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刚大夫讲糖:有种类型糖尿病,您可能不知道,它就是:MODY2

 陈刚大夫讲糖 2021-06-09

大家非常熟悉1型和2型糖尿病这两个词了,这应该归功于糖尿病教育的功劳,不管是“医院卫生系统”正规的科普,还是一些“非法厂商”的恶意宣传,反正大家都熟悉了。

糖尿病的“五驾马车”,教育是首当其冲的。这也是我从事糖尿病专病防治工作20年来的深刻体会。

(这是20年前我用板书科普的图片)

作为教育而言,已经不再是简单的“治疗”涵义。

治疗,偏重的是医生,是医术,而教育则是医生与患者的沟通,是共同参与。我在十几年前就提出了“糖尿病综合防治五结合”,“医患结合”最重要的内涵就是这种教育下的医患沟通。

糖尿病教育,绝对不是单纯的“如何处理”这一单方面的技术普及,它还包括“如何对待”!这就是观念问题。比如,看待“两个三角”的顺序问题,如果把“血糖三角”凌驾于“体重三角”之上,“胖着更胖、瘦者更瘦”就可能是理所当然的事了。(上一讲的“不是胖糖,就别跟胖糖走就是这个问题)

我一直在努力提高自己科普的技巧,希望每一篇文章都能对一些糖友有所启发。11月14日,是“联合国糖尿病日”,也是胰岛素的发现者之一---班廷的生日。今天写这篇文章,也算是我对“联糖日”的贡献吧。

----------------------

絮叨了这么多,言归正传吧。

MODY,很多糖友不会知道的,因为,很多医生就不知道,更别提宣传科普了。

上一讲的科普,我提到了“非肥胖糖尿病”,突然就想到了另外一种特殊类型糖尿病----MODY。

MODY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遗传病,目前归属于“特殊类型糖尿病”中之亚型“β细胞功能基因缺陷”。在1997年分型之前,它归属于2型糖尿病范畴,约占2型糖尿病的2~5%(这可不是小数字啊!),由于其病因与典型2型糖尿病不同,主要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中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而胰岛素抵抗不是其致病主要因素。

该病最早发现于1958年,后经研究发现本病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单基因遗传病,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MODY的概念,并归纳了一些临床特征:

A、累及3代以上的家族成员,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与人类白细胞抗原无关;

B、家族中一般有2个以上的患者25岁以前发病,少年期常常无症状,仅在应激下出现发病;

C、从口服葡萄糖耐量异常到空腹血糖增高的自然病程缓慢,且糖耐量可时而正常,时而减退;

D、一般无酮症酸中毒,至少发病2年内不依赖胰岛素治疗

E、在少年时期MODY患者以非肥胖者居多

F、可有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出现。

至少13种与MODY有关的基因定位已经清楚,其中MODY2占全部MODY病例的8-63%。

MODY2,就是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的内容。

MODY2,是一种胰岛B细胞胰岛素分泌信号缺陷所引发的MODY,这种分泌信号异常,就是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由这种因素引发的糖尿病,在白人早发的糖尿病人群中,约占10--50%,而在黄人中相对较低,约占1--4%。

那么,葡萄糖激酶(GCK)是个什么东东呢?

1、它是葡萄糖代谢的第一个限速酶;

2、胰岛B细胞内,葡萄糖激酶是葡萄糖的浓度感受器;

3、肝脏细胞中,葡萄糖激酶对糖原生成起重要作用,从而影响餐后血糖。

如果生成葡萄糖激酶的基因出现了问题,就会导致所生成的葡萄糖激酶变了味,就会出现:血糖很高了,但是胰岛B细胞不能明显感知而“装聋作哑”。

它不同于典型的1型,是有个“坏蛋”把胰岛B细胞给攻击了,也不同于经典2型,胰岛素抵抗导致不堪重负,胰岛B细胞超负荷了还干不完活。它就是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性下降了。

MODY2的临床表型:

1、多数表现空腹血糖终生仅轻度升高,多在5.5--8.0mmol/L;

2、约50%的女性携带者可能有妊娠糖尿病;

3、小于50%的人可有明显的糖尿病,但多为肥胖或年龄大的;(这种情况,很可能是MODY2与2型糖尿病的合并)

4、仅约2%的携带者需要胰岛素治疗

5、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也有很多种,但是临床表型都相似,即较为轻微。

MODY2是一种比较轻的糖尿病类型,对人体的危害相对也较小,所以,有很多专家对MODY2的治疗,相对得“很不积极”。

(图中有一个词:“很罕见”)

MODY2的诊断问题:

首先,它是MODY 的一种,要基本负荷上述的几种条件,比如三代遗传,25岁前发病,非肥胖(不绝对),病情相对较轻,不需要胰岛素治疗,等等。

在上面这个片子中,最后一条您要看明白哦。

持续性空腹高血糖,OGTT2h血糖升高幅度小于3mmol/L,且伴有家族成员轻度高血糖的妇女,应该考虑MODY2的可能。

说白了,就是空腹高一些,餐后不是很高!

(图中有MODY3,是肝细胞核因子1-a基因突变导致的糖尿病

非常好,MODY2是糖尿病,但是:因为血糖不是很高,所以,无症状,糖化血红蛋白也接近于正常,发生糖尿病并发症的风险也很低,所以,很少需要药物治疗。MODY2妇女在妊娠期,巨大儿风险会增加,所以才短期使用胰岛素治疗,而产后多不需要药物治疗。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新生儿糖尿病,多指出生6个月内发生的糖尿病。

新生儿糖尿病(NDM)是指出生后六个月之内出现的糖尿病,属于糖尿病的特殊类型。是由于单基因突变导致的,迄今已发现了十几种与之相关的基因,主要包括ABCC8、KCNJ11、GCK等(GCK基因突变就是MODY2)。其遗传发病机制与儿童1型糖尿病迥然不同。其发病率极低,在活产新生儿中,其发病率约为三十万至五十万分之一。由于对本病的认识不足,临床往往被诊断为1型糖尿病,终身应用胰岛素治疗。

根据是否能够自发缓解,NDM可分为两大类:部分患儿可在1岁半之前自行缓解,称为暂时性新生儿糖尿病(TNDM)。多数患儿新生儿糖尿病将持续终生,称为永久性新生儿糖尿病(PNDM)。

ABCC8、KCNJ11是编码ATP敏感性钾通道的基因。国内外大量研究发现:这两个基因是新生儿糖尿病的主要致病基因。部分携带这两个致病基因的患儿会合并癫痫、肌无力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进一步的临床研究发现:部分携带这两个致病基因的患儿对口服降糖药格列苯脲治疗有效,可以从胰岛素治疗改为口服降糖药治疗,从而大大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并能有效地改善患儿的预后。

由于MODY2是葡萄糖激酶基因突变,所以,在胎儿期常常由于胰岛素的分泌不敏感而导致发育迟缓。

科普文章写到这里,已经很深了,我也当是重新复习了一下。

总结一下:

如果您是非肥胖年轻人,或者家里有25岁之前发病的,又有明显的家族史,糖尿病病情有比较轻微,要想到MODY2的可能。当然,我还是建议您去检查糖尿病的自身免疫抗体,以除外LADA的可能。

基因监测技术,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您如果按照上面的内容核对一下自己,有怀疑的话,就可以到相关机构进行基因检测,明确诊断了。

空腹高血糖为主的糖尿病,真的并不少见,如果餐后不是很高,糖化血红蛋白又接近正常,您还会和“用不用胰岛素的想法较劲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