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跟苏东坡门当户对的亲戚

 飓风居主人 2017-11-23

一个人的朋友圈能有多大,主要不是取决于这个人的性格是否外向,而是取决于他的名声、地位和财富。

就拿苏东坡家族来说吧,以前世世代代都在眉山务农,圈子很小,亲戚和朋友构成的网络无论如何出不了四川。幸好苏家有些田产,家底不算薄,到苏东坡的祖父苏序那一代,已经成了方圆百里远近闻名的地主,再加上苏东坡的二伯父苏焕中了进士,所以才能跟一些富贵家族结成亲家。

苏东坡和苏辙兄弟俩发迹前,他们家最拿得出手的亲戚有两家:一个是眉山当地的程氏家族,一个是四川绵阳的文氏家族。

程氏家族发达较早,出过两个进士,其中一个做到夔州路转运使,相当于副省长。苏东坡的祖父苏序百般努力,终于让儿子苏洵娶了程家的一个姑娘,也就是后来苏东坡的亲生母亲程氏。再后来,苏洵多年考进士未果,又把他跟程氏生的女儿苏八娘嫁到了程家。虽说是亲上加亲,但因两家地位悬殊,苏八娘在程家备受虐待,十八岁就亡故了。这个苏八娘就是苏东坡的姐姐,后来苏东坡记仇,与程家断绝来往,多年以后才跟表兄程正辅有一些书信往来。

文氏家族发达于何时不得而知,目前只知道这个家族出了一个非同寻常的人物:擅长画竹子的著名画家文同文与可。文同比苏东坡大二十岁,比苏东坡提前八年中进士,按《宋史》本传记载,他是苏东坡的表哥,说明他们家跟苏家至少在上一代就结了亲。苏东坡《祭文与可学士文》写道:“与君结交,自我先人。旧好不忘,继以新姻。”意思是二人因为上一代的亲戚关系而展开交往,后来又亲上加亲,让双方儿女结成婚配。严格讲,跟文同结成亲家的并非苏东坡,而是苏辙——苏辙的大女儿嫁给了文同的儿子文务光。

苏辙的女儿比较多,根据现有文献推断,他可能生了六个女儿,其中一个嫁给文同的儿子,一个嫁给曾肇的儿子,还有一个嫁给王正路的儿子。曾肇是大文学家曾巩的弟弟,官至知府,相当于市长;王正路是副宰相王鬷的儿子,官至知州,也相当于市长。

苏辙与文同结亲,还是旧圈子的延续,但是他把另外两个女儿分别嫁到曾家和王家之时,却完全跳出了苏家上代的交往圈子,并且还将交往的圈层又向上提升了一大步。要知道,曾家是江西最了不起的世家:曾肇是高官,曾巩是高官,曾布做到宰相,哥仨的父亲曾易占是高官,曾易占的父亲曾致尧也是高官,堪称世代簪缨。王家是河北临城的名门望族,从苏辙的亲家王正路往上追溯,父辈、祖父辈、曾祖辈都是人中龙凤,有的立下赫赫战功,有的在文官系统平步青云。

我们再看看苏东坡的结亲对象。

苏东坡的二儿子苏迨娶了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孙女,三儿子苏过娶了大政治家范镇的孙女,大儿子苏迈的女儿又嫁给了范镇的侄孙。像欧阳修和范镇这样的高官,苏东坡的父辈和祖父辈无论如何都是高攀不上的,除非极为偶然的机缘(例如儿女之间自由恋爱),否则不可能结成亲家。为什么到了苏东坡这一代却可以跟人家结亲呢?原因无他,苏东坡中了进士,做了高官,领袖文坛,声名显赫,无论社会地位还是江湖地位,都配得上了。

黄庭坚是苏东坡的门生,曾经想让自己的儿子娶东坡的孙女,结果没能如愿。苏东坡也曾经委托亲家做媒,要把堂兄苏位的女儿嫁给司马光的养子司马康,结果也没能如愿。婚姻大事,不同儿戏,双方都要互相考虑许多因素,例如相貌、人品、才华、门第,苏东坡之所以不答应黄庭坚的求亲,司马康之所以不答应苏东坡的求亲,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门第不配。当然,苏东坡绝对配得上司马康,但他堂兄苏位默默无闻,碌碌无为,既非进士,也非名人,跟司马康是不般配的。

依照我们现代人的眼光,婚姻该由儿女做主,只要儿女们互相爱慕,天王老子也拦不住,如果父母以门第和财富为理由去干涉,简直恶俗之极。可是古代中国男女之间授受不亲,青年男女在成婚之前见面都困难,自由恋爱的概率自然更低,双方父母从旁代劳,肯定依照自己成婚多年的经验教训,只会考虑更加功利的因素,而不去考虑爱情。

最后我们不妨再读读苏东坡写给堂兄的一封信:“君实之子名康,昨来明经及第,年二十一二,学术文辞行检,少见其比,决可谓佳婿也。”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刚刚通过科举考试,今年二十出头,学问好,文章好,人品好,年轻人当中不可多得,将来前途无量,绝对是您首选的女婿。

你瞧,苏东坡夸了司马康那么多好处,没有一个字涉及爱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