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0)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东夷人士99999 2017-11-25


魏氏庄园位于山东省惠民县魏集镇,北邻220国道,南倚黄河,是我国现存唯一的城堡式庄园。是清代武定府同知魏肇庆的私人宅邸,建于清光绪十六至十九年(公元1890-1893年),由宫廷营造社大师设计,经许多能工巧匠精心施工而成,因其严密的军事防御性而著称。

庄园大门入口处,挺立着一株大槐树,取意“门口栽棵槐,不是升官就发财”。整体望去,魏氏庄园仿佛是在整块青石上雕凿而成,透着紧凑和敦实。围墙高耸,顶部外侧为长城烽火台样式的垛口,壁龛式射击掩体墙排列有秩,似将士严阵以待。仅是这一搭眼,一种浑厚与结实感便扑面压来。

宅第建筑包括城垣、住宅、广场、祠堂、花园等,占地近2.8万平方米。将城垣建筑用于民宅,是魏氏庄园最显著的特色。城垣呈六矩形,南北长84米,东西宽46米,墙基厚度3.8米,顶部宽1.5米,墙体高10米,结构异常坚固。在城墙东南角和西北角各设一座半突出城垣的炮楼,每个炮楼分上、中、下三层,每层都设有密集的射击孔。各层楼板之间都设有传话机,方便联络。城门顶部设有城门楼,可以瞭望、指挥、协同御敌。城垣成了魏氏族人躲避战乱、匪患的一道屏障。

其特点是将军事防御功能的城垣建筑与中国传统的北京四合院式民居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城墙高10米,顶部有宽阔的跑道,东南角、西北角建有半突出墙体的碉堡,使其能攻易守,进退自如。内宅的阁楼与城墙顶部通过吊桥相联,内宅院落间设有通道,房屋间以夹壁墙和暗道相连,出入便利。庄园其建筑艺术风格既承袭了北方传统建筑的对称、严谨、雄厚之风,又通过小品建筑的门楼、院墙等体现出南方建筑空间布局的灵活多变的特点。

清末的魏家在当地是有名的官商,堪称家财万贯。然而魏家的客厅正上方却挂有一块“乐善好施”牌匾,是县令沈世全为表彰庄主善行而授予的。客厅作为会客重地,其设计颇为讲究,分前后两门,前门迎接客人,后门可直通内宅。为了保护庄园主人,客厅东西各有暗道,东侧设计为壁橱式夹层,用于隐藏保镖,随时听候庄主暗号,破门而出;西侧则设计为一个高窗,顺有软梯通往墙外,在紧急情况下帮助庄主逃往安全地带,这两项设计将孙子兵法的奥秘做了充分展现,在今天看来也是相当的精妙。给这些内宅供水的系统也很有学问。两眼砖砌水井设在墙外,采用“供水石流”的方式,由男佣人在墙外倒水,通过水道流入内宅墙内的石槽,食槽内养有金鱼,金鱼饮后不死,家人才敢饮用。这样的设计不仅避免了男佣与内宅女子的接触,又“以鱼试毒”防止家人被投毒所害。

也许后人很难理解庄园主近乎于病态的戒心,但于生活在那个特殊动乱年代的魏肇庆来说,却十分自然。他出生前的1851年,太平天国及河南捻军相继起事。 1868年,捻军打到惠民,魏家曾捐青蚨筑圩而御。这以后,社会动乱日剧,处于鲁冀两省交界的鲁北更是匪盗横行,劫富事件频出。庄园开始兴建前两年即1888年,就有“巨盗”夜入魏宅,给魏氏族人心中留下了长久的余悸。再者,因政府衰败,黄河堤坝长年失修,仅树德堂动工前5年间,黄河下游就决口了3次,其中决口最近处距魏集村仅60里。魏做梦都担心黄河决口将其几世积攒的财产化为水漂。

此外,城堡内有50余间粮仓,可贮备大量粮油,地下埋有大量煤炭,遇到战争或灾荒,即使经年不开城门也有足够的生活保障。内宅北大厅东西两端还设有吊桥,联接城墙顶部。从吊桥登上城垣俯看庄园,城垣建筑平面为矩形,在城垣的东南与西北角各设一突出墙体的碉堡,碉堡分为上、中、下三层。各层之间设石质传话孔,便于传递信息。城墙外部高10米,内墙高7米,内部地基整整高出3米,这是主人为了防御黄河水患而专门设计的,因为庄园往南不到5公里便是黄河河道。 

城墙顶部中间有一条宽窄不一的跑道,沿着跑道可绕城墙一周。城墙外砌垛口、射击孔,城墙内壁四周共设13个供武装人员对外射击的壁龛。北部城墙女儿墙为锯齿状,最窄处仅容一人行走,体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军事防御思想,而又有风水学人士讲,这种层次不齐样子上像山,有背靠大山的讲究。魏氏庄园占地面积仅2万余平米,游历一小时便能大致看完,但融汇在这座庄园里的孙子兵学文化、孔孟儒学文化、建筑文化甚至风水文化却让人久久的回味、琢磨。这座处处体现着军事防御思想的坚固大宅,也成为清末滨州鲁商兴盛的最好见证。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既挡“人祸”又防“天灾”

庄园住宅,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坐北朝南,共有三进九座院落。建筑样式按清朝例律,根据庄园主人的身份地位设置,面阔3间。庄园还有风格迥异的私塾院、垂花门、悬挂有清代名相刘墉书法“听雨读书”牌匾的书房等20余处景观。

北大厅院采用了江南的阁楼形式,下面房间相连,上面阁楼相通。东西两端山墙设有吊桥。放下吊桥,便可登上城墙。可以说,整个建筑是南北风格之合璧。庄园对魏氏族人的功绩不仅抵挡了“人祸”,还防御了“天灾”———黄河水患。
昔日黄河最大的一道弯,离魏氏庄园不过2公里。黄河决口,一片汪洋,惟有魏氏族人安然无恙,高大的城垣保护了他们。大风起兮,黄沙滚滚,寻常百姓家沙尘淹没了门槛,而魏氏庄园内窗明几净,黄尘全无。而且魏氏庄园因得益于黄河北岸魏氏码头的交通枢纽而发了财。

魏氏家史看兴衰
魏氏家族到修建庄园的魏肇庆,已是第十世了,处鼎盛期,在京、津、济南、青岛等设有数十家钱庄、当铺和手工作坊。魏氏家族还拥据3000亩良田,沃野一片。
无商不官。这是近代地主、资本家走不出的一个。魏氏族人六代人中,20多人被皇廷封赠为官,其中不乏户部郎中等二品大员,但这些官帽大多是捐来的。
掀开魏氏族人家史,精明的地主和商人几乎不用读书都能买到科举学位。直到光绪丁酉年(1897年),魏肇庆的儿子一举得中,获内阁中书之职,总算了却祖上的遗憾。
常言道:富豪原来不读书。读书多了,家道反倒衰落。历史上多有“人学”,少有“商学”、“工学”。“商学”、“工学”原不在书本上,而在柜台的算盘珠上,在市井的讨价还价中。有字的书没有,无字的书不读,魏的悲剧大概于此。


 城堡抵挡不住一个家族的衰落,魏肇庆终于没能守住他的家业。魏家城堡虽然没有遭受过匪盗袭击,也未遭受过黄河水患,却无法抵挡一个家族的衰落。当一个王朝气数将尽之时,它的臣子们亦理所当然地从社会的政治舞台上消失了。

 

眼前的魏氏庄园,与昔日已相去甚远。祠堂、外墙都没了,城垣里也有部分房屋被毁掉。拆下庄园第一块砖的是魏之子魏骏翮。为了抗日,他拆掉了庄园城堡上的垛口,卖了砖,为士兵们购置了军装和武器。此时魏家已经衰落,垛口拆下来后,再也没有垒起来。
新中国成立之初,朝代更迭。1955年,庄园收为国有,成了人民公社的粮仓和集体加工厂。庄园为人民服务了,因此没有遭到“破旧立新”的扫荡。庄园才得以完好保存。

然而,岁月荏苒,雨打风吹,庄园也残破了。1977年,山东省将庄园列为文物,生产单位搬出,庄园总算有了“户口”;1996年11月,魏氏庄园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这个中国建筑史上的奇葩,终于绽放了。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位于黄河三角洲的山东省广饶县和惠民县,均标榜自己为是被尊为“中国兵圣”的孙子孙武,《孙子兵法》作者)的故里,素有“孙子故里”、“吕剧之乡”之称。孰真孰假,莫衷一是。名人之争战未休,皆为滚滚财利来。

10月29日上午,我们参观的三惠民县孙子故里。而当日气温骤降,寒风嗖嗖,占地260亩的偌大游园内,空空荡荡,门可罗雀,难觅游人踪迹。只有我们一行30人在东游西荡。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游惠民魏氏庄园及孙子兵法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