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拍·人物 | 佛像收藏“革新者”詹氏姐弟

 无为zy7ny7trqk 2017-11-23


詹氏姐弟,即詹文静、詹皇台,出身于收藏世家,继承父辈三十余载收藏经验,成立佛像堂古雕塑馆。发表多篇学术文章,对古代木造像研究起到开拓作用并形成系统,目前已收藏囊括唐宋辽金元明清时期古代木造像数千尊。


管都是80后,“佛像堂”詹氏姐弟——詹文静、詹皇台,却已然是木雕造像领域在国内数一数二的资深藏家。得益于有三十年鉴藏经验的詹父言传身教,佛像已是他们生命里不可或缺的存在。木雕造像本身的历史温度以及所承载的生命力,是打动他们内心的根源。


到目前为止,詹氏姐弟经手收藏了数千尊古代木造像艺术品。不同于父辈的收藏,詹氏姐弟坚持木造像的学术研究,策划展览,以及佛像艺术在空间中的当代呈现。


明永乐 木胎京工髹漆阿弥陀佛


更重学术性收藏


“父亲请回来的佛像就放在家里,我们从小就看着,感受那种气场,自然而然就懂得了如何辨别新老,好像突然有一天就开窍了。” 姐姐詹文静如是说出自身的佛像缘。弟弟詹皇台也觉得,“多年来,关于木造像的知识,我们都是在耳濡目染过程中学到的。身临其中,在古代造像的新老鉴定、特征辨别等方面也就认知更多,从而对造像的解读也有了更系统、更深入的体会。”


由父亲带领入门,从十年前开始,詹氏姐弟开始全身心投入到木造像的鉴藏事业中。收藏传承于父亲,兄妹俩从小受到熏陶,过眼东西无数,这使得他们有着过硬的实战经验,同时遵循父亲的传统,注重东西稀有性与品位。又因为时代环境的不同,两代人收藏方式却有着极大不同,新一代的有自己的新玩法。


“父亲早年把全部精力投入在寻找更多更好的藏品,也多有藏品买卖交易。我们对造像有新的解读,包括古代造像的新老鉴定、特征辨别等,我们开始了学术性方面的研究和收藏,会不间断地举办一些展览。我们除了欣赏木雕造像的美,还要了解它的制作工艺以及它背后的文化价值。”詹文静说。


明代 夹纻髹漆韦驮护法像


明代 京工木胎髹漆金释迦牟尼


詹文静认为,做前人没做过的事情,才更有意义。相比其他门类,木雕造像的学术性收藏会更困难一些。一方面,木造像由于历史和材质原因,精品存世量稀缺,因此能接触到木造像的人群基数也就较少;另一方面,国内博物馆的收藏数量不多,比较多的精品木雕造像早年流失到国外,国内寺庙流传下来的极少,有句名言:“无宋木不成馆”,国家博物馆要建立体系必须要花费大额资金去国外收购,所以这很大程度局限了能依据实物去做专项研究,种种原因也导致少有前人相关研究史料可以作为参考,更多的是靠自己平常收藏积累的经验来作考证。


在弟弟詹皇台看来,木造像的收藏与传承更是要“软硬”结合。“拥有一个门类的藏品只是硬件,如果你说不出它背后的文化、收藏的价值和故事,单纯地买卖硬件,是传承不下去的。近些年,我们结合父辈到现在几十年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得出一些我们自己关于木造像的研究理论和看法,让这些木造像和它们背后的文化价值、故事结合在一起,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现代传播方式进行推广,才能让更多人了解、认同和保护这个门类,它们的价值才不会被冷落和埋没。”


佛像堂古雕塑馆一隅,极简的陈设令光与影在每一帧眉目的神情和流云般的衣带里起承转合,雕像周身的气度更显栩栩如生。


玩空间的高手


詹氏姐弟经营的“佛像堂”隐匿于广州闹市的独栋别墅中。佛像堂陈设着来自不同时空的造像,上至唐辽宋,下至晚清,囊括儒释道三教。踱步细览,尊尊佛像姿态平和,庄严而精美,流转舒缓的古琴声缓缓在耳际淌过,清幽的禅意花艺摆设恰如其分。


詹父的收藏重点是关注每一尊佛像本身,并没有考虑怎么和环境搭配与陈设。与父辈相比,詹氏姐弟除了研究木造像的文化价值,更欣赏它的美感之融入空间中的呈现。


佛像堂内的佛像陈列独具匠心,数百尊佛造像陈列错落有致。极具设计感的现代风格空间里,点缀着字画、盆景、古典家具。每层楼采取不同的色调和设计以搭配不同风格特点的木造像。米黄、芥黄、深灰、浅灰,大地色系的背景与佛像的静穆融为一体,灯光投射时,光与影在每一帧眉目的神情和流云般的衣带里起承转合,雕像周身的气度更显栩栩如生。这一切归功于兄妹二人对空间的精心营造,创造出一种简约之美。


詹皇台是一个玩空间的高手,佛像堂的陈设即是他的杰作。关于佛造像的陈列,他认为不同的空间服务于不同的目的。有信仰需求的人,请佛像回去,陈设的供奉形式感更强一些。佛像放置于公共空间,布局就会干净简洁,每尊佛是空间中的画龙点睛之笔,让整个空间活起来,艺术气息也就会出来了。古代造像也可以像当代艺术一样,作为陈设引发某种氛围。



佛像堂古雕塑馆一隅


融于生活的美感


置身于佛像堂之中,品位各具特点的雕塑,在各个朝代之间穿梭自如,心随之平息了波澜。尊尊木造像在跨越时空后仍保有历史的温度,衣带间行云流水的线条将造像之美传递得淋漓尽致,木质上刻画的细腻纹理流露出不可名状的意蕴,层叠交错的大漆略显斑驳却仍可窥见当年精湛工艺。


“佛像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它可以与生活融合在一起。它是美的缩影,完全可以把它当成室内雕塑去陈设,并与屋内家具相呼应,它会散发出自己的气场。每当我看到这些雕塑,感觉整个人都安静了下来。因为木造像是纯手工雕刻而成,具有极大的随机性、不可逆性和不可复制性,所以能够给我带来源源不断的新鲜感。”詹文静说。


詹氏姐弟认为,对木造像的鉴赏,应该从艺术和宗教上双重解读,对宗教的恭敬之心和对工匠的尊敬之态都必不可少。成就一尊造像既少不了雕刻者虔诚的信仰和对佛像的敬畏之心,也少不了雕刻者对造型的严苛要求和精湛细密的工艺。品读一尊造像,若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造像之美,再从多个维度去解读雕刻者想传达出来的意蕴,或许,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佛像堂古雕塑馆一隅


姐弟同心同行


兄妹俩继承了家族收藏的大业,根据性格特点进行分工合作。一个主外,姐姐负责宣传推广方面;一个主内,弟弟擅长于对空间的陈设、藏品的管理等硬件。


姐弟俩分工搭配,合作默契,性格互补。他们会关注佛像是否传神,关注它的工艺美术高度。如果大家发生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就会重新审视一件藏品,避免了一意孤行。有时候大家都会坚持自己的观点,两个人也会折中处理。


“木造像不管是从造型、线条风格、材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年代,都有各自不同的审美,它的可赏性、可观性,可研究的维度都是非常大的。未来我们希望可以做一些好玩的事情,比如多办一些展览,因为很多人很难有机会看到精美的木造像。木造像是雕塑艺术,取材容易普品量存世很多,精品量却很稀缺,加之千百年来的战乱和保存状况不尽如人意,保存下来的精品更加稀少,这是一种不可复制的美感和形态。”


大隐隐于市。佛像堂所陈设的佛像,由两代人精心挑选,辗转各地收藏而来,或海外流归,或宫廷遗留、市场拍卖,每一尊都来之不易。它们或曾居庙堂之高,或身藏内室之深,在历经时空流转后,辗转集聚于这一方静室,仍得一番荡气回肠的雅致之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