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之误在于“拳”。

 道乃智能 2017-11-21

 

  【太极】中国最受欢迎的太极文化类公众号    

.............................................


文 | 网络

编辑 | 鹿鸣


 

武术中取胜,可分为两种方法:一种是不断加大自己的力量,较技之时,我的力量总比对方大,自己当然就是胜利者。这是常法,比较简单,也容易理解。另一种不是常法,即不断减少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变得松柔,使对方有力无处用,这不是简单的逃跑,而是用引进落空的方法,使对方找不到可以进攻的靶子,消除了对立面。凡用拳、脚,如果没有较硬的对象,就丧失了施展功夫的条件,无用了。这是太极拳以柔克刚、引进落空的方法。



上述两种方法,大约就是外家拳和太极拳的根本差别。两者练习的方法,追求的目的,可能达到的境界,都很不相同,本是泾渭分明的。学文不易,学内家拳尤难,其中的道理,很不容易弄清楚。有人一听说太极拳要主张松柔、柔化,就不以为然,以为松柔了,就没有技击的作用了;这是误解。我们说以柔克刚。引进落空,主要是指化劲时的诱敌深入,才说了太极拳技击的一半。还有一半,是舍去了硬力,真正松柔之後,通过沉气、沉劲,能产生强大的爆发劲,在我独知人的听劲条件下,能随时找准、控制对方的重心,给于歼灭性打击。如果不愿丢力,没有真正松柔,就不会有沉劲,发劲就不会惊人,对于别人能发生更大的爆发劲,就不相信。不知者,不为过,算误解。


太极拳误在一个拳字上。太极拳的指导思想,源於老子《道德经》,如果不明本源,违反了拳谱的教导,很容易进入误区,将太极拳练成外家拳,甚至变成体操;不仅劳而无功,连继承还说不上,更不要说赶上或超过前人!


拳,在常人心目中,就是练就一些手法、腿脚,可以打斗的一种技术。其取胜的条件,是速度快与气力大。千百年来,气力大的人,一直被歌颂著,如说某某为大力士,有神力,有神勇,力能举鼎,水浒传上有倒拔杨柳的鲁智深,史记上有力拔山兮的楚霸王。这些都是赞扬的外家拳。


歌颂气力小的诗文、成语,不知有没有?深望读者有以教我。比如说:你这个人气力小得可敬可爱、难能可贵,小得全省,全国第一等等。


这多么反常!然而这才是表扬太极拳。如果说外家拳追求气力大,太极拳却先要学会气力小。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轻,就是气力小。


在一般人心目中,总是相信气力大才是拳。气力小算什么拳呢?所以,不少学太极拳的人,就还是主张要练些气力,才会有用,才能保险。还说什么要想四两拨千斤,必须练就千斤力。


这两句话,前後矛盾,後一句就否定了前一句。既然四两就能拨千斤,何必还要辛辛苦苦去练成千斤力之後再来拨,这不是大大地浪费吗?既承认四两就能拨千斤,练就千斤力来做被拨的对象吗?有这个必要吗?不是多此一举吗?骨子里还是没有忘记要气力大才是拳啊!


对太极拳要追求气力小,对四两可以拨千斤,很多虽在学太极拳的人,实际上还是不相信的。


太极拳能做到引进落空,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正是以柔克刚,以轻制重的四两拨千斤的具体表现。根本不是要练就千斤力才能做到的事。要人不知我,就更非气力极轻极小不可,练就千斤力,只能成为被人知的对象和挨打的靶子。所以,我说太极拳误在一个拳字上。


如果我们将太极拳称为太极软功或太极软弹功,名实相符,目的明确;说明绝非练力斗力,硬推硬打,争顶牛冠军的事,肯定就不会发生;将太极拳练成外家拳或体操的错误,也就会大大地减少了。


前人认为太极拳是一种道法,是通过学习太极拳来全面提高人的质量,包括体质的健全、思想水平、审美意识等精神境界的提高,可以说人生该具备的种种优良品德,都可以从中获得;功夫有了成就,也即自我完善,人的塑造成功。


太极拳是一门为人处世几乎无所不包的大学问,高妙的技击功夫,仅是其中的很小一部份而已。仅仅称之为拳,不仅容易与他家拳法相混、相等,使人误入岐途,也是小看了太极拳的功能。


其他平台转载请注明:(来源:《太极》微信公众号 微信:taijichanyi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