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许传良:无有所碍

 我是贺友军 2017-11-26

静观大千世界,而或风烟俱净之时,天山共色;而或从流飘荡之下,任意东西,真可谓“直视无碍”也。细细思量“无碍”一词,赏会之际,韵味悠长。比如万物之间的无碍,人与自然的“不隔”等等。扩而言之,正因为“无碍”,方使与自然联系紧密的艺术魅力成为永恒。

因着笔迹中所含点画的抽象、纯粹以及一览无余,视之无碍也成为书法艺术的基本特征。而对于一幅佳作的产生,对于心手之间的畅达之所需,心无挂碍更成为书写的至高情境。面对历代经典法帖,似乎只能循着一点一画来慢慢体悟。每读经典深处,不论切笔、藏锋,还是蓄势、轻提等各种方式的入笔,都给人以轻松淡定之感,正如轻松地歌唱,似与人对话,咬字吐字,无一含糊,真真切切地落笔入纸,开始每一次笔墨与纸的相互生发。再观行笔,或由侧锋转中锋,或中锋抵纸而行,或圆转而下,或裹锋而进,都能从笔迹中见出疾徐、顿挫以及“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之妙。而“无垂不缩,无往不复”的收笔之时,或左顾右盼,或前呼后应,不孤立于整体,更可观意犹未尽之势。一个完整的笔画书写过程,体现了一种从容自然的运笔之旅,可谓视之无碍也。

在历代书家中,有由繁趋简之脉,比如“二王”书风以下,怀素小草、八大山人之行书、白蕉手札等,在字法方面的简约、结字方面的虚实对比、章法布局的一任自然等等,都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简洁无碍的视觉等各方面的审美体验,而其中所流露出的气韵亦与此相关。

在结构要领中,穿插避让是常见法则,初唐书家欧阳询《三十六法》中,专有“避就”一法:“避密就疏、避险就易、避远就近,欲其彼此映带得宜”。以及“穿插”一法:“字画交错者,欲其疏密、长短、大小匀停……”避让是欲求笔画不碍,穿插是笔画虽有碍而求畅通不阻也。楷书等静态书体如此,行、草书体,更是如此,诸如并笔、翻笔等笔法也是“不碍”的常用技法。

再观每件完整法帖的章法,完整而又统一,其中字字之间,行行之间,大小不拘,欹正相依,都映衬出一种“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等天然的秩序美,无论如草书之狂风骤雨,似密不透风,还是行书之“疏可跑马”,空灵澄澈,都是在视之无碍之下的一种时间性与空间性的完美交融之境。

当然,视之无碍是基于经典蕴含的可以无限生发的审美特质。再转至每个书家的书写过程,不仅要使其笔下无碍,更应历练心手,从心无挂碍切入。唐代孙过庭《书谱》所言“心遽体留、情怠手阑”等,显然是不利于书写之心境,由此落墨,下笔无由,点画之间的冲突不可避免,书之有碍,赏之更是如此。由此,我们又不仅想到了“庖丁解牛”等用志不分之典范,在熟练的技法之下,物我相融,纯然一种不存机心的畅达,斯情斯境,不可力求,只能偶遇也。

从取法方面来说,一般地要求习书者多观墨迹,就是因为清晰的笔触、清楚的笔路以及直观的点画等,能给观者带来真切的感受,便于体悟书法之法与神韵。但犹有初学者在临习碑拓或摹本之时,反以石花为点画之形态,或以后人双勾等法在摹本中衍生出的笔致而亦步亦趋,最终导致笔下所拟与真实法帖相较,形似难近,神似更远,奈何!

细究“无碍”之用,颇似今时书家张旭光先生曾经提出的“到位”与“味道”,只有用笔精准,动作到位,方能书写无碍;也只有视之无碍,方能从中品出内涵,咂出味道。而时下所谓的创作,单就从是否有“碍”作为出发点而言,一些生涩之笔,牵强附会之结体以及画蛇添足之章法随处可见。用笔时时“虚动无由”,致时时旁枝斜出;结构不寻笔路之便捷,以偏、怪出之;在整体布局中,书体杂糅,印章随处钤之,徒令繁者愈繁,不是提供给观者审美愉悦,反而徒生一些视觉障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如此情形,已不是性情的自然流露,肯定难以与观者产生共鸣也。

言而总之,创作由艺术的基本元素开始入手,而欣赏亦离不开细节的审视,任何艺术概莫能外,甚至为了突出某个主题,弱化或者省略其他次要元素,从而使主体更加清晰,更能直逼人的心灵,感染力也就更强,现代画家丰子恺笔下的生活就有此种境界,淡月,疏柳,轩窗,孩童,一个动作,一处场景,寥寥几笔,已经活脱勾勒出几处乡愁,一世云烟,愈是高致,愈见清奇,愈觉无碍,意境反觉更为深远。

行笔至此,忽然记起笔者近日山中所见,暮春之际,山中草木蔓发,但见群籁参差,或见花开,或尚吐绿;或有高攀,或伸低处,或者虬枝斜出,或者倚石抽芽……不分贵贱,生发自我,不惧,不傲,不矜,不持,青山不碍白云过,绿树无藏好鸟鸣。这就是自然中的“无碍”,以之延伸到书法等各种艺术,何尝不是如此?

【此文发表于2016年《中国书画报》】

许传良,字遂之,号遂园、见山楼,山东诸城人。中国书协会员,山东省书协楷书委员会委员,东鲁书社社长,副研究馆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