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翰卿讲桂枝汤的使用法

 琐议趣拾 2017-11-24

桂枝汤的使用法——太原市中医学会第二次学术讲座讲题

一、桂枝汤方意

此治汗腺的调节机能,不能适应和抵抗风寒的剌激,反被这种刺激所伤,致汗液不能得到适当的排泄,体温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散,因此在感觉方面也失掉了一般所感觉的常态的方也。旧日这种作用名为解肌,其实是一种带温补性的发汗剂。

二、主证

有汗,发热,皮肤间恶风寒,脉浮缓,不喜冷饮食,舌如常或微白而润,小便清利如常。

说明:这种汗是局部出的,不是普遍出的,而且数量也不太多。有的上半身有汗,用手摸略觉潮润些,有的额部、手部、臀部出些微汗。除特殊原因外(如多饮些水逼着出 汗、或服其他发汗剂等),一般很少大汗淋漓的。恶风是恶 寒之轻证,凡啬淅恶寒,或不欲去衣被,都是这个表现。有 人援引《伤寒论》“病常自汗出者”和“病人脏无它病,时 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两节的意义谓这个主证应当只是汗出一证,如有它证则与仲景的说法不符了。这个说法也对, 但我从实地经验下来,凡用桂枝汤的病,或多或少,没有不见恶风寒的,不过恶的不甚显著,人不容易觉察,遂把它忽略过去了。其余诸证是从另一面反证的,法子除此以外,时间上也是有关系的,不然的话能不和玉屏风散、参附、芪附、术附等方相混吗?或者我还有没经见过的也未可知。希望各位同志多从实地上品验几次,作第二度的修改可也。

三、副证

头后部或额部痛,项强,身疼痛,或不舒适,鼻鸣干 呕,脉兼弱,或洪大(有日晡发热脉浮虚者),见经方原文 选注承气汤第六节。

说明:头憋胀,身微重,和下后气上冲、干呕,应当列 在副证里,因这些证遇到的不多,没有多实验,容后再行补 充吧。另外,气上冲、干呕、身疼痛诸证,我经验都是轻度 的,如果重的话,必须作适当的加减方能收效(如呕甚加半 夏生姜之例),余证详第八栏。

四、禁忌证

无汗、口苦、口舌咽喉干燥、舌苔红黄黑、喜冷饮食、 小便黄赤、怕热、衄证、酒客的出汗证、小便数、足挛急。

说明:无汗证是属于散热机能衰减的麻黄汤证,与主证相反。酒客出汗是属于湿热蒸发,非汗腺失常的毛病。其余诸证都属于热性证,所谓阳盛一类的证候,先贤说“桂枝下咽,阳盛则毙”就是指这一类的证候说的。所以说不管主证、副证怎样具备,但兼本栏任何一证,使用本方都会发生危险。

五、 慎重证

轻度的咽干欲饮水,喜冷,尿黄,舌微干微黄,鼻中微有衄象,口微苦,春夏季节,我国的南方。

说明:这都有热性病的现象和因素,所以不可大意,但 夏季外受风寒,内食生冷,用这个方子的时候很多,也很效,请不要忘记。

六、 药品

桂枝(温散)三钱 生杭芍(平敛)三钱 炙草(平 补)二钱 生姜(温散)三钱 大枣(擘开、平补)四钱

说明:这个方子的分两我都是这样用的,没有用过更大的分两,须用小剂量时,只在喝的药量上少喝一些。

芍药旧日有用赤芍的,这当然应该。根据张路玉的说 法,“临证活用”是对的,但从实地试验下来,我认为还是 用生杭芍相宜。因为它和桂枝配合起来,一方面兴奋神经以出汗,一方面镇静神经以止汗,确实能把汗腺不调和的机能 恢复过来。赤芍实验下来,觉得差些,以后可把这个问题广 泛地研究一下,再作决定。

七、桂枝汤加减举例

1. 兼背强证,加葛根。可参考桂枝加葛根汤的使用法。

2. 兼喘证者,加厚朴杏仁。可参考桂枝加厚朴杏仁汤、 桂枝二越婢一汤的使用法。

3. 兼腹满痛证,应酌加芍药;拒按不大便者,更加大黄等药。可参考桂枝加芍药汤及桂枝加大黄汤的使用法。

4. 本证汗出多者,可酌加生黄芪、人参、附子等药。 可参考桂枝加附子及参附、芪附等汤的使用法。

5. 兼下利证,轻度的可仿太阴病脉浮用桂枝汤的例子, 本汤不必加减。较重的或兼用理中汤、或先用四逆汤。可参考理中汤和四逆汤的使用法。

6. 兼心下痞者,先用本方解表,后用大黄黄连泻心汤攻痞,不必加减。可参考大黄黄连泻心汤的使用法。

7. 兼口噤、背反张等证,可酌加瓜萎根。可参考瓜蒌桂枝汤的使用法。

8.兼胸满脉促者,当去芍药;脉微恶寒甚者,更加附子。可参考桂枝去芍药汤和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的使用法。

9. 兼身体烦疼不能转侧,脉浮虚而涩者,可加附子; 身体不仁,脉微紧,去甘草加生芪。可参考桂枝加附子汤和黄芪五物汤的使用法。

10. 兼脑疽证,本方不加减也可收效。

11. 兼月经后期而少者,本方加减或不加减都能取效。

12. 兼身体衰弱,可酌加芍药、饴糖、生芪、当归等 药。可参考小建中汤、黄芪、当归等建中汤的使用法。

13. 兼寒热如疟,日再发,身痒证,可酌加麻黄汤。可参考桂枝麻黄各半汤和桂二麻一汤的使用法。

14.凡兼口渴、喜冷、喜饮、口苦、咽干等证,都宜采用辛凉药品。可参考银翘散等辛凉解表方的使用法。逼不得已时,本方必加入芩连膏知等药,或用羌防香苏散代之。

15.兼黄汗者,可酌加黄芪。可参考桂枝加黄芪汤的使用法。

16. 兼久疟者,可酌加黄芪、防风、秦艽、当归、鳖 甲、浮小麦等药。可参考王旭高的桂枝黄芪鳖甲汤的使用法。

17. 兼气上冲者,可酌加肉桂。可参考桂枝加桂汤的使用法。

说明:这些例子还很多,以后可以随时把它补充出来。 读了本栏以后,我们应当把各种方子的使用法照样都写出来,对于各种证的诊断和治疗法也都有写出来的必要。但这些繁复艰巨的工作,须要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才行,少数人是不可能马上办到的。

煎服法、护理饮食

1. 煎法:水三茶杯,煎至一杯,快慢火都行。

2. 服法:温服。服后一二分钟喝热小米稀粥一碗(大 米粥也可)以助药力,有兼证的不必服。

3. 护理:服药后不可冒风,应盖上被子以遍身出汗为度。不可强迫出得过多,多就容易伤津液,也容易复感。也不可过少,少则病去不尽而生变。

4. 饮食:服药后忌食生冷、油腻、酒类及难消化的食物。

初愈后应服流动性富有营养的食品,可参看麻黄汤。总之,病人愿意吃的、应当吃得酌量与之,不愿意吃与不应当吃的,不要强与。

九、服本方后的情形和处理概要

1. 服后没有出汗,主证、副证、禁忌证没有变化者, 仍服原方。

2. 服后病未减,头项强痛,发热较重,但主证、副证和禁忌证仍没有出本方范围者,先刺风池、风府二穴,再服原方。

3. 服后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余证如前者,桂枝去芍药加茯苓白术治之。

4. 服本方后未出汗,脉洪大,余证如前,仍可用本方。 若形如疟,日再发者,宜桂二麻一汤。

5. 服后大汗出,大烦渴者,服白虎加人参汤。可参考白虎加人参汤的使用法。

6. 服后谵语发狂,昏迷不醒者,可用小复苏饮一类的方子救之。

说明:最后两条,都是没有按照这个标准使用的,都是犯了阳盛之戒。不过轻一些的尚可挽救,重者则全身黑斑而死。注意!注意!

结论

总之,此方是带温补性调理汗腺和感觉神经的,多作用于躯壳外部,对于内脏作用不很大,所以对于内虚内寒等证,都必须另加温补药,而且都必须具有寒热的外证。

1954年2月20日李翰卿草拟

知了健康斋∣您身边的健康顾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