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吴三桂投降又反叛,骂名无数,为何没被列入《贰臣传》?

 历史龙元阁 2021-05-31

清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在入主中原之后自然很受汉人的排斥,清朝也在不断地采用各种手段巩固自己正统的位置。因为不是汉人的政权,所以在满清一统天下的时候遭遇了诸多的阻挠,尤其是明朝汉族官员们的仇视更甚。当然也有不少明朝的汉族官员早早地便投降了清朝,并在清朝统一的道路上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一、乾隆皇帝为何要编纂《贰臣传》

到了乾隆年间,乾隆皇帝命人编纂了一本《贰臣传》,看名字大家都能看出来这是一本什么书,没错就是在清朝初期,投降清朝的那些汉族臣子的传记。而这本书名字看上去就很讽刺,在古代臣子们都尊崇忠君爱国,这些人都是叛国变节之人,应该为天下文人所不齿的,为何乾隆皇帝要为这些人著书立传呢?

其实,乾隆皇帝这么做的确是不够地道,他在位时期,清朝已经入主中原近百年,经过几代皇帝的耕耘,大清王朝已然稳固,相比于清朝初期文人百姓的抗拒,此时的汉族百姓早已经认可了清朝的统治。而乾隆皇帝就是要在这个时候进行思想巩固。在文人、官员们的心目中树立起“忠诚”二字。

二、什么人才能进《贰臣传》

那些投降清朝的明朝官员,不少人都为清朝的统一之路做出重要贡献。但是乾隆皇帝还是搞了这么一本特别讽刺的《贰臣传》,他就是要告诉世人,即便是对大清朝有功之人,即便这些明朝官员有本事,即便是有人当初是被逼无奈才投降,他们都是不忠诚的臣子。这样的人就是要被钉在耻辱柱上,即便是过去了多少年,他们也无法洗白。

忠诚二字,不仅明朝皇帝需要,清朝皇帝也需要。乾隆皇帝通过这本书告诉所有人,如果不忠诚,就是这种被侮辱的下场。古代知识分子都是比较清高的,最受不得名誉受损和被侮辱,所以这一招对于他们震慑力还是很强的。

另外,乾隆皇帝还通过这本书告诉天下人,即便是做贰臣也是要有本事和能力的。在《贰臣传》中分为甲卷和乙卷。那些从明朝过来的大臣们,如果贡献突出、能力突出,那么就会被放在甲卷当中,如果能力一般、贡献一般那就会被放在乙卷当中。乾隆皇帝这么做,就是要让臣子们知道一定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要不然著书立传之时,能力差的就只能被放在最后面。

《贰臣传》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比如说洪承畴祖大寿等等。但是《贰臣传》中却没有吴三桂的名字。都说当年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因为爱妾陈圆圆李自成的手下霸占而投降清军,打开山海关的大门引清军入关。

但仔细读一下那段历史,吴三桂绝不是只因为一个女人而投降,他有自己的考量。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投降,引清军入关那都是不世之功,而吴三桂在归降清朝之后,又在清军南下的战役中屡立战功。南明的永历政权就是吴三桂剿灭的,永历帝也是被吴三桂给处死的。后来吴三桂驻守云南,替大清守着西南边疆。可以说吴三桂是归降的大明臣子之中,功劳极大的一个,应该是可以在《贰臣传》甲卷中留下姓名的。但为何整个《贰臣传》都没有吴三桂的名字呢?

三、吴三桂为何进不了《贰臣传》

这就不得不提到吴三桂在清朝时期的所作所为了。正是因为吴三桂功勋卓著,所以清朝自入关之后,册封了三个异姓汉族王爷,其中就有吴三桂,他被封为平西王,是三个藩王之中实力最大的一个,镇守云贵地区。远在云南的吴三桂渐渐在当地形成了一股属于自己的势力,可以说就是当地的土皇帝

吴三桂用人、用兵、用钱朝廷都不得干涉。而吴三桂养寇自重、拥兵自重,朝堂每年拿出大把的钱财养着他。渐渐地,以吴三桂为首的三藩已经成为清廷的心腹大患。年轻的康熙皇帝有了撤藩的念头。

面对三藩势力做大已成尾大不掉之势,康熙皇帝果断的开始了裁撤三藩。而吴三桂也趁机造反。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在康熙皇帝采取撤藩措施之后,果断的造反,很快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也群起响应,三藩乱开始

三藩之乱前后历经八年才被平定,战火蔓延了半个中国,可以说是生灵涂炭,给清朝带来了极大的损失。吴三桂前半生背叛明朝,三藩作乱背叛大清的时候却打着反清复明的口号,在自己身体快要不行的时候,他竟然自己做了皇帝,过了几个月的皇帝瘾之后才去世。这也真是够脸皮厚的。

也就是说吴三桂可不是什么贰臣,可以说是三臣四臣了,自然不能进《贰臣传》。而且康熙皇帝一直是乾隆皇帝的榜样,吴三桂可是把康熙皇帝给折腾得够呛,出于这一点乾隆皇帝也不能让他进《贰臣传》。吴三桂这样反复无常的叛臣,即便是再有能力,贡献再大,也是连《贰臣传》这种带有侮辱性传记的资格都是没有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