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笔记:《股市进阶之道》

 桃花背 2017-11-24


深证徐星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东伟所写。

投资并非某个学科,专业的分支。对我们个人投资者而言,机构,金融财经的人才在一些方面确实有优势,但七亏二平一赚的定律,在他们身上照样存在,只不过在一些专业名词上比我们懂得多些吧。

想想自己的大学四年,都是大学在上我,我去上足球、游戏,真正在学习也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出大学入公司才是我进步最快的一年。我们都是俗人一个,不碰的头破血流不知道差距,不被社会狠狠修理一番不知道要去学习。国内的应试教育,造就了一批照本宣科的毕业生,金融专业就能比我们懂的多吗?就能比我们会炒股?书本老是要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其实我们连世界都没观过,哪来的世界观?不去实际操作一番哪来的好心态?

序言中说道,没有理论的行业是不存在的,没有对投资系统的思考和学习,没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个人投资者会处于个性化经验的总结,推翻,再纠结的状态。这句话挺值得玩味的,没有理论支撑或者说是没有一个基础和信仰,我们只能在一个小环境中不断纠结,看不清股票价值所在。

巴神讲到两门课:

一、学会给公司估值。

二、了解市场如何定价并利用市场。

这两门课巴神已经给了一个大致方向,剩下只要去实践就够了。

序言中提到苍老师总结的三个方面:

一、建立正确的投资价值观。

二、掌握企业价值分析的方法论。

三、理解市场定价的内在特质和规律。

投资的价值观,是投资者投资的底线和根基。这句话个人理解就是你为什么要买这个股票,你根据什么买?在买股票前必须要自我拷问,这就是买卖的基本出发点。

序言作者张东伟提到两点深刻体会,其中第二点揭示了股票软件的秘密,这些绝招都是技术指标加经验的归纳,长期没有参考性。最终体会到投资的过程,是思考的过程。需要在林林总总的现象中寻找那个唯一,及股票的价值!

 

前言:

投资到底是科学还是艺术?作者的思路和我读过的股票书有很大的差异。作者总结投资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体。这种总结其实框架挺大的,大到本人理解起来晦涩难懂。在我看来笔者这种总结倒不如说是抽样思维和形象思维的结合,有点像诗人特性,达到一定境界诗书气自来。境界何其之难啊!!

在我们长线投资社群中,曾经问过群友,苍老师的这本书我看不懂。一部分群友也表示看不懂。说实在的,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非常懵逼,甚至有一次看到都想呕吐了。现在想想主要是笔者写的框架非常大,而且有些语言不简洁,有非常多的不肯定飘忽的文字,甚至有一段话写了将近三十几个字才用逗号。所以这本书不适合逐字逐句的看,需要一定跳跃性来忽略飘忽的文字。这是个人的体会,毕竟我还是个菜鸟。


第一部分:正视投资

股市的事实:

一个注定最终只有少数人获胜的财富游戏,这是苍老师对股市的总结。书中列举了长牛的美国股市,说明即使是牛市也会让许多人血本无归。

巴神的原话“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我们先来看看巴神的光环,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导师和毕业后的老板是格雷厄姆,伟大的价投开创者。那么简单一词只是相对于这些牛人来说的。对于一个不懂PE.PB都是什么的意思的人来说,那是天书。

现在的网络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断章起义,对库日天来说三分球可以信手拈来,汤普森可以轻轻松松单节37分,梅西能不费力的一挑五,过得其他人怀疑人生,乔帮主能直接从罚球线上直接起跳扣篮,这些对于他们来说真的很简单,但是简单的背后是什么?黑曼巴科比对记者说,你知道洛杉矶凌晨4点钟的样子吗?我们总是看到别人的辉煌,但是辉煌的背后是多少努力和汗水!!!傻逼般的坚持,苦逼般的学习,才有牛逼的人生。多想想为啥是七亏二平一赚,即使给你一个牛市说白了你还是那个球样。

前段时间陶博士做了调查,在这样一个牛市60%还是亏损,40%是盈利的。40%里面估计20%基本上是持平或者稍微有点盈利。你和财务自由只差一个牛市,那是对别人说的,不要武断认为炒股其实很简单。


三重困难,四种层次:

股价=每股收益*估值这个公式表明获利的途径。

1.估值不变,公司的利润高于买入时候的利润

2.利润不变,估值变高。

3.利润和估值都高。

这里的变量就是每股收益和估值。认识这个公式就要带着问题去学习了解每股收益和估值到底是什么。

书中在归结投资者面临的三个困难:企业不确定性,市场定价,人性弱点。企业不确定性需要个人一定的预判,这个书本上都教不来,需要个人一些社会阅历和积淀。没经历社会的洗礼很难看清楚一些东西。关于市场定价认知,书中说明股市是对企业业绩预期交易的场所。这句话陶博士也经常提到,预期,预期,超预期先来个涨停,不及预期跌停为敬!股市从来都是这么任性和激烈。人性的弱点,基本可以理解为金钱的大脑。许多时候都是跌了骂骂咧咧,涨的时候担心受怕,为何不反思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书中提到2010年俄罗斯的一直大猩猩,从30只股票里挑选出8只组成大猩猩组合,持有一年获得三倍的回报,超过94%的俄罗斯国内基金,是不是有点懵逼。那是因为大猩猩没有那么多欲望。这是一个多么悲哀的实例。


股票到底靠不靠谱?

书中列举了几个例子,剔除通胀后112年内,美国股市有834倍的回报,同期债券9.3倍的回报。书中第13页例子也说明股票相对于债券,国债收益是最高的。书中还列举了西格尔的统计,1802年在股票,债券,国库券,黄金,美元上各投资一美元直到到2006年,股票回报率755163,债券1083,国库券301,黄金1.95,美元0.06。是不是挺有意思的。这最少能说明长期持有股票是可行的。


远离大多数人:

书中这个观点挺值得关注,当你的思维、行为模式和股市中大多数人都一样的时候,你就可以确保失败!我想这也是陶博士一直在说的乌合之众吧,书中列举了乌合之众的许多特点值得深思,摘录几个对比一下。

1.大多数人总是用最多的时间去研究最容易变化的东西,比如政策,经济数据,技术指标,专家观点等。

2.大多数人总是抱怨指责或者抄作业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干,却从不愿意翻开书学习或者找找资料做功课,对他们来说,鱼竿、渔网、鱼钩都是废物,他们只想天上掉下来的鱼。

3、规律就是规律,只有你顺应不顺应它,哪有规律跟着你的喜好走。我们经常说适合自己的才最好,这句话应该是看得懂的才能去适应规律。

4、大多数人能说出很多个股神、专家的名字、语录甚至平生,却说不出自己买的任何一个企业的毛利率和净值产收益率是多少。

查理芒格说过:“我想知道我会死在哪里,这样我就永远不去那个地方”。这是多么直白的总结,股市从来都是反人性的地方,远离了乌合之众离成功就不远了!

 

第二章:

认识自我。

机构有庞大的研究优势,但他们精力被分摊到几百个公司,具体到某一个公司反而没有什么专注性,他们有着程序化的东西。对机构最致命的是短期业绩考核,对于他们来说基金排名才是最优先的事情。我们个人投资者只要明白机构投资者,大多数都是通过做大资金规模后靠管理费盈利,他们主要和首要的核心是活在当下。书中列举了绿大地的例子,这个让我想到鸡尾酒的那票券商研报,它将超越茅台等等,想想机构有时候也是呆萌呆萌的。还有重庆啤酒的故事,真的大开眼界。想想这些所谓的热点最后都成为了笑柄,所以宋老师一直反对追求热点和短期效应。

 

第三章

格雷厄姆:“投资业务是以深入分析为基础,确保本金的安全,并获得适当的回报,不满足这些要求的就是投机”。作者也对投资、投机、赌博写出了自己的认识,总结投资需要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来获得延时的回报。看看宋老师对丽珠集团分析吧,所有的年报,是所有的年报!!!这得花费多少精力。认识一个股票真的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在不可动摇的基石这段,作者也一再强调,站在企业经营的角度去认识价值的来源,是价值投资的基本立足点。在这种视角下股票是企业资产及经营结果的一种所有权。这个观点和宋老师提到的一样,买股票不是简单的数字,买的是企业的股权。

书中举例摘录如下:

当持有股票3年,企业收入和股价的相关度在0.3左右。

持有5年,两者关系是0.374-0.599。

持有10年,两者关系是0.593-0.693。

持有18年,两者关系稳定在0.688。

这个统计让我想到我们长线投资社群,徐老板一直持有茅台,小灰灰持有老板电器4年,还有群友长期持有的爱尔眼科等等。历史事件从来都不会骗人,它的真实性就在哪里,我们只需要挖掘这些历史定律。

 

确定自己的能力圈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这是老子的一句名言。换成巴神的话就是:“对投资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的范围大小,而是你如何能确定能力圈的边界所在。如果你知道了自己的能力圈的边界,你将比那些能力圈虽然比你大5倍却不知道边界所在的人要富有得多”。这句话个人的理解就是,你擅长什么?清楚的知道你在做什么?你看懂了那些?那些股票你能花精力去研究?贪多都会嚼不烂。会用PEG那就用PEG,了解医药股那就专注医药股。市场上那么多股票,机构都研究不过来何况个人投资者。如果对一个行业了解比较透彻也能找到自己看得懂的股票,何必眼红别人。从来都是别人的老婆好,那是病得治,地多了牛都耕不过来!!!

作者在本章中提炼了投资的万人坑,总结了这些人性的障碍,说白了就是人性的劣根性。书中投资素养的4个阶段,提到对投资历史的了解这一条,个人非常认同。历史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性,通过对投资历史阅读再加上成功人士的提炼,能清晰描绘出投资的共性。比如追求复利,追求长期持股,投资指数基金,对比机构和个人投资者的优缺点等等。过去的历史是不会骗人的,非常多的时候站在当下看不明白,过一段时间回头看许多东西是那么的幼稚和简单。对历史的回顾,看看前辈都做了什么样的总结,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怎么解决?当时的心态怎么调整?都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也是读历史能让人明智的道理。反观当下,股市有多少人愿意去回顾历史,甚至对历史不屑一顾,往往当代正在发生的事件,历史早有定论。书中明确告诉我们,要提高投资素养,没有捷径,唯有大量阅读,持续观察和勤奋的思考和练习。对比现在还有多少人会去看书?写投资总结?反思自己的心路?在民工的小密圈和雪球里面,经常能看到各种消息,很少能看到对这些信息的解读。我常常看民工和奶爸的日记、周记,到现在已经有十几万字了。经常能看到各种羡慕民工的幽默和装逼,在这背后你能读懂他们的付出吗?一个小小的图片,让你去找你能找到更加合适的不?通常让你自己写估计都和便秘一样,半天只能憋出个屁来。谁都不是天生能说会道,第一次都会疼。都说没时间,那怎么有时间去看乳沟?从这些细节也能看出来,只要你去开始学习了,你已经超过80%的普通人,远离了乌合之众。

 

像胜出者一样思考

这一章个人读得不是很仔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这章的复利计算。这章提到一个很有趣的地方。《行为经融学》作者的一个研究,持有两只股票时可以消除仅有一只股票所承担的非市场风险的42%,持有4只股票可以减少风险68%,8只可以减少风险83%,16只可减少风险91%,32只可减少风险96%。这可以理解成不同行业股票对风险的对冲,这也是对股票组合的抗风险的体现。书中也提到不能频繁交易,个人体会是:假如个人判断正确率达到80%(这个应该是顶级判断吧),实际当天股票有50%概率是盈利的,那么实际操作追确率是0.8*0.5=0.4,如果再次操作那么就是0.4*0.8*0.5=0.16,只有一成的胜算。其实在宋老师书中也描述了这样的问题,频繁的操作只会带来自己的筹码原来越少,尤其是牛股,分分钟你就T飞了,追高你愿意吗?书中还提到《投资艺术》里一个统计:从1926年到1996年的70年里,股票所有报酬率机会都是在表现最好的60个月缔造的,这60个月只占全部862个月的7%而已。仔细想想我们能抓到这仅有的7%吗?

股市是一个典型的群体性活动场所,中国股市绝大部分都是散户,如果理解了乌合之众就会了解他们所想,把自己抽离出这个圈子看待股市,也会相对简单看待这些所谓的疯狂了。芒格也说过“把事情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好多东西就会想明白。


认知偏差和决策链

这章看的不深,作者思路和文笔容易让我云里雾里。也和个人经历以及阅历有很大关系。看过之后没有留下很深的影像。


第二部分:发现价值

揭开价值的面纱

苍老师按投资角度分为三个价值:内在价值,市场价值(股票市值),账面价值(净资产),我们通常所说的价值都是指市场价值及股票市值。内在的价值比较玄乎不确定,很难准确定义。同时苍老师提到他主要用DCF三要素来衡量企业的内在价值,这章DCF公式对于我来说还是比较复杂,没有达到一定境界我很难理解这些,现阶段我主要关注市场价值。我影像最深的还是对ROE的解读。芒格提出一个观点:“从长期来说,一直股票的回报率跟企业发现是息息相关的,如果一家企业40年来的盈利一直是它资本的6%(ROE),那么长期持有40年你的年均收益和6%没有什么区别”。现在回过头来看,宋老师一直强调ROE的重要性。ROE反应的是企业综合运用各种资源所取得的收益结果,反应的是企业创造利润的综合能力。翻开历史牛股,哪个不是高ROE的企业。后续我会再找找ROE的一些具体案例分析,争取刻进脑海里。


第七章

让视角回归本质

市场的本质是供需,商业的本质是竞争,投资的本质是前瞻。这段话和陶博士说的预期,预期,一致性相通。没有买卖哪来伤害?

苍老师总结六中格局,很有参考意义。

1、需求扩张,供应也扩张:这种形态主要体现在刚刚催生的新兴行业,也是市场最喜欢热捧的,故事多事故也多。例如新能源和互联网初期的状况,属于退潮后泳裤也没了行当。

2、需求扩张,供应稳定或者减少:比如医药类。这种形态有些属于已经在市场上存活下来,有一定的基础,在我看来已经过了初生期,属于稳定发展的阶段。有加速为王的味道。

3、需求稳定,供应明显减少:这类属于成熟期的行业,多年厮杀已经在市场形成寡头格局。真正的胜者为王。书中也说明这个时期容易造成市场低估,企业盈利水平有可能再次提升,容易造成市场假象。

4、需求稳定,供应稳定:这类行业属于需求非常广阔,进入壁垒不高,比如餐饮,理发店,普通服装等等。在这类行业中,需要重点关注那些拥有鲜明旗帜的企业,比如优衣库,星巴克等等。

5、需求稳定,供应明显增加:这种形态标志着从卖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对于这种情况最值得关注的是新需求是否被开发?是否能将竞争对手挤出市场。

6、需求减少,供应减少:例如自行车、收音机、缝纫机等等,能被其他产品替代。

这是从一个比较大的格局看待股市,一些形态如果跳不出股票的角度很难理解利润在增速,股价反而不涨的原因。如果跳不出估值,PEG放大到一个供需的大层面,的确难理解透市场。


典型问题和误解

苍老师提到两个典型格局

1、现实的巨大需求,但市场过于分散。

这种多出现在传统行业,例如装修,百货,品牌服装,食品饮料。

2、在行业中占据明显优势,但是这个行业的需求到底有多大还不太清晰。

苍老师提到安琪酵母和北建新材,这本书是2014年写的,回头来看这两个都已经是牛股了。虽然本人不太认同苍老师的关于这两类的观点,但是思路值得借鉴。


商业竞争定生死

这节没有太多的印象


竞争的烈度差异

我转换一下苍老师的表述

1、没有竞争的:企业有高度的定价权,企业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我说了算的企业。

2、有竞争的:客户对企业已经有了明显的偏好。

3、竞争激烈的:企业同质化严重。

文中引用一段研究资料:市场只有两个竞争对手的行业,可以避免破坏性竞争,有6个或者6个以上的竞争者的行业,破坏性是前者的两倍。有3-5个竞争者的行业可能是以上两种结果之一。典型例子就是美的、格力、海尔,在市场上已经形成几个强大的龙头,对于价格形成了某种默契,一般情况下不会主动撕逼。


后面几节是关于护城河的论述

节选五个分类

1、成本优势:高额的历史投入、超低的单位成本、区域经济型、创新商业模式带来成本结构变化。例如格力、双汇的成本优势,海螺水泥的区域经济型,戴尔、优衣库的商业模式。

2、非市场化资源:独占的资源、难以复制的地理位置、独特的客户关系或股权结构。例如,盐湖钾肥,贵州茅台,大秦铁路都是拿钱买都买不来的资源优势。

3、客户粘性:这个一看都懂,例如软件QQ,医药化妆瓶还有军火等等。

4、行政准入壁垒:这个也很好理解

5、领先关键一步:基本上可以理解为进入市场早,后来者难以颠覆先行者。


前瞻把握未来

这个标题有点大,需要很好的社会阅历,看的远容易走神。


第八章

高价值企业的奥秘

这章总体都是一个辩证的思路看问题。大体上可以通过宋老师提出的分析年报找到参考。文中指出国内流行的一个观点:只有消费和医药股才是长期投资的首选。这个根据市西格尔教授的一项统计。文中提出如果把统计周期缩短到20-30年,彼得林奇统计美股20世纪90年代的20只大牛股,多数是软件等非传统行业,而纯正的能源、医药、大消费公司并不多见。这个统计需要辩证的来看待了。


第九章

经营观测与守候

摘录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观点。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的是公司总资产转化为销售收入的能力,是公司对资产运营水准和效率的体现。书中分成三类。

1、高利润低周转:高净利润和较低的总资产周转率,代表企业,医药、软件等,这类企业产品差异 化明显

2、低利润高周转:零售、家用电器、食品等。这类企业差异化程度不高,需要靠规模效应取胜。

3、杠杆性:经营主要且必须以负债为基础,高额的负债率即使其经营持续所必须的,又是ROE水平的决定因素。代表企业,银行、房地产、券商、保险等。

175页文中提到业务特征的极大风险,对于我们来说尤其值得关注,比如大客户、大订单模式。收入集中在少数客户上,非常容易出现大的波动。这点对风险控制来讲比较困难。这一章讲的内容很多,有很多值得重点关注的地方,限于个人对股市的认知很多地方不能清晰的表达出来自己的感受。


第十章

从雪球到雪崩

这一章对比较难懂,涉及到许多的财务知识,包括业绩调节,利润调节的种种神操作。虽然难懂但是作者重点提出现金流的问题,非常值得深思。这个和宋老师提到的经营性现金流的问题如出一辙。一个公司只要经营性现金流没断,即使亏损也能生存下去。作者在文中提出绝大多数造假公司的现金流一般都很差,表现为业绩靓丽但拿不出来真金白银,所以净利润于经营性现金流的比值往往都远远小于1。排除数字地雷就一定要扣住经营性现金流,这个作者一再强调。


第十一章

对象、时机、力度

这一章通俗讲就是目标的选择、买点的时机、仓位的控制。相对来说就是对前面文章的一个小结,作者倾向于重仓未来优势性企业。


第三部分

第十二章

市场定价的逻辑

这章回顾了市梦率的感念,举例阐述了格雷厄姆的话“市场短期来看是投票机,但长期来看是称重机”。


第十三章

预期与回报

证券市场本质上就是一个对企业的预期价值进行定价和交换的场所。也就是说,证券市场的定价既非反应的是企业的客观现状也不是对企业未来状况的准确估计,而是市场对于其未来的笼统的看法。这段话读起来非常拗口,个人总结下来就是市场对企业未来预期的看法。

文中提到一点,如果我发现自己的理解与市场当前的认识程度几乎没有差别的时候,总会产生一种不安全感,因为这可能说明我已经沦落为主流市场预期中的一员。这段话也反应了作者要远离乌合之众的想法,挺有借鉴意义的。如果我在市场预期或者意识到这个企业之前埋伏进去,我是相对安全的,当大多数人涌进来必定会造成相互踩踏事件,人多的地方肯定会有事故。群体性事件那个不是以惨剧告终!!!

作者提到对于市场预期最重要的是观察而不是轻易参与,极端态的出现才具有真正有力度的交易价值。而极端态往往来之于市场共识的高度统一。俗话说行情总在绝望中爆发、在犹豫中发展、在狂欢中结束,周而复始。所谓的绝望和狂欢其实就是市场情绪和预期高度统一的时刻,而犹豫反而是市场分歧较为浓重的阶段。如果说预期的本是用钱投票,那么高度一致的预期意味着不会再有更多的钱转化进入这个阵营,这一价位的崩溃和共识同盟的瓦解将只是时间问题。这是多么赤裸裸的总结,归根结底还是个人的能力或者金钱达到支撑不了的时候,那就非常危险了。

在这章里提到一个统计,就一年期来看,股票收益的60%都取决于估值的变化。如果拉长到5年期来看股票总收益中的80%来自分红收益和企业业绩增长,反应了长期持有策略并不会倍估值的短期波动所动摇,但长期持有的前提必须是企业的业绩能够持续的增长或者能够获得较高的股息收入并兼而有之。看看茅台、泸州老窖等等牛股,值得深思啊。


第十四章

永远的周期轮回

这篇略过


第十五章

估值的困惑

这里我重点关注市现率PCF: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与市值之比。后续会重点查资料看看,作者解释不太到位。

作者在这章介绍了PE/PB结合的方式看待股票,只是个人觉得还是简单点好,太过复杂不太适合本菜鸟。

在书中354页列举了几个大神的估值公式,各不相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道不同不相为谋!!!


第十六章

客观理性看A股

主要思想体现出作者看好我们的大A股


总结篇

好生意、好企业、好投资


本人总结:

这本书是我读得最费劲的一本书,从刚拿到手的兴奋到懵逼,再到读得想呕吐,再到能稍微有点印象,再能静下心来写点肤浅的读书笔记,真的不容易。现阶段的能力只能理解一些肤浅的东西,不过作者的语言组织有待改善,记得最长一句写了将近30个字才用逗号,作为读者来讲非常难以接受,最明显的感受,读着读着就忘记前面讲的是什么,这是我对这本书最大的困惑。行文用字有很多不确定性飘忽的字眼,非常缥缈,而且非常容易走神。个人感觉通篇都是重点又不是重点,和苍老师在微博上的回答有非常明显的区别。这也可能是苍老师在不断的进化吧。

纵观书中内容,感觉苍老师什么都懂,而且看股市的思路也不一样,充满辩证的思维,对逻辑思考要求很高,用比较大的框架看待问题,逆向思考非常重,归类上也与众不同。这本书给了我很多思考方向和注意点,映像最深刻的在于对历史看待。我一直认为历史有惊人的相似性,认识一个事物最好从历史事件出发,对于我这样的菜鸟,了解更多股市历史是相当重要的,了解历史可以客观形成真相,历史都是过去发生真实发生的事件,了解它就能排除一些心理负担,建立一些正确的基础观点,对现阶段的股市有一定指引。

同时这本书对于菜鸟的我来说难懂,那是因为自己经历太少,知识太少。就像书中说的一样,巴神看股市很容易,那是巴神已将到了一个境界,我还在山脚下仰望。等我爬到一定高度回头看也会是一样的。知道自己的差距在哪里,努力去适应去学习就够了,只和现在的自己对比。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通读这本书让我明白,只要远离了乌合之众,你就有很大的机会成功,翻看书本做笔记已经超越了股市中很多人。同时学习已经让我明白了自己真的很无知,书中很多案例已经给出了非常多的警示,放到现在都很实用。今年的目标就是学习,后续计划要看四五本书,等那些看完后,我还会回来精读这本,到那时应该很有感触,能再写点深度的总结。


如果您喜欢本文,转发是最大的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