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最早的至今可识别文字是?

 昵称413468 2017-11-22

什么是我们能够识别的中国最早文字?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学术意义的话题。


浙江平湖庄桥坟遗址

也就是说,究竟什么是“文字”呢?例如,湖北宜昌夷陵杨家湾出土的距今6000年的陶器刻画,是不是文字?浙江平湖庄桥坟,距今5000年的良渚文化遗迹“陶文”是不是文字?距今4000年的二里头文化的“刻符”是不是文字?陶寺的朱书是不是文字?


平湖庄桥坟陶器上的刻符

这些问题在中国学术界都有巨大的争议性。

这里面涉及的文化认识也是差别巨大的。

目前,我们国内的学者基本认为,只有甲骨文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之前的“文字”都是“刻符”,或者叫做“符号”。

赵小立先生,在《我们忽视了王羲之的什么》一文中,提出新的学术论点,他说,文字是一个发展过程。人类使用文字的历史,永远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


平湖庄桥坟陶器

中国使用文字的历史也一样,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

他说,从西安半坡的陶器刻画到二里头,陶寺,包括平湖庄桥坟的陶器刻画,都是中国人使用文字的历史见证。

他说,文字的使用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是,也不应该是一蹴而就的。


我们大体来说,中国文字经历了小范围使用和大范围使用的巨大差别性质的文字使用发展阶段。

所谓小范围使用,是指最小大概不超过十人这个范围。最多也不会超过300人这样的范围,这是我们根据中国商代以前独立的生产单位集体来估算的。

中国历史上的半坡,庄桥,二里头,陶寺都属于小范围使用文字的历史事实。


河南偃师二里头的刻符。这些晚于庄桥,半坡的刻画,显然比庄桥,半坡的刻画工整多了。在甲骨文里面还保留着类似的一些文字。

赵小立先生说,为什么说,那些被学者认为刻刻划划的“符号”是文字呢?因为,这些刻刻划划的痕迹,代表着我们先祖在劳动中对生产的记录,这些记录具体是什么,我们也不好一下子弄准确,但是,这些刻刻划划,不是图画,也不是艺术,应该就是一种劳动生活的记录,所以,这些刻刻划划,就是最早的“文字”了。

这些文字我们不清楚,但是,属于文字的性质,那是非常清楚的。


陶寺“朱书”的“文”字,这是甲骨文之前与甲骨文一样的一个字

赵小立先生说,郭沫若先生对半坡的刻刻划划评价为文字,但是,他没有找到理论依据,学术界对他的这个判断并不认同。

赵小立先生说,刻刻划划就是对生活会劳动的记录,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我们完全可以根据这些刻刻划划的发展,来看这些刻刻划划,是有一定的发展继承性的,那就是在刻刻划划的原始性基础上,越来越“规范”了,而且,有独立于艺术和图画的系统性。这种独立的系统特点就是,既不是“图画”,也不是是“艺术”,而是一步一步朝着单元组配的符号系统发展的。


赵小立先生说,过去,我们对汉字的起源有一种“图画”之说的主流误读。赵小立说,文字从发端到成熟,“图画”的贡献没有那样重要。

毕竟,图画无法代替语言文字的复杂程度。这一点,我们的祖先一直很清楚。

只是我们对《说文解字》太迷信,才会有“文字起源于图画”的一个主流误读。当然,对于“文字起源于图画”的说法,也不是学者们的一致意见,不同意的意见也很多,这说明,“文字起源于图画”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


西安半坡陶器刻画符号

赵小立先生说,即使是我们大家都公认的甲骨文,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文字。

赵小立先生说,文字在经历了“小范围”使用阶段以后。就会向“大范围使用”的方向发展的。

甲骨文成为中国文字发展史上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标志性时代的理由,正是因为文字大范围使用的时代始于殷商中晚期的公元前约1300年时代。

那么,为什么这时代文字有了大范围使用的条件呢?因为应用决定需要。


商王朝在中晚期,对于宗教文化的高度需求,决定了对文字的使用和发展的空间大大拓展。因此,这个时代的文字就呈现出非常发达的现象。

事实上,用符号记录占卜,这种文化起源很早。我们至少可以说,历史上的“夏朝”在民间和官方都会使用文字记录占卜的。

当时,文字属于“天意”的神秘符号。至于传说的伏羲创造八卦的时代,更是只有官方的占卜。由于占卜是古老的传统文化,因此,在这种文化系统,产生一些使用神秘符号的传统,那是很合理的事情。不过,这种符号属于“小范围”使用文字,因此,完全还是一种符号的性质,也就是“小范围使用”的文字。

这就是说,从符号到文字,是一个从自发到自觉的渐进式的发展过程。

不过,这个过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例如,为什么商初的文字很少?为什么商朝没有完整的文字历史记录而周朝有?

这就是说,商朝是一个文字使用的转折时期,特别是到商朝中晚期,对文字的发展和使用有了很大的进步。

所以,从文字使用行为的宏观层面来说,中国最早的文字,就是那些刻刻划划的遗迹。





湖北宜昌夷陵杨家湾出土的陶器刻画符号性“文字”体系。这都属于“小范围文字使用”的见证,这些活动,就是中国使用文字的发端。甲骨文中,也保留了这样一些“文字”,我们至今没有破译。据说,破译一个字,奖励十万元人民币。

当然,这些文字我们还不能“识别”,包括,甲骨文我们还有一半不能识别。但是,这不是阻止我们研究中国文字的阻力而是动力。

正因如此,目前,国内的学者已经开始认识到甲骨文之前的刻刻划划,是属于文字的范畴。有的学者大胆说,汉字的历史可以推到有6000年的历史。那基本就是宜昌夷陵杨家湾的刻刻划划嘛。

但是理论上需要完美的,那种直接把汉字的使用推到6000年上说法,实际还是很空洞的。赵小立先生提出二阶段的说法,比较科学透彻解决了,文字发展的客观性和历史的联系性。这就是说,文字从“使用”到真正成为一种文化工具,有着质的阶段性区别。

相信,随着我们从宏观上对文字研究的深入,最终,我们也能解开那些刻刻划划出来的文字的神秘面纱。

(本文来自作者《杜甫的马诗与唐代画马》图片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