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馆学】Vol.6 | 藏品的登记、保管、保护和保存

 RK588 2017-11-24

今天是农历七月七日乞巧节,又叫“魁星节”,是中国传统的“袒腹晒书”、向上天祈求多一点知识和本领的重大节日,最早起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走进新时代了,大家可以不用穿针引线捉蜘蛛完成仪式,翻开你捧在手心的参考书,和小编一起完成今天的祝祷吧!


今天要和大家一起学习的仍然是关于藏品的相关知识,涉及到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的第九章,以及译林出版社《博物馆基础》(上期推荐过)第五部分的部分内容。


01

藏品的登记管理


博物馆藏品的管理要有一套制度,就必须要有登记管理的相关程序,并且能够严格执行。只有实行科学的管理方法,才能够便捷地提供研究和利用的资料,保证藏品的安全。


1.藏品登记


0
1

藏品登记是妥善保管及全部科学管理的关键,是检查藏品数量和质量的根据,也是国家文化财产保管的法律依据。藏品登记要建立起一套完整、准确的藏品登记账簿,包括:藏品登记簿、藏品分类登记簿,参考品总登记簿、借出品登记簿,以及复制品登记簿等。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藏品总登记簿


藏品总登记簿是国家科学文化财产帐,博物馆必须严肃认真地进行藏品总登记。藏品总登记簿的内容和格式包括:藏品登记号;时代、名称;藏品数量;藏品现状;藏品来源;


在填写总登记帐的同时,需要填写藏品的登记卡(藏品入库凭证&藏品出库凭证),项目内容和总登记账相同,藏品登记卡随同藏品一道交库房保管,应做到帐、物、卡三者相符


总登记帐需设专人负责登记和保管,这个专职人员不能兼任库房保管,必须帐、物分管


藏品总登记账是国家文化财产帐,不能当做藏品目录翻阅,它带有一定的机密性,因此必须要规定管理制度,并认真执行。


2.藏品分类


0
2

藏品分类是按一定的分类方法,把具有同一特征的藏品聚集在一起,我具有这一特征的区别出去,另行分类。


藏品分类是藏品科学管理、整理研究和提供的中心环节,分类的目的第一是便于藏品的科学管理第二是为了便于整理研究和提供使用


目前我国博物馆通常采取的藏品分类,大多是复合分类法,即先分大类。每大类下再分类目,有的两层,有的三层。(具体的分类标准和大纲发书本的第165~169页,基本不涉及考点,在此不多加赘述)


3.入库排架


0
3

藏品分类后,一般按类入库排架。同类的藏品分在一起,原则上按登记号顺序的先后排架或入柜。


分类排架后,每件藏品都在库房中有了固定的位置,应该按此制定库内藏品方位卡,标明藏品在库房内的具体位置。藏品入库排架后,应当经常检查,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还应当定时清点


4.藏品编目


0
4

藏品编目,简单来说就是编制藏品目录。包括卡片式书本式两种。


藏品目录按使用对象,可分为公用目录工作目录两种。


公用目录

公用目录是藏品保管部门对外提供检索藏品时所使用的目录;


工作目录

工作目录主要是供藏品保管部门内部工作使用的内部目录,收录了本馆的全部藏品,包括部分不适用于对外提供使用和展览的藏品,主要供保管部门人员掌握全馆藏品情况,进行藏品的征集、管理、保护、研究以及解答咨询之用。


5.统计建档


0
5

统计,就是对藏品实行计量化管理,通过准确的数字来全面反映藏品的实际情况。藏品统计应当制定统一的统计表格,按照表格上的要求,收集和整理积累原始数据,经过计算汇总,核对核实后,在认真的逐项填写。原始数据必须经常收集,长期积累,持之以恒,全面系统地进行。统计所采用的计算单位也要统一标准化


其中的主要工作包括:藏品检查和清点、藏品建档。


6.藏品管理的规章制度


0
6

健全的规章制度,是藏品科学管理的依据和准则,也是藏品有秩序的得到完善保护和使用的保证。博物馆在进行藏品管理时,必须遵循《博物馆藏品保管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相应法律法规,并坚持贯彻执行。



02

藏品的保存环境


维护文物藏品的质量,既取决于其材料质地,更取决于它所经历的环境。环境因素影响着产品的寿命。文物保护技术有治和防两个方面,对已损文物进行修复和采取抢救性的技术措施是当务之急,但长期的任务是预防,也就是创造良好的保存环境,尽可能使文物不再发生自然损坏。


影响文物质量的环境因素,主要有环境气候、空气污染、光线辐射、昆虫危害微生物繁殖等。


1.环境气候


A
H

在环境因素中,最基本的并且经常起作用的因素是空气的温度和湿度


空气温度是空气的冷热程度,简称气温。用温度计测量,我国通常采用摄氏温标。


空气湿度是空气中的潮湿程度,以空气中水汽含量的多少来表示,数值越大,空气湿度就越大。湿度的概念,有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两种。


  • 绝对湿度是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的水汽量,也就是空气中水汽的密度;


  • 相对湿度是指,一定空间内空气中实有的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也就是在一定温度下,空气的绝对湿度与该温度下空气中水汽的最大饱和量的百分比。


环境因素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类型丰富,同时建筑类型复杂多样,自然环境因素往往难以满足文物保护的要求。为此,新建的馆内应当安装控制室内温度和湿度的空调设备,使用古建筑或纪念性建筑作为博物馆馆舍时,应当在保持建筑物原貌特色的前提下安装空调设备。


衡量博物馆气候环境的主要指标,使建筑物内空气的温度和相对湿度。目前已经基本公认的博物馆建筑物内环境气候的标准数值是:温度为15~25℃,相对湿度为45~65%,在此数值范围内缓慢波动,对保存文物都是适宜的。但这是泛指各类文物整体而言,不同质地的文物,有其更严格的温湿度控制范围,也就是最佳保存环境


出于文物适应和保存的需要,博物馆建筑物内气候的波动,只允许逐渐改变。一般认为,气温日较差不得高于2~5℃,相对湿度的波动不得大于5%。博物馆室内温度在上述标准范围内逐渐正常波动,一般不会造成藏品损坏,但是温度剧变对藏品保存而言是十分危险的。


此外,对文物破坏的基本因素是水,防潮湿、防干燥是改善文物保存环境的必要措施。当空气湿度过大时,对文物的破坏作用,除了微生物破坏之外,还有机械破坏和化学破坏。对不同材料性质的文物,其敏感和受破坏程度是不同的。


保护措施


博物馆室内的气温和湿度是会随着室外气候的波动而相应变化的,要获得稳定适宜的气候环境,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调节控制博物馆室内的温湿度,需要根据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采取以下措施:


① 安装空调系统


② 减缓室外不良气候的干扰,如适时调节门窗开闭,利用自然通风等。


③ 使用温湿度调控设备,如恒温恒湿机,冷热风机,去湿机等。


④ 控制文物柜和陈列柜的小环境,使用强度大、结构严谨的陈列柜,并加密封垫圈,尽量使得柜内环境免受外界干扰。


⑤ 使用调湿材料,如具有吸湿性能的变色硅胶等。


2.空气污染


0
2

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博物馆保存环境面临的空气污染危害,除了重金属氧化物等空气污染外,还有灰尘


空气污染物中的灰尘包括:具有酸碱性的化学微粒、金属粉尘、微生物孢子、动物皮毛、昆虫排泄物及虫卵等。灰尘积落在藏品上,不仅会改变产品外观色彩,形成污垢层,还会造成机械性损伤


环境因素


库房设备的材料与藏品长期共存,故而设备选材要权衡利弊,勿使设备材料成为污染源。


治理污染、保护环境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在博物馆建筑物内外,采取一些局部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文物保存的小环境:


  • 首先要制定博物馆空气质量标准,对大气中污染物的最大允许浓度值作出相应规定,以此来评价环境控制与治理的水准。

  • 排除污染源是保护博物馆环境的根本方法,新建博物馆应当选择环境优美、空气新鲜、没有工矿企业的地方,最好是被园林绿地环绕。


保护措施


控制改善博物馆建筑内的空气环境,使空气污染物进入博物馆建筑内的数量降到最低程度,通常使用的办法是:


  • 在文物库房和陈列室安装空气过滤设备;

  • 在博物馆观众入口处,有清除观众鞋上尘土的设备;

  • 文物库房人员要换拖鞋入库;

  • 库房和陈列室,门窗要紧严并加密封条,防止尘埃及有害气体从缝隙中透入;

  • 预防室内空气污染,还要注意卫生间管理,禁止吸烟和集中取暖;

  • 室内清除灰尘,应当采用湿法处理,将灰尘转入液相排出,也可使用吸尘器清扫;

  • 墙面和地面要用有益于防尘和除尘的材料;

  • 密封文物柜和陈列柜,防止污染物进入;

  • 可用密封除氧充氮的办法,造成特殊良好的保护环境;

  • 慎重选用建筑材料、装饰材料、产品储存设备材料,防止有害物质污染博物馆室内环境。


3.光线辐射


0
3

采光照明是参观和研究博物馆藏品的基本要求,但光线对有机质地的材料制品都有损害作用,应当合理地解决陈列与保护、采光与避光的矛盾,既要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又要尽可能地减少光线辐射的危害。


环境因素


光辐射的破坏力主要是紫外光,红外光和可见光也有一定的破坏作用,一定要加强截紫滤光措施的施用。光辐射对纤维的破坏作用是渐进的变化过程,即使光照停止,其破坏作用仍在继续。在潮湿的环境中,会加速其质变的过程。并保护的角度出发,藏品应当贮存于无光的环境中,但陈列时必须具备一定的照明。博物馆应当妥善解决这类问题,创造适宜于藏品保存的光环境。


保护措施


防止光线辐射损害产品的主要措施有:


① 库房建筑应当避光。


建立密闭式无窗库房或地下库房,库房有窗者也不宜过多过大,屋顶应覆盖反射系数大的土层,门窗应采取物理遮光措施。


② 门窗和橱柜的选择


光通过介质时会部分地被介质吸收,而且是有选择性的吸收。


  • 普通玻璃可以过滤一定数量的紫外光,而且玻璃越厚,吸收的紫外光越多。但是过厚的玻璃会影响陈列展柜的设计和展示效果;


  • 如果采用夹层玻璃,中间夹一层紫外滤光片,效果会更好;


  • 毛玻璃和花纹玻璃的粗糙表面可以使光重复反射,光线伤害大量减弱;


  • 蓝色平板玻璃,具有吸热性能良好等优点;


  • 含氧化铈(shi第四声)和氧化钴的玻璃,具有良好的截止紫外线辐射的特性,但是成本高昂。


③ 紫外线吸收剂的应用


④ 人工光源的选择


博物馆的照明应使用无紫外线的灯光;


⑤ 低照度照明


⑥ 封闭贮藏


4.生物危害


0
4

在藏品保存的环境中,生物对产品的危害主要来自害虫微生物。清洁工作不到位、污染源隔离不彻底、温湿度控制失调等因素都是造成生物危害的重要原因。


保护措施


对害虫霉菌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藏品贮存空间和设备要进行消毒杀菌处理,用于藏品的消毒杀虫剂要经过筛选,要求广谱、高效、低毒


控制霉菌首先要严格控制有机质地藏品保存环境的温湿度指标保持库房和陈列室的空气清洁,不滞留灰尘和空气污染物,以阻止霉菌的滋生繁殖,已被霉菌沾染的藏品要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03

藏品的保护措施


自然力对文物和藏品造成的破坏是不可抗的,但是可以制定完善的防治措施和解决机制;对抗人为的破坏力,是藏品保护管理方面的主要问题,需要制定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保护手段,将这类破坏现象和后果日趋降低乃至基本制止。健全和发展藏品保护科学技术,是博物馆事业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博物馆现代化水准的标志之一。


  

1.藏品保护的基本内容


0
1

藏品保护科学技术工作包括的基本内容有9项,即:


  • 分析藏品的成分结构;

  • 查明藏品在地下的埋藏环境;

  • 研究藏品在博物馆的保存环境;

  • 藏品的保养方法;

  • 藏品的修复技术;

  • 藏品的年代测定技术;

  • 藏品的复制技术;

  • 自然标本的制作技术。


2.藏品保护的基本原则


0
2

文物藏品保护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其原状。


① 文物原状的概念


文物的原状,一般不可简单机械的理解为文物最初的原始状态。对文物原状的保护,有对博物馆馆舍本身的保护,也有对藏品的保护。


对于专题性纪念性博物馆,博物馆的建筑物是古建筑和纪念性建筑本身的,其内设的家具、绘画、器物、工艺品、陈设等,应当保留这些陈设在建筑的原位置不变,和建筑物一起真实展示历史本来的面貌。


对于博物馆的建筑本身是古建筑或纪念性建筑,但原附属于这座建筑的文物已经不复存在,仅仅利用这座建筑作为馆舍,这种情况下,该建筑仍然应该按照保护古建筑和纪念性建筑原状的原则,对其进行原状保存


对于现代新建筑的馆舍,应当按照原状保存的只是馆藏文物。对博物馆藏品原状的要求,主要是文物本身的原状,包括造型、纹饰、铭文、色彩、质地、质感等


② 消除隐患,保护健康的原状


需对产品进行定期的养护和修复,避免其质变损坏。对一切文物藏品都要保护其健康的原貌,消除伴随文物的有害因素。但在养护修复文物时,不能急于求成、草率处理,必须慎重,严防造成隐患。


③ 预防性防护为主


监测研究博物馆环境,调节控制最佳的收藏环境,是保护文物的根本措施。制定博物馆环境质量标准是国家保护文物的重要举措。


④ 适当地应用新技术和新材料


在养护修复文物的技术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引进当代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接触文物的养护修复工艺,则应采用经过时间考验成熟可靠的方法,切忌任意将科技领域的新技术施加于文物。新技术和新材料,首先应当适用于模拟实验,实验成功并技术成熟后,才可用于文物保护和修复。


保护文物,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故而使用新材料与保持文物原材料成为矛盾的焦点。在文物保护技术工艺中使用新材料,应当遵循以下要求:


  • 新材料的使用范围要逐渐缩小;

  • 新材料要具有能实际操作的可逆性,待后人使用性能更好的材料时,可以将其去除;

  • 保护技术过程中使用的化学试剂,在工艺完成后,应当清除干净,不可残存于文物上;

  • 经保护技术处理后,仍伴随文物的新材料和新生物,不允许给文物带来不利影响。


⑤ 继承弘扬传统的文物修复保养工艺


要历史地、辩证地、科学对待传统修复技术,在系统的挖掘整理传统技术的同时,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古代工艺进行剖析,解释其科学原理,奠定传统修复技术的理论基础,客观分析,淘汰落后的技术,增强弘扬传统修复技艺的信念。



七夕嘛,来一波走心的

今天的评论区

就是表白墙

请开始你们的表演!




整编:闲凝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