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济学通识365】第十四讲: 个人偏好和“社会偏好”

 昵称641652 2017-11-24


个人偏好是微观经济学价值理论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个人偏好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个人有不同的消费偏好,投资偏好,储蓄偏好,闲暇偏好。


个人偏好是主观的,也是相对的概念。个人偏好实际是非直观的,是潜藏在个人内心的一种情感和倾向。形成某种个人偏好的感性因素往往多于理性因素。


个人偏好是人的个性中能够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征。个人偏好的自发性和随意性、自我中心的潜在价值取向、偏离“常规”的行为方式等,可能导致对社会秩序的侵蚀。


个人的消费偏好是指消费者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对可供选择的商品与服务组合进行的排列。个人的偏好受文化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消费者对于商品与服务组合的个人消费偏好程度是有顺序的。个人的消费偏好涉及消费者个人对于所购买或消费的商品和劳务的爱好胜过其他商品或劳务,又称“消费者嗜好”。个人的消费偏好是对产品或服务优劣性所产生的主观的感觉或评价。相对于产品与服务组合乙(比如书和笔),一个人如果对产品与服务组合甲(比如梨和苹果)更有偏好,那么这种偏好可以区分为强偏好和弱偏好。一个人对产品或服务组合甲和产品或服务组合乙的偏好程度也可能无差别,即对两者具有相同的偏好。



个人对不同的价值、目标和手段有着自己的主观评价,体现了对它们的不同程度的主观偏好。人的每个行动都是一个选择。米塞斯认为,选择涉及对人的一切决定的决定。在作选择的时候,他不只是在一些产品和服务之间选择。所有的人类价值,都在供他选择。一切目的与一切手段,无论是现实的还是理想的,无论是崇高的还是低下的,无论是光荣的还是卑鄙的,都在一个排列中供他取舍。人们所想取得的或想避免的,没有一样漏在这个排列以外。这个排列,也即包容一切事物的、独一无二的等级偏好表。其基础就是对所有这些价值、目标和手段的主观评价。


每个人对种种价值、目标和手段的主观评价是不一样的,对这些价值、目标和手段的偏好排序也不一样,个人不需要对种种价值、目标和手段区分为、设定或限定为自利取向的、互利的或者利他的。他会对所有这些价值、目标和手段根据自己的主观评价来排序。个人之间,对种种价值、目标和手段的主观评价和偏好排序不可比较。这个人的偏好不能取代那个人的偏好。一位计划者或者政府官员的个人偏好也不能替代或者代表每个社会成员的个人偏好。计划者或者政府官员也无法加总个人偏好而宣称掌握了有关“社会偏好”或者“集体偏好”的信息。所谓“社会偏好”或者“集体偏好”,大致是指国家、社会或者集体的“个人加总偏好”或者“整体偏好”,体现互惠性、利他性、不平等厌恶和公平性。但是,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实际上根本不存在“社会偏好”或者“集体偏好”。即便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使用了“社会偏好”或者“集体偏好”的用词,它们也只是指涉社会中一部分人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大致类同的主观评价或者偏好。如果是在市场经济国家,多数表决也无法表露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的“社会偏好”或者“集体偏好”。在一个大社会中,社会成员存在不同偏好是正常现象,对同一公共事务存在不同的意见也是正常现象。正因为如此,即便是多数表决通过的一项工程或者计划,对多数的决定权仍要有限制,少数的权利仍要保护。最好的保护原则之一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哈耶克提出的建议:对于议会中多数代表通过的决议,该多数所代表的多数国民,应该承担多数的成本。在非市场经济国家,所谓“集体选择”不一定是由多数或者多数的代表做出,其结果更难体现所谓的“社会偏好”或者“集体偏好”。


因此,不能被“社会偏好”或者“集体偏好”这些用词所迷惑。仍然要回到方法论个体主义的视角看问题:要在法治框架内平等尊重和保护每个人的基本权利;尽量减少政府的职能范围,使得政府只承担有限政府的职能。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所谓“社会偏好”或者“集体偏好”对于个人偏好的偏离。


请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是个人偏好?

2

什么是“社会偏好”或者“集体偏好”?

3

存在“社会偏好”或者“集体偏好”吗?为什么?


参考资料:


萨缪尔森,保罗 (2012):《经济学》,第十九版 商务印书馆。


米塞斯(1991):《人的行为》,夏道平译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编 写丨冯兴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

编 辑丨翠玉、青云、爱丽

插 画丨山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