100300次。

【功用】宣肺解表,益气固表。

【主治】感冒发热,咳嗽,气喘,胸闷,虚汗等。

【临床应用】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呼吸系统诸病,常与揉膻中,揉肺俞等合用。

34feijing

 

 

 

 

 

 

 

肾经

【位置】小指末节。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面在穴位上直推,离心方向推称补肾阳;向心方向推称补肾阴。

【次数】100300次。

【功用】补肾益脑,温补下元。

【主治】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尿多,尿频,虚咳,虚喘等。

【临床应用】本穴宜补不宜泻,需泻时,以清小肠代之。本法主要用于治疗大病,久病及先天不足诸症,常与补脾经,捏脊,揉二人上马合用。

 

 

35shenjing

 

大肠

【位置】食指桡侧缘,从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推称补大肠;离心方向推称清大肠。

【次数】100500次。

【功用】补法:温中固脱,涩肠止泻;清法:清热利湿,泻里导滞。

【主治】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治疗虚证时,用补法,多与补脾经,揉脐,捏脊等合用。治疗实证时,用清法,常与清脾经,摩腹,推下七节骨等合用。 

 

36dachang

 

小肠

【位置】小指尺侧缘,从指尖至指根成一直线。

【操作方法】推法:用拇指桡侧缘或指面,或用食、中二指面在穴位上直推,向心方向直推称补小肠,离心方向直推称清小肠。

【次数】100300次。

【功用】清热利尿。

【主治】小便短赤,口舌生疮,尿闭,水泻,发热,烦躁等。

【临床应用】本穴宜清不宜补,需补时,用补肾经代之。用本法清热时,多与清心经,清肝经,清天河水合用。用本法利尿时,多与揉丹田,推箕门合用。

 

 

 

 

37xiaochang

 

 

 

肾顶

【位置】小指顶端。

【操作方法】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本穴,称揉肾顶。

【次数】100300次。

【功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

【主治】自汗,盗汗,多汗等一切汗证。

【临床应用】本穴为治疗汗证效穴,常与补肺经,补肾经,补脾经合用。

 

38shending

 

 

 

 

 

肾纹

【位置】手掌面,小指第二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方法】揉法:用中指或拇指端按揉本穴,称揉肾纹。

【次数】100300次。

【功用】清热明目,解瘀散结。

【主治】目赤肿痛,鹅口疮,热毒内陷,瘀结不散。

【临床应用】本穴为治目疾要穴,常与清肝经,清天河水,推六腑等合用。

39shenwen

 

 

 

四逢穴

【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方法】

掐揉法:用拇指甲逐个掐揉本穴(可掐一次揉三次),称掐揉四逢穴。

 

推法:用拇指面逐个纵向上下来回直推本穴,或使患儿四指并拢,在穴位上横向来回直推,称推四逢穴。

 

【次数】掐揉法:35次(掐一次揉三次为掐揉1次)。推法:纵推为3050次,横推为100300次。

【功用】理中行气,化积消胀,退热除烦。

【主治】疳积,腹胀,厌食,咳喘,慢惊风,口唇破裂,发热,烦躁等。

【临床应用】本穴是治疗疳积的要穴,可以单穴使用,亦可以与推脾经,捏脊,摩腹配合使用,可用三棱针点刺本穴后用力挤出粘液或血水,称刺积法。亦可用刀割破本穴位皮肤后挤血水,称割积法。无论针刺,或刀割都应严格消毒。

 

 

40sifengxue

 

 

掌小横纹

【位置】手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操作方法】用中指或拇指端按揉本穴,称按揉掌小横纹。

【次数】100300次。

【功用】清热散结,宽胸宣肺,化痰止咳。

【主治】痰热咳喘,胸闷气促,口舌生疮,顿咳流涎。

【临床应用】本穴为治疗肺热咳喘之主穴,治疗百日咳效果较好,常与清肺经,揉膻中,分推肩胛骨,揉肺俞等法配合运用。

 

41zhangxiaohengwen

 

 

 

 

 

板门

【位置】手掌大鱼际平面。

【操作方法】

1.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本穴,称揉板门。

2.运法:用拇指或中指端运本穴,称运板门。

3.推法:用中指或拇指面推本穴,自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来回推,称清板门。

【次数】100300次。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调理气机。

【主治】食欲不振,食积不化,腹胀,腹泻,胃痛,呕吐,嗳气,咳嗽,气喘,咽痛,发热等。

【临床应用】本穴为助消化的效穴,常与捏脊,按弦走搓摩,摩腹,揉中脘等配合运用。板门推向横纹主升,主治腹泻;横纹推向板门主降,主治呕吐。

42banmen

 

 

 

 

 

内劳宫

【位置】掌心,屈指时,中指、无名指端之间。

【操作方法】

1.揉法:用中指端揉本穴,称揉内劳宫。

2.运法:用中指或拇指端自小指根掐运起,经掌小横纹沿手掌尺侧缘,过小天心至本穴,称运内劳宫,也称水底捞明月,操作时可滴上几滴凉水,并用口吹气,以加强手法作用。

【次数】揉法:100-300次。运法:10-30

【功法】清热除烦

【主治】发热、烦渴、口疮、齿龈糜烂、虚热、多梦、盗汗等。

【临床应用】揉内劳宫善清心经实热,常配以清心经、清天河水、推脊柱等。水底捞明月善清阴虚内热,常配以清天河水,揉二人上马等。

 

43yunneilaogong

 

内八卦

【位置】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至中指根2/3长为半径,所作的圆周即为本穴,(在此圆周上从小鱼际开始分布成八个卦位,依次为乾、坎、艮、震、巽、离、坤、兑)。

【次数】100300次。

【功用】调理气机,消食化痰。

【主治】咳嗽痰喘,胸闷纳呆,腹胀呕吐等。

【临床应用】该穴善长调理中上焦气机,虚实证均可选用本穴。该穴常作为配穴使用,在作为配穴用于手法处方中时,其穴除发挥调理气机的作用之外,还能起到调和及加强其他手法的作用。

44neiba鍗

 

 

 

 

小天心

【位置】小天心交接处凹陷中。

【操作方法】

揉法:用中指或拇指端揉本穴,称揉小天心。

掐法:用拇指甲掐本穴,称掐小天心。

3.捣法:用中指端或屈曲的食指指间关节捣本穴,称捣小天心。

【次数】揉法:100300次。掐法:35次。捣法:100300次。

【功用】镇静安神,醒脑开窍,清热除烦。

【主治】惊风,抽搐,烦躁不安,夜啼,嗜睡,精神萎靡,小便短赤,斜视,目肿痛,发热等。

【临床应用】捣小天心有双向调节作用,用快而重的捣法有兴奋作用,用慢而轻的捣法有抑制作用,常与清心经,清肝经,摩百会,掐老龙等配合使用。

45xiaotianxin

 

 

 

 

 

 

 

 

 

 

 

 

 

 

脾肾

【位置】手掌面,拇指根至小指根,沿手掌边缘成一弧形曲线。

【操作方法】运法:用拇指或中指端自拇指根沿手掌边缘,经板门,鱼际交运至小指根,称运土入水,反向运称运水入土。

【次数】100300次。

【功用】运土入水:清热化湿,利尿止泻。运水入土:健脾助运,润燥通便。

【主治】纳呆,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痢疾,小便赤涩等。

【临床应用】运土入水属清泻法,可治疗新病,实证。运水入土属调补法,可治疗久病,虚证。

 

46pishen锛坹unturushui锛寉unshuirutu锛

 

总筋(总位,总心,内窝风)

【操作方法】

1.揉法:用拇指或中指端揉本穴,称揉总筋。

2.掐法:用拇指甲掐本穴,称掐总筋。

【次数】揉法:100300次。掐法:35次。

【功用】清心泻热,散结止痉。

【主治】惊风,抽搐,夜啼,口舌生疮,发热烦躁,潮热,牙痛等。

【临床应用】用本穴治疗热性病时,多用揉法,可配以清心经、清天河水、清小肠等;用之治疗神志异常时,多用掐法,可配以掐十宣、揉百会、捣鱼际交等。47zongjin

 

 

分手阴阳

【位置】手掌面,掌后横纹处,近拇指端为阳池,近小指端为阴池。

【操作方法】推法:用两手拇指面自总筋向两旁分推,称分推大横纹,又称分手阴阳。

【次数】100300次。

【功用】平衡阴阳,调理气血,行滞消食,化痰散结。

【主治】寒热往来,久病不愈,发病有定时,腹泻,腹胀,痢疾,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痰涎壅盛等。

【临床应用】治疗实热证时,阴池宜重分,或独取阴池;治疗虚寒证时,阳池宜重分,或独取阳池。合阴阳能化痰散结,多用于治疗咳喘诸证。

48fenshouyinyang

 

 

 

 

 

 

 

 

 

 

 

合手阴阳

【位置】手掌面,掌后横纹处,近拇指端为阳池,近小指端为阴池。

【操作方法】自两旁向总筋合推,称合手阴阳。

【次数】100300次。

【功用】平衡阴阳,调理气血,行滞消食,化痰散结。

【主治】寒热往来,久病不愈,发病有定时,腹泻,腹胀,痢疾,呕吐,食积,烦躁不安,痰涎壅盛等。

【临床应用】治疗实热证时,阴池宜重分,或独取阴池;治疗虚寒证时,阳池宜重分,或独取阳池。合阴阳能化痰散结,多用于治疗咳喘诸证。

 

 

 

48合手阴阳

十宣(十王)

【位置】十指尖指甲内赤白肉际处。

【操作方法】掐法:用拇指甲掐本穴,称掐十宣。

【次数】35次。

【功用】醒神开窍。

【主治】惊风,高热,昏厥等。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急救,常治疗神志病的重证,多与掐老龙,掐鱼际交,揉百会等合用,遇高热惊厥时,可用三棱针刺破本穴放血。

49shixuan

 

 

 

老龙

【位置】中指根正中点后1分处。

【操作方法】掐法:用拇指甲掐本穴,称掐老龙。

【次数】35次。

【功用】醒神开窍。

【主治】惊风,昏厥,抽搐。

【临床应用】本穴主要用于急救,常治疗神志方面的急、重证,多与掐十宣,掐左右端正,按百会等合用。

50laolong

 

 

 

端正(左、右端正)

【位置】中指甲根两侧赤白肉际处,桡侧称左端正,尺侧称右端正。

【操作方法】

1.掐法:用拇指甲掐本穴,称掐端正。

2.揉法:用拇指端揉本穴,称揉端正。

【次数】掐法:35次。揉法:3050次。

51端正

 

 

 

五指节

【位置】手背,第一至第五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操作方法】

1.掐或掐揉法:用拇指甲逐个掐本穴,或掐后继以揉(可掐13次)称揉或掐揉五指节。

2.揉搓法:拇指放在穴位上,食指放在掌面与穴位相对处,两指面逐个相对揉搓本穴,称揉搓五指节。

【次数】掐(掐揉)法:35次。揉搓法:3050次。

【功用】安神镇惊,化痰通窍,降逆止咳。

【主治】惊风,惊惕不安,喉中痰鸣,抽搐,夜啼,不寐,烦躁哭闹,吐涎,咳嗽痰多等。

【临床应用】掐五指节主要用于神志异常时的重症急救。多与掐老龙,掐十宣,揉百会等合用。

52

 

 

 

 

 

 

 

 

 

 

 

 

 

 

 

二扇门

【位置】手背,中指掌指关节两侧凹陷中。

【操作方法】

1.掐法:用两拇指甲掐本穴,称掐二扇门。

2.揉法:用单手食、中两指端,或两拇指桡侧偏峰按揉本穴(宜重而快),称揉二扇门。

【次数】掐法:35次。揉法:3050次。

【功用】发汗解表,定惊安神。

【主治】身热无汗,受寒身痛,惊风抽搐,昏厥等。  

【临床应用】本穴为发汗的特效穴,可与拿风池,推三关合用。用于治疗惊风抽搐等证时,可与掐五指节,掐老龙等合用。

 

53ershanmen

 

 

嘉有儿女让天下妈妈成为健康使者,愿中华儿女远离抗生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