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西部边疆讲坛第八讲:凉州会谈中的几个问题

 西域研究 2017-11-24
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西部边疆讲坛第八讲:凉州会谈中的几个问题
作者: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11-24  阅读次数:5

20171123日,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邀请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历史研究所所长张云研究员莅临中国西部西部边疆研究院进行讲座。讲座于上午900开始,在雁塔校区文科科研楼312学术报告厅进行,本次讲座的题目是“凉州会谈中的几个问题”。由陕西师范大学中国西部边疆研究院院长王欣教授主持,参加此次讲座的有西部边疆研究院的老师和全体研究生。首先王欣院长对张云研究员作了介绍,并对张云研究员的到来表示感谢。讲座的内容如下。

 .阔端对西藏的经营方略

   阔端,成吉思汗孙子,元太宗窝阔台次子,1235年蒙古分兵攻宋,阔端帅兵攻秦秦(今甘肃天水)、巩(今甘肃陇西)降附金巩昌守卫,接着进攻沔州(今陕西略阳),之后以二太子身份镇守河西及秦陇,分地设在西夏故地,于凉州建翰儿朵,受封为西凉王,享封国于西夏故地,其管辖范围涉及今甘肃、青海、宁夏、内蒙西部、新疆东南部、陕西广大地区,经营乌思藏成了阔端职责所在,也是蒙古从西部进攻南宋的有效途径。阔端在分析了当时西藏地方分裂割据、宗教影响情况,确定了经营西藏的方略。派多达尔帅兵一万前往西藏进行威慑。

   关于美国学者在《蒙古初次征服西藏史实再释》中提出说当蒙古军队到达西藏时,由止贡寺住持和蒙古军队接触,并耍了伎俩,劝说蒙古军队听信他延请萨班。这份史料出自《贤者喜宴》,张云研究员提出疑问,首先认为《贤者喜宴》材料本身存在问题,在这之前就有《红史》、《新红史》、《汉藏史籍》、《萨迦世系史》等史料均指出阔端要请萨班前往凉州会谈,且这些书作者来自不同教派,并无偏见。《贤者喜宴》虽保存了大量原始档案资料,但是其中关于噶举派高僧传记由其后辈描述,难免带有夸大和美化色彩。张云研究员通过史料和当时情境分析,认为萨班的个人魅力及学识修养使得阔端得以邀请他。

二.萨迦班智达的个人禀赋与精心准备

   首先,由于萨迦班智达的渊博学识和与自信。萨迦班智达能够出色的完成凉州会谈,用和平的方法介解决了西藏归附蒙古国暨元朝的行政管辖之下,其个人禀赋和自信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萨迦班智达精通五明之学,是西藏历史上第一位学富五明的班智达,因精通医方明,帮助阔端解决了一些疑难杂症,并赢得了阔端的信任。萨迦认为印度不再是佛教中心,西藏开始成为佛教世界中心,所以与阔端的会谈,也让他有了承担使命的重任,还有受恩师的重托,也是对西藏众生的解救。

三.萨班伯侄的行程与活动内容

   萨班前往凉州,带两位侄子,年仅十岁的巴思巴和年仅六岁的恰那多吉,巴思巴和恰那多吉在凉州得到了阔端的热情招待,着巴思巴学习吐蕃教法,恰那多吉学习蒙古语言,为双方在未来以世问和佛法管理西藏地区奠定基础。凉州会谈以和平方式解决了西藏归属问题,得到了阔端的赏赐,萨班获得了各宗教首领的位置,恰那多吉尚公主,受封白兰王。在前往凉州途中,历时三年之久,让萨班与西藏各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征询了西藏各界对凉州会谈的方案意见,以便达成共识,这也是凉州会谈成功的因素之一。

四.萨班与阔端的密切互动与凉州交谈

   在萨班叔侄三人到达凉州时,阔端参加贵由汗即位典礼,萨班作为汗王祭天的首席长老,成为汗王的上师,在蒙古地区弘扬佛法,这是蒙古与萨迦建立最早的联系。并受到蒙古汗王的重视,萨班渊博的佛法知识对阔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阔端领地凉州地区流行过瘟疫,萨班为凉州城百姓治病,并通过西夏王转世之说,让凉州城百姓接受阔端的治理。这两件事让阔端对萨班更加敬重。佛教也得以在凉州传播。在会谈中,萨班认为驻锡凉州更有益于传播佛法,遂安心在凉州进行传法。

五.凉州会谈的意义

第一,西藏地方纳入大蒙古国暨元朝中央王朝行政管辖之下。第二,对中国西北地区各民族文化交流产生了深刻影响,萨班在凉州的活动,促进凉州的汉、于阗、西夏、回鹘等族僧人密切的交流,对河西乃至西北地区民族文化交流起到推动作用,使凉州再现昔日辉煌。第三,凉州会谈称为蒙藏民族关系的历史开端。第四,是藏传佛教北传的重要一步,凉州四大萨迦寺幻化寺、金塔寺、海藏寺、莲花寺为藏传佛教在河西地区的传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讲座结束后,王欣院长进行了总结,提出在看待中国历史上民族关系问题上应坚持原则问题,各位老师和研究生都与张元研究员进行了互动交流,此次讲座取得了较为圆满的成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