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秦之味(三)油泼面

 Zhengdebing 2017-11-24

面条是在周代“礼面”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秦汉时代称之为“汤饼”,属于“煮饼”类中的一种;隋唐时代叫“长命面”,意为下入锅内久煮不断;宋元时代又改称为“水滑面”。据元代韩奕所著《易牙遗意》记载:“水滑面:用十分白面揉搜成剂。一斤作十数块。放在水中,候其面性发得十分满足,逐块抽拽,下汤煮熟。抽拽得阔薄乃好。”清代朝廷大臣薛宝辰在其著作《素食说略》中记载更为详细:“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复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书中还指出:“作法以陕西朝邑、同州为最佳。”关于桢条面的形状,书中说道:“其薄等于韭菜,其细比于挂面,可以成三棱之形,可以成中空之形。”“其余如面片、面旗之类”。同样一块面,能扯抻成多种不同的形状,可见技术的精湛非同一般。

三秦之味(三)油泼面

油泼面是传统特色面食之一,又叫扯面、拽面、抻面、桢条面、香棍面等,起源于周代。以陕西油泼面最为著名,有鲜香味、酸辣味、香辣味。

三秦之味(三)油泼面

油泼面是一种很普通的面食制作方法,将手工制作的面条在开水中煮熟后捞在碗里,将葱花碎、花椒粉、盐等配料和厚厚一层的辣椒面一起平铺在面上,用烧的滚烫的菜油浇在调料上,顿时热油沸腾,将花椒面、辣椒面烫熟而满碗红光,随后调入适量酱油、香醋即可。也可另根据喜好外加入腊汁肉、西红柿鸡蛋等搭配食用。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一种油泼面具体的做法:

三秦之味(三)油泼面

一、主料:1、用温水和面,面粉里撒少许盐,这样醒好拉出的面更劲道些,刚开始和面将面和硬,手上沾水握拳把面不断揉软,揉好之后成团,盖上保鲜膜。停10到15分钟,再继续揉面,揉出的面光滑劲道。

2、将揉好的面擀成薄饼状,刷上一层油,盖上保鲜膜,停10到15分钟,让面充分醒好,拉面过程中面更劲道。

3、将醒好的面切成2到3厘米(根据自己喜好切成宽窄,一般陕西油泼面都比较宽),将切好的面均匀拉条。

4、拉好的面条下锅滚三滚,豆芽和生菜可以和面条一块下锅,面条出锅。煮好的面条和菜可过一边凉水也可直接盛入碗中。

三秦之味(三)油泼面

二、辅料:根据个人喜好可放葱花或韭花或蒜苗,取适量撒在面上面。撒上秦椒磨成的辣椒面、五香粉,将油烧热后泼在面上面,热油与辣椒面融合散发出滋滋的响声和辣椒香味扑鼻。在调盐、香醋、酱油即可。

油泼面有很多种做法,简单也快捷,根据大家自己口味喜好添加辅料。在电视剧《白鹿原》中,张嘉译饰演的白嘉轩吃的这碗油泼面看的都让人流口水,现在大家也可以自己动手做一碗油泼面啦!

三秦之味(三)油泼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