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南朝北伐的困境

 梦想童年594 2017-11-23


泪痕春雨
  
  北朝即使动荡不安,甚至天下大乱,面对南朝的北伐,会怎么做呢?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是北方的实力派(只是占据一两座城池,控制几千人马),看到南朝军队大举进入北方,你会如何作呢?
  
  最自然而然的选择,就是保境安民。
  
  如果南朝军队不侵犯你的既得利益,在实力悬殊的背景下,你自然犯不着与他拼命打仗;甚至你还会主动投降他(当然只是挂起他的大旗)。
  
  如果南朝军队想侵犯你的既得利益,你只要困守孤城就可以了。在古代,攻城有多难,我们可以想象。
  
  而且,天塌下来,有大个儿扛着。
  
  换而言之,如果南朝军队全力以赴的进攻你(一个占据一两座城池、拥有几千兵马的实力派),你肯定是输多赢少。问题是,南朝发动倾国兵力,绝不会把力量浪费在你这种地方。再换而言之,只要你本着保境安民的态度,南朝军队通常不会找你麻烦。
  
  当南朝军队进入北方后,如果面对的,全是这种保境安民实力派。南朝军队的后勤能有多少安全感可言?换而言之,当他与北方的真正实力派(比如尔朱荣)开战后,庞大的后勤如何保障呢?因为,南朝军队一旦与北方真正的实力派(比如尔朱荣)陷入相持阶段后,那些最初“保境安民”的小实力派们,自然就会趁火打劫了!
  
  我们再反过头想一下,如果你是南朝大军的统帅,让你趁北方大乱,率领十几万大军北伐。你会如何作呢?
  
  当你深入敌境后,敌境的普遍实力派,通常都会持“保境安民”的政策。换而言之,他们绝不会主动进攻你,甚至还会投降你(当然了,只是挂起了你的大旗)。在这种背景下,你应该如何作呢?
  
  如果你想调动他们的人马、粮草。他们肯定会用种种手段拒绝你。如果你不愿意接受这种现状,那你就一个城池,一个池城的挨着攻打去吧!问题是,如果你真敢这样做,那是没事逼着他们和你玩命,而且为自己树立越来越多的敌人。如果出现这种局面,那北方真正的实力派(比如尔朱荣)大旗一挥,趁势而下,你还敢继续打仗吗?
  
  在这种背景下,面对北方实力派纷纷投降你的局面(当然只是挂起了你的大旗),你自然只能进行安抚。然后趁此机会大举北上,试图先击溃北方真正的实力派(比如尔朱荣)。
  
  如果在这种背景下,你也能击溃了北方真正的实力派。那你反过头,再控制那些挂起你大旗的小实力派,自然就变得相对容易了。
  
  问题是,一支孤军深入到了,众多居心叵测的实力派包围之中(北方小实力派们,只是挂起了你的大旗),想与北方真正的实力派决战,成功的几率有多大?我们可想而知!
  
  北伐的困境,大约就在这里。
  
  在北方真正的实力派(比如尔朱荣之类的大佬),还没有被击溃前,如果你急着控制那些挂起你大旗的小实力派,只会没事为自己树立越来越多的敌人,更是没事逼着他们拼命。在这种背景下,当北方真正的实力派,趁此机会与你决战时,你肯定是输多赢少的。
  
  如果你趁北方小实力派都挂起了你的大旗,你就大举北上,与北方真正的实力派开战,本身也是输多赢少的战争。
  
  因为,我们可以想象,当南朝军队越过广阔的中原地区(中原地区本身就是游击区,只要南朝军队北上,他们常常会主动挂起南朝的大旗,但是他们绝不会真正接受南朝的控制)。一支庞大的军队,越过这样广阔的、缺乏安全感的地方,与北方强敌开战后,浩大的后勤如何保障呢?
  
  南北朝之间的博弈,到北魏灭亡,已进行了二百年。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形,双方统治阶层,都已了如指掌了。只是历史通常是以官面文章汇集起来的,所以这些内容,常常难以从历史书表面找到。但是,一个二三百年,都难以打破的博弈格局(南北朝并立),本身就证明,它绝不是一个偶然的原因(一方出现一个优秀将领、出现一个英明的决策;另一方面出现一次混乱、出现一个失误的决策)可以打破的。因为,二三百年中,各种偶然原因,肯定已出现过许多次了。
  
  刘裕北伐时,北魏的帝国都城还在长城一线(平城)。拓跋珪在世时,连西北的赫连勃勃(夏)、东北的慕容氏(北燕)、山东的慕容氏(南燕)都摆不平,哪敢奢言争夺中原地区呢?拓跋珪死后,北魏依然没有从这种困境中走出来。
  
  这是刘裕北伐可以成功的客观背景。因为当时的北朝,对中原地区已鞭长莫及了。
  
  梁武帝之时,北朝虽然分裂了。但是,当时的北朝军政重心依然在南部。在这种背景下,就算梁帝国用武力收复了中原,以后怎样防守呢?
  
  南朝占据中原与北朝相争,本来就是没有胜算的。缓冲区自然越大越安全。问题是,如果你的实力不够,非要强占广阔的缓冲区,只会让自己前沿的力量变得孤立、分散,它只会方便敌人吞食你的军事、经济资源。
  
  后世,宋金第一次和议时,南宋不战而得整个中原地区(河南)。有人就说了:金国归还中原(河南),绝对是一个大阴谋!因为南朝得到中原,有几大不利因素。第一、自然是中原残破,南朝得到中原,漫长的后勤保障线将拖垮南宋,也会让南宋战斗力下降。第二、中原那种平原地区,利于金国骑兵;得到中原,意味着我们的边防军,将远离江淮这种天然险要地区,到达那种利于敌军驰骋的平原地区。第三、用向敌国称臣的代价,换取中原地区。主和者都认为,这是用虚名换实利。但实际上,这是既丧失尊严,又丧失实利的行为。
  
  总而言之,通过和议不战而得中原地区,表面上对我们有利,实际上对我们非常有害。秦桧一心促成这样的和议,他不是汉奸是什么?
  
  宋金第一次和议,不战而得中原地区。那些所谓的主战派们,都大呼小叫,得到中原百害而无一利。梁武帝如果发倾国之兵争夺这种地方,且不说能不能胜利,就算胜利了,对梁帝国又有多少价值呢?在南北朝势均力敌时(把南北边防线推到中原一线,让中原沦为缓冲区、游击区),一方不计代价夺取中原地区,本身就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你未必能夺到,就算夺到了,以后防守也是个大问题。
  
  说到南宋的历史,南宋自然应该收复中原。事实上,当时南宋的主战、主和派,对此都没有异议。比如宋高宗、秦桧都会想方设法收复中原;当然了,主战派也会想方设法收复中原。
  
  他们的区别仅仅在于:
  
  对主战派而言,中原的战略价值非常有限,所以用称臣、纳贡的方式收复它,实在不值得。(人们反对宋金第一次和议时,主要的观点就在这里)
  
  对主和派而言,同样认为中原的战略价值非常有限,所以用大规模的、长久的战争方式,与金国争夺这种地方,实在不值得。
  
  这是后来宋、金之间,长久和平的主要原因。
  
  南北朝双方的博弈,通常会形成一个均势。
  
  换而言之,南朝向北扩张到一定程度就会变得越来越无力;北朝向南扩张也是一样的。如果他们非要强行作超越自己能力的事,通常就会得不偿失的。
  
  俗语有云: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对于国防而言,也是如此的。如果你把边防线设的太远,自然会有着更多的缓冲区,但也会分散你的力量;如果你把边防线设的太近,缓冲区自然小了,但是你的边防力量更集中了。对于南北朝各方而言,向中原渗透多远最合适,这需要综合思考的,绝不是越远越好。
  
  诚然南宋的无能,很大程度上,是文官制度扭曲的结果。但是,在贵族政治瓦解后,中央政府如何控制军队,已成为最难解决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中唐、晚唐、五代中央政府一直让藩镇大佬弄得焦头滥额看出来。
  
  中唐、晚唐、五代一直无法解决将领称雄的问题,绝不是源于某个偶然的原因。我还是一贯的观点,如果一种社会现象可以长久的存在,本身就不会是源于偶然原因。而这种问题,直到赵匡胤时代,才算彻底解决了,但是,他所付出的代价就是让军队丧失了野性、灵活性。
  
  南宋时代亦然。
  
  所谓南宋诸将忠于帝国,那本身就是一种政治童话。如果没有一系列制约、削弱将领的制度,这些将领与中唐、晚唐、五代的将领,不会有本质的区别。
  
  皇帝、皇权并没有什么神圣的,不要说那些把头撇在裤腰带上博命的军方大佬、各级将领了,就是随便拉出一个老百姓,也会觉得,假如我是岳飞,我肯定不会忠于赵构的。我等普通顺民、良民,都是这种乱臣贼子的念头,岳飞就能例外?就算岳飞伟大如同圣人,愿意忠于皇帝,他手下的将领,难道也都会这样伟大?
  
  中央政府一系列制约军队的行为,自然让军队无法和中央政府分庭抗礼、讨价还价了。但是军队的野性、灵活性也因此丧失。
  
  在贵族政治下,将领的权力,本身就会受制于众多豪门贵族牵制,所以皇帝并不用想设法约束他们,他们也很难形成与皇权抗衡的力量。
  
  随着贵族政治的衰弱,骄兵悍将成为对皇权威胁最大的一股力量(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中唐、晚唐、五代的历史看出来)。后来,随着文官控制军队的制度越来越成熟,使从前骄兵悍将无可抑制局面成了历史。
  
  如果南宋,愿意给将领足够的权限,也许有机会与金国争夺中原地区。否则,在文官制约武将,在罗圈套罗圈的制约将领的制度下,南宋军队深入中原,恐怕只会成为金国一盘接一盘的菜。
  
  问题是,如果南宋给了将领足够的权限。将领们还会继续听从,中央政府的号令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只要看看中唐、晚唐、五代的历史就可以知道了。如果南宋成为晚唐、五代那样的帝国,就更无法与金国抗衡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