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洪承畴等降臣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为何乾隆还要把他们写入贰臣传

 金色年华554 2017-11-26

为大清入关立下汗马功劳的降臣

满清人口稀少,却能入主中原,完全是靠着明朝的降兵降将,以洪承畴为代表的文人集团,以耿仲明、尚可喜为代表的武将,可以说,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马功劳,却被汉人所不齿,称之为“汉奸”。

可是这些人死后,却被乾隆帝编入《贰臣传》留下千古骂名。让很多人都无法理解。

洪承畴等降臣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为何乾隆还要把他们写入贰臣传

贰臣传

尤其是洪承畴,早在崇祯初年,洪承畴已经官至陕西三边总督,为扑灭明末农民起义立了大功,成为崇祯的心腹。在1640年,洪承畴又总督蓟辽军务官至兵部尚书。

在明清松锦大战中战败被俘。皇太极对洪承畴礼待有加,洪承畴无奈之下最终降清。之后,洪承畴随多尔衮入关,入内阁总理军务,成为清统一全国的主要智囊。他在消灭南明唐王、鲁王、桂王政权及镇压大顺、大西农民军余部的过程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可以说,洪承畴是降清官员职位最高,后来立功很多,尤其是在出谋划策方面,在满清文化发展方向,都做出很大的贡献,甚至洪承畴后人在洪承畴的祠堂上立的牌匾是“开清第一功”,可见其做出的贡献。

但是连洪承畴都没有摆脱进入贰臣传的命运,更别说那些降清之后,做的贡献少的,或者没有做贡献的。

乾隆皇帝自己对编纂《贰臣传》的解释

按照乾隆的说法是

因思我朝开创之初,明末诸臣望风归附。如洪承畴以经略表师,俘擒投顺;祖大寿以镇将惧祸,带城来投。及定鼎时,若冯铨、王铎、宋权、金之俊、党崇雅等,在明俱曾跻显铁,入本朝仍忝为阁臣。至若天戈所指,解甲乞降,如左梦庚、田雄等,不可胜数。盖开创大一统之规模,自不得不加之录用,以靖人心,以明顺逆。

今事后凭情而论,若而人者皆以胜国臣僚,乃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受命,辄复畏死幸生,忝颜降附,岂得复谓之完人!即或稍有片长足录,其瑕疵自不能掩。若既降复叛之李建泰、金声桓,及降附后潜肆诋毁之钱谦益辈,尤反侧佥邪,更不是比于人类矣。

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不能念其建有勋绩,谅于生前;亦不能因其尚有后人,原于既死。今为准情酌理,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将诸臣仕明及仕本朝名事迹,据实直书,使不能纤微隐饰,即所谓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者……此实乃朕大中至正之心,为万世臣子植纲常!

洪承畴等降臣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为何乾隆还要把他们写入贰臣传

乾隆帝

其实就是为了维护满清的统治,缓和民族矛盾,并且迎合儒家忠君爱主的思想,把前朝投降的官员,编入《贰臣传》,告诫后人臣子,要拥护大清皇帝,不要再思叛变。同时乾隆帝又指出:这些人“遭际时艰,不能为其主临危授命”,从封建道德出发,实在是“大节有亏”。这些人尽管为清朝作出了贡献,其子孙甚至还在清朝做官,但以“忠君”的标准衡量,他们是不完美的。

基于这样的考虑,乾隆又让人把《贰臣传》分为甲乙二册

一是对清朝赤胆忠心,积有功勋,编入甲编,二是毫无建树,编人乙编。

这样作,反映了乾隆的精明之处,使乾隆继续坚持了忠君的标准,把效忠清朝的降官列入甲编,可以使这些人的后人感到乾隆通情达理,减少了抵触情绪。而对那些对明清都不尽忠的降官列入乙编,就更加证明了编辑《贰臣传》的必要,容易与汉族知识分子得出共识。

贰臣传名单

那么到底是那些人被列入贰臣传呢?看了这两张图,就知道了!

洪承畴等降臣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为何乾隆还要把他们写入贰臣传

贰臣传甲

洪承畴等降臣为清朝立下汗马功劳,为何乾隆还要把他们写入贰臣传

贰臣传乙

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百度查一下这里面的名人,对明末清初的历史会有更多的了解,比如李永芳、尚可喜、洪承畴、范文程、祖大寿、耿仲明、钱谦益、唐通等。

肯定有人会说,像吴三桂这样的为什么没有编入在册?吴三桂降清是在明亡之后,当然,对于吴三桂,乾隆当然不会放过啊!又编了一本《逆臣传》把三藩之乱的人全打入在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