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宅子系列》之一 走进中国唯一现存的城堡式庄园——魏氏庄园

 刘沟村图书馆 2023-05-01 发布于河南

在山东滨州市惠民县魏集镇坐落着一处气势恢弘巍峨壮观的院落——魏氏庄园,这座历经百余年沧桑的清代古建筑与山东栖霞市的大地主牟二黑的“牟氏庄园”、四川大邑县刘文彩的“刘氏庄园”齐名, 并称为中国三大庄园是中国唯一现存的城堡式庄园。

魏氏庄园由树德堂、徙义堂、福寿堂三组建筑群组成。最有特色、最为闻名、最值得游览的当属树德堂, 树德堂就是人平常参观的魏氏庄园, 可以说, 现在的魏氏庄园就是树德堂建筑群。

魏氏庄园建于光绪十六至十九年(公元1890—1893年),是当地富豪魏肇庆的宅第占地27613平方米,由城堡式住宅、花园、池塘、祠堂与广场五部分组成。庄园的设计建造独具匠心, 将具有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功能的城垣建筑和北四合院式民居融为一体, 把宫廷建筑形式引入之中,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1977年魏氏庄园被山东省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被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图片

魏氏庄园, 远远就会望见庄园门前矗立着两根高耸的旗杆。在旗杆的上半部, 各悬有一个装米用的斗, 寓意着“高升”;斗上刻了很多铜钱的图案, 寓意着“有钱”。两者合一, 就是升官发财之意。紧邻大门有棵粗壮挺拔的古槐, 取“门前有棵槐, 不是招宝就是进财”之意。高大的石质城门上镌刻着遒劲有力的“树德”两字, 反映了庄园主人正心、修身、齐家的人生理想。

庄园坐西朝东, 整个建筑矩形, 南北长84米, 东西宽46米。院落群分别由中路院落和东西跨院组成,共三进九座院落, 大小256间房屋。现存院落6座, 住房40余间中路院落为主体建筑, 属于典型的北京四合院住宅。两侧跨院分别有私塾院、裁缝院、厨房院等。院落间设有通道房屋间以夹壁墙和暗道相连。城堡内有五十余间粮仓, 可贮备大量粮油, 地下埋有大量煤炭, 有两眼砖砌水井,遇到战争或灾荒, 即使年不开城门也有足够的生活保障。

图片

行走于魏氏庄园, 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其防御功能(上图)。为防匪盗之患整幢庄园被一圈数丈高的城墙围住,城墙上是甬道和堞墙,四角是瞭望堡,墙腰建有14处拱券形壁龛式射击掩体。院墙顶部外侧设有垛口,内侧砌筑女儿墙,中间留有更道。院墙东南与西北两角,建有两座三层碉堡,每层均有正、侧两面射击孔。东、西院墙与内宅院间还设有两处吊桥(下图),为逃生之用。内宅院居室的墙壁上多处设有暗室,表面看似壁橱,实为家丁、护卫的藏身之处因惠民地处黄河腹地,为防黄河水患整幢庄园基础被掘来之土垫高近3.5米, 使之成为平原上的一座高台眼见如此“另类”的建筑,人们不免思忖:魏肇庆何许人也,为何建造这般戒备的庄园?

图片

据讲解员介绍,惠民魏氏先祖为河北枣强县农民魏自显,明洪武年间迁徙至惠民县魏集村,五世前一直务农为本至七世魏毓柄开始经商,靠勤俭持家和亦农亦商, 成了当地的富豪大户。随着家境的富裕,魏毓柄不甘心当“土财主”、“小掌柜”,道光十六年(1836年),惠民县遵旨修建县试考棚,魏毓柄捐银800两赞助。事迹奏报朝廷,清廷授予他“布政司理问”职衔。死后又封户部郎中(正五品)。

魏毓柄的四世孙魏肇庆(1853-1902年),字燕昌,号吉云,随在京城任职生父入太学就读。后因嗣母伯母病卒,回家奔丧,没能完成太学学业。父亲死后,刚过而立之年的魏肇庆躬亲理家,在承两父之世业的基础上,亦农亦商。同时,在济南、天津、青岛、沧州等开有商号。由于经营有方,财源广进,家业更加兴盛,富甲一方

受其祖、父辈的影响,魏肇庆也比较注重社会声誉。家乡设立义塾,延师教授贫家子弟农村发生饥馑,他捐粮捐款;修《惠民县志》,资金赞助甲午战争爆发,魏肇庆捐银1000两助饷,清廷恩赏其武定府同知(正五品)职衔。

魏肇庆的鼎盛时期,清王朝已处于颓废时期,严重的内忧外患,使晚清社会更加动荡不安。魏肇庆少年时就发生过太平天国和捻军两次大规模的农民反清起义。成年后,对一再发生的农民起义,他仍心有余悸。魏集村南倚黄河,西靠大清河,魏家原住宅地势低洼,极易被水冲淹。为防水患,魏肇庆的嗣父、生父都曾出巨资修理过大清河。当时黄河岸边盗贼出没,杀人劫财之事屡有发生。在建造庄园之前,魏家曾发生过盗贼入室行窃事件。所有这些,使魏肇庆决心耗费巨资营建一所具有较强防御能力的宅第,以求乱世自保。

图片

为了做好庄园的总体规划设计, 魏肇庆曾遍访了鲁北及胶东一带官贵名绅邸宅, 都感到不尽如意, 遂去京城寻访找到宫廷御用设计师。设计师说:“设计容易, 只怕你没钱建。”魏肇庆微微一笑说:“我就是不缺钱。”最后, 设计师将整个庄园里的住宅房屋规划布局图依据《清工部工程则例》设计而成, 同时又兼有典型的地方建筑特色。光绪十六年(1890年),魏肇庆开始正式兴建庄园到光绪十九年(1893年)峻工,历时4年耗用银子10万两 据有关资料表明笔费用是1890年大清国北洋海军全年军费的十三分之一。

图片

树德堂建成的翌年春(1894),魏肇庆择得吉日乔迁新居 当日,魏家大摆宴席, 招待四方宾客。大门前的广场上搭起双戏台, 连唱多日, 热闹非凡。

人生无常,世事难料。8年后的1902年,49岁的巨富魏肇庆病逝。魏肇庆一生不曾纳妾只有一妻女。其子魏堃接手家业,因不善经营,加之时局动荡各店铺连年亏损, 相继倒闭。21岁病故,无子嗣。小女儿终身未嫁, 38抑郁而死。1930年,54岁的长子去世,魏氏家业急遽衰落有时生活陷于窘境,不得不变卖家产维持生计,庄园也逐渐遭到破坏与损害 

图片

图片

魏氏庄园另有二处院落:福寿堂和徙义堂。历史最久的是福寿堂(上图), 位于距树德堂200米的深巷中,它是魏毓柄的五子、当时首富魏振葛的私人住宅, 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全院房屋均为两层阁楼,又称为“楼院”,原有五进院落,现仅存最后面的第五进。徙义堂位于魏集村十字街口,是魏氏家族 (从最早迁至惠民的魏自显算起) 第十世魏肇祥在光绪十八年即1892年所建, 原为五进十个院落,现存一进两院。大门居中,门楣上方悬有“朝议第”的横匾(下图),门前设上、下马石。与树德堂相比,深巷里的福寿堂和徙义堂只能算是陪衬的风景。

图片

走出魏氏庄园,回味刚才看到听到的一切,不免感慨:庄园主人担忧的匪盗袭击、黄河水患都未曾发生, 但家族的衰败是他始料不及的。令人欣慰的是庄园遗留下的建筑伴随着岁月的流失而愈加变得珍贵,今天它已成为人们了解清末社会民风民俗及其建筑的人文景点、旅游观光的好去处, 同时,我还想说的一句话是:魏氏家族为国分忧、急民之难、举办义学的美德后人不应忘记,它值得赞美和褒扬。(完)

图片

图片

城墙建有两个半突出墙体的圆形炮楼,分上、中、下三层,每层均砌有射击孔,根据不同距离射击发挥不同作用。

图片

会客厅,全庄园中心建筑是家中商议大事,接待来访贵宾,谈生意的地方。

图片

捐银500两资助重修《惠民县志》,县令为魏氏家族提字:“好善乐施”。

图片

  精美的木雕

图片

  地面石刻。

图片

城墙与主房以此吊桥相连,拉起吊桥, 无法进入内宅;放下吊桥, 便可直接登上城垣快速转移。

图片

图片

  屋宇相连,规模宏大

图片

  影壁墙装饰为内方外圆,上有挑檐。

图片

徙义堂院落

图片

当时的魏氏庄园已经用上了地暖

图片

城角城楼,内有三层

图片

庄园内唯一的取水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