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篆隶最重要的细节——转折搭接见境界

 鸿墨轩3dec 2017-11-22


临帖,不可能将原帖中的所有细节都表达出来,但是有些细节却不应该忽略,比如我们今天说的笔画转折处的搭接关系。

搭接主要指的是横向笔画和竖向笔画的搭接处。由于隶书往往笔笔断,因此,弧转相接处并不多见(草写的简牍除外)。

按照搭接的先后分类,可分为“横盖竖”、“竖盖横”、“对笔搭接”三类;如果按照搭接的虚实,可分为“虚接”、“实接”、“半虚半实接”。

举例

1“横盖竖”

「手把手」篆隶最重要的细节——转折搭接见境界

如右图中,竖画被横画所拦截的现象叫做“横盖竖”。这种视觉感受的出现并不一定是真的“横盖竖”,在汉碑当中往往出现竖画起笔有修饰性内折,也会造成此类错觉,大家在书写时注意区别。如《乙瑛碑》“相字”右上角。

2“竖盖横”

「手把手」篆隶最重要的细节——转折搭接见境界

如上图所示,竖画拦截横画的现象叫做“竖盖横”,在隶书当中,这种搭接情况占比百分之五十以上。

3“对笔搭接”

如图所示,两笔不存在互相拦截,直接起笔相对的情况叫做“对比搭接”,有时两笔甚至连为一笔

「手把手」篆隶最重要的细节——转折搭接见境界

通常来讲,在汉碑当中的搭接规律一般都是左上角、右上角“竖盖横”较多,左下角、右下角“横盖竖”“竖盖横”都经常存在。“对笔搭接”由于容易观察,所以这里就不作归纳。

“虚接”与“实接”

仔细对比这两个字,很容易发现不同。

横和竖不相互接触的搭接叫做“虚接”,否则叫“实接”。“虚接”的关键在于把握好距离,即空间的大小与笔画长短的关系,空间过大字容易散。拿捏的恰到好处,空间就不会“过死”。

“虚接”这种情况在《石门颂》等摩崖石刻中比较多见,往往框式结构都不会四周接死,气质疏朗旷达;而《张迁碑》则四周接死处居多,显得森严倔强。

“半虚半实接”

如图所示,接笔处恰好有衔接,但一笔的起笔又不完全埋没在另一笔笔画之内,这种现象叫做“半虚半实接”,很多人都忽略了这种笔法,这对于笔法的丰富性伤害极大。

在各种接笔方法当中,看似纷繁复杂,但也有迹可循,如《张迁碑》便是典型的“实接”为主,“半虚半实”为辅;《好大王》多“对笔搭接”;《石门颂》、《曹全碑》、《乙瑛碑》多“虚接”;《礼器碑》、《史晨碑》多外框“实接”,内部“虚接”。这些现象的产生,不单单源于书写者,和风化也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风化较为严重的碑,会产生大面积“实接”的效果。这就要求我们从不同版本的字帖入手观察,更要求我们站在整个汉代碑刻,乃至秦、汉、魏、唐的整体面貌上去观察,所以说学习碑帖可以一段时间内专一,但不能一辈子专一。

「手把手」篆隶最重要的细节——转折搭接见境界

《张迁碑》看似全都是“实接”,但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半虚半实”,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风化剥落。

「手把手」篆隶最重要的细节——转折搭接见境界

《好大王》中,“对笔搭接”的现象是常态。

「手把手」篆隶最重要的细节——转折搭接见境界

「手把手」篆隶最重要的细节——转折搭接见境界

《石门颂》、《曹全碑》当中,“虚接”现象也占大多数,“半虚”半实亦是占很大比例,“实接”并不是很多。

「手把手」篆隶最重要的细节——转折搭接见境界

「手把手」篆隶最重要的细节——转折搭接见境界

《礼器碑》、《史晨碑》中多见外框“实接”,或者其中一笔“虚接”,内部笔画“虚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