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科室有编制还招不到人,到底为啥?

 昵称41082923 2017-11-26

导语


儿科一直被认为是“赔钱科室”,检查少用药少,科室收入低,医护人员收入也就不高。


来源:齐鲁壹点


2016年山东省人口出生数量达177.06万人,同比增加53万人,增长率达42.7%。截至2016年底,山东省儿科医师达1.08万人,占山东省医师总数的4.55%,千人口儿科医师数为0.66人。一边是生病的孩子和焦虑的家长,一边是疲惫不堪的儿科医生。家长为了给孩子看病,到医院排队两三个小时,只看了几分钟就被打发出诊室;本该12点结束的门诊,医生却一直看到下午一两点,饿着肚子坐诊头晕眼花。这是当下医院儿科病房里的真实写照。


一坐一天不敢如厕,吃饭只用五分钟


“每天都像打仗一样,上班前我心里都有些打怵。”济南市妇幼保健院急诊科主任刘志刚一脸疲惫,由于长时间保持坐姿,刘志刚的肩周和腰椎都有问题,坐诊的时候腰上必须绑着护腰带,再在后背贴几片膏药,“昨天我一个人看了150多个病号,从早上七点多开始,中午都没吃饭,晚上还要继续上专家小夜班。”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儿科主任王红美的办公桌上,放着一盒缓解胃疼的药,“有个孩子家长知道我胃疼得厉害,特地送过来的,她还帮我在身上贴了治胃病的膏药。”王红美坐门诊时,每天接诊量通常在90人左右,“中午经常只用五分钟时间吃饭喝水去卫生间,有时憋尿憋得都站不起来。”


上述现象在山东省其他地市也很常见。截至目前,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2017年儿科门诊量近120万,每月接诊量高达10万,月门诊量几年的时间翻了三四倍。临沂市妇女儿童医院滨河院区,22日凌晨0点,还有近百名家长带着患儿在这里候诊。一名男子苦等一个小时,距离他还有60个号。22日0点45分至1点15分的半个小时内,叫号机只呼叫过3名患儿就诊。烟台山医院儿科主任李海燕告诉记者,21日值班门诊到晚上7点多,一天看了86个病号。


有编制却招不到人,12年只留下一名年轻医生


“排队三小时,看病五分钟”,是患者及家属对医院抱怨最多的问题,类似“真应该多开几个门诊”这样的话,儿科医生也经常听到。对此,刘志刚无奈地表示,“我们也想多几个医生坐诊,自己也稍微轻松点,但是到哪里找人啊?”据介绍,济南市妇幼保健院儿科目前有20多位医生,需要负责病房和门诊,想再从病房抽调医生到门诊很难。


“其实这几年我们医院一直在招聘儿科医生,也有编制名额,但是很难招来人。”刘志刚说,如果医院发布招聘10名儿科医生的公告,最后报名的往往只有几个人,真正能入职的更少。历下区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刘海螺也深有感触,自从他12年前在该院儿科从医至今,儿科只成功留下了一位年轻医生,“陆续招来过好几个,不是换专业就是换医院。”


这种现象直接导致各医院儿科医师队伍出现严重断层,“合理的人才梯队应该是金字塔型,年轻医生最多,但是我们医院儿科正好相反,高年资医生最多。”刘志刚说道。刘海螺告诉记者:“科室有的医生已经五六十岁了,还得照常值夜班。”即使最近三年,儿科每年都招聘5-8名医学院毕业生,王红美依然感觉有些力不从心,在其负责的小儿血液肿瘤科和小儿肾脏内分泌科病房,一共35张床位,只有王红美是主任医师,没有副主任医师。


作为“赔钱科室”,工作压力大医生待遇低


五年本科、三年研究生、两年博士生,再加上规范化培训和临床经验积累,一个人从开始学医到独立执业,一般要花费15年左右的时间。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工作压力大、风险高、收入低、容易产生医患矛盾成为儿科不受医学生欢迎的重要原因。


儿科又称“哑科”,多数患儿无法清楚表达身体不适,病情的描述几乎全靠家人。“有的孩子只是不停地哭,家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这个时候医生的压力很大,我们需要在很短的时间判断孩子病情的严重程度。”刘志刚说,有些孩子看似“轻微”的症状却可能导致多种并发症,需要医生很好的判断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病情较重的几个孩子,我们都会回访,以防他们出现别的并发症。”


尽管儿科医生付出的心力不亚于其他科室医生,却没有在医疗定价体系中得到体现。儿科一直被认为是“赔钱科室”,检查少用药少,科室收入低,医护人员收入也就不高。刘海螺告诉记者,无论是区级医院,还是省市级大型综合医院,儿科医生的收入都明显低于医院内其他科室,“儿科多数不能给医院带来经济利益,还需要医院额外补贴。”


与此同时,家长疼爱孩子心切,大大小小的医患矛盾在儿科也屡见不鲜。采访过程中,多位医生一致表示,科室内医护人员曾经接到患儿家长投诉不在少数。“其实现在大部分家长都比较理性,也能理解我们,但是也有家长因为排队时间长、治疗效果不理想等原因大吵大闹,影响医疗秩序。前段时间就有一位家长因为排队问题,在诊室内闹了四十多分钟,其他孩子只能等着。”有医生说道。


分级诊疗成难题,理性就医难实现


在加强儿科医务人员队伍建设的同时,分级诊疗不容忽视。全国《关于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结合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明确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服务功能定位,形成儿童医疗服务网络。“虽然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我们完全有能力和条件处理,但是即使是感冒发烧,大部分家长也都喜欢去大医院,我们医院儿科的接诊量远低于省市级医院,高峰期每天能有七八十个病号,平时也就三四十人。”刘海螺说道。


专家认为,引导患者理性就医是破解困局关键。同时,还应该均衡配置医疗资源。“很多常见的病症,比如发烧、感冒、拉肚子等,可以在社区医院就诊或者在社区医院做个初步的急救,这样既分流了患儿,减轻了大医院的压力,还能让患儿和家长们都少受一些折腾。”同时专家建议,可以定期组织专业医院或者综合医院的儿科专家到下级医院讲课,儿科医生们都应定期进修学习;国家也应出台相关政策,改善儿科医生的职业环境,培养专业人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