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0余年的肿瘤专家,总结了5张防癌处方,请注意查收!

 昵称1782607 2017-11-24


肿瘤专家 孙燕

肿瘤专家孙燕院士已经八十多岁了,但是身体却依然硬朗,精神状态也特别好,偶尔还会参加查房、门诊、专家会诊等,多少次都在惊叹孙院士是怎么做到的呢?难道是有什么秘籍么?告诉你,答对了。接下来我们就看看是什么让孙老还保持了特别好的精气神呢?

每每被问到这个问题,孙院士都立即从医生化身成为一位长辈,教诲我们说,吃饭不要吃得太饱,七分饱就不错,虽然美食的诱惑很难抵挡,但是也不能让自己多吃。尽早戒烟,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生闷气更不好。

据孙燕院士介绍,与肿瘤患者接触五十余年来,他最大的体会是:预防肿瘤要比治疗肿瘤更重要,早发现、早治疗,对患者康复来说最重要不过。战胜癌症最好的办法就是别让他找上门来,千万不要等到中晚期再来找到肿瘤医院。

以下就是孙院士总结的防癌5招,多少有一些借鉴意义,仅供大家参考:

吃饭仅吃七分饱

人体的器官都是消耗品,所以年龄大了都需要做一些保养,但是如果每次吃得太饱,胃会一直处于高强度的负荷下工作,时间久了,损耗就很严重。而且身体过剩的热量会引起体内脂肪的沉积,也就是变胖,易引起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等。

孙院士以前就有些高血脂,从那以后就开始不吸烟不喝酒,尽量都是回家吃晚饭,而且只吃到七成饱,这样既让自己的健康得到了保障,也顺便陪伴了家人,但是吃晚饭一定要快点离开餐桌,免得再吃一些不必要的食物,瘦点总比胖点好。

而且肿瘤也喜欢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肥胖会让身体更容易引发疾病,当然这也包括癌症。

一定要控制吸烟

吸烟究竟会不会直接导致癌症,可能还有一些争论,但是大量临床证据表明,无论两者是否有关,诊断癌症后继续吸烟者的治疗结果要明显差于戒烟者,这一结论适合多种不同类型癌症病人。

肺癌

针对肺癌,吸烟患者的病情会更加复杂,治疗起来的难度会更大。

吸烟影响手术疗效

现阶段,手术对于很多癌症患者来说是最直接的手段,吸烟也会给手术造成不小的麻烦。许多外科医生坚持病人在手术前至少要停止吸烟2周,如果允许则可能要戒烟更长时间。主要原因如下

术前:吸烟者肺内有更多的粘液,会增加全麻合并症。

术中:吸烟还会增加严重肺部合并症的风险,包括术中、术后支气管痉挛;

术后:尼古丁收缩血管的作用会影响血流,吸烟增加循环中一氧化碳浓度,这些都将降低术后伤口愈合,增加手术部位感染机会;


像给汽车年检一样体检

癌症的死亡率如此的高,有一部分原因是癌症在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对比美国癌症,他们存活率的高,是因为美国人注重癌症筛查。而在我国,大部分的病人都是等到身体发生了异常才去就诊。

以胃癌为例来说,如果病变早期被发现的话,术后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85%至95%,但是大部分患者入院的时候已经是中晚期,这就意味着已经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期。四成癌症可以早发现、早诊治、早痊愈的。目前我国的癌症治疗能力并不低,一些大医院的设备和诊治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但癌症防控的能力还比较低。

生活规律,尽量不熬夜

前一段时间多了很多新闻,关于白领高强度加班猝死的事件,让我们感到可惜的同时,也需要告诫给位,高强度加班要不得。美国癌症学会曾在2010年7月发表报告,列出20个可能诱发癌症的因素,包括倒班工作和19种化学品。

早在2007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就声明指出,夜间上班可能会诱发癌症,因为人体的生物钟会被打乱,扰乱内分泌,从而引起癌症,所以能不熬夜就不要熬夜,保持一个良好的起居习惯才是最有益于健康的。

孙院士由于职业的关系,年轻的时候在协和,需要执行“24小时负责制”,很难保持规律的睡眠。随着年龄增长,他意识到生物钟的重要性,晚上按时睡眠,中午也要休息1小时。即使在国外,也是如此。进入80岁后,孙院士拒绝晚上的活动和中午的任何会议,已经成为大家都知道的习惯。


一年都不生一回气

可能很多都不理解,生气跟癌症有什么关系呢?

长期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过强的应激反应就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另外人的情绪会影响内分泌系统,对人体产生影响。现在生活节奏加快了,每个人背负着压力都不小,特别容易被情绪困扰。在此也奉劝大家,不生气、不折腾、不钻牛角金,做个“没心没肺”的人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