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拓边战争,汉武帝采取了这些军事改革措施!

 金色年华554 2017-11-26

我们都知道,汉朝经过几代的休养生息,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经济实力已非常雄厚。为了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和进行拓边战争的需要,汉武帝开始对军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拓边战争,汉武帝采取了这些军事改革措施!

汉武帝影视照

1、加强中央常备军。中央常备军是汉朝最重要的军事力量,汉武帝对其进行了加强,增设了期门、羽林两军,隶属于南军。期门、羽林两军士兵都是选自陇西、北地等六郡良家子弟善骑射、有材力的人,他们身份地位也较高,属于郎官,可以出守郡县或领兵打仗来得到升迁。赵充国、甘延寿、卫青等人都是出身羽林,后来通过功绩成为一代名将的。

2、创建七部已戍军。除了加强中央常备军,汉武帝又创建了屯骑、步兵、越骑、长水、射声、虎贲、胡骑等七部已戍军,每部大约千人,一共七千人左右,由各校尉统领。七校尉兵都统一于中垒校尉,故称八校尉,隶属于北军。八校尉的兵员主要是招募来的三辅地区的汉人和归附的少数民族,因此他们的战斗力都很强,所以八校尉是汉武帝直接控制的一支精锐部队。

3、增设左、右、京辅都尉。为了加强对京师守军的直接控制,汉武帝在京师内史地区中尉属下增设了左辅都尉、右辅都尉、京辅都尉,来分掌三辅,这样就达到了军权分散、相互制约的效果。

4、增设城门校尉。戾太子之变后,汉武帝又设城门校尉,来负责长安城门的警备,其士兵来自内郡,和宫城禁卫军遥相呼应,和调自三辅的北军相互牵制。

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中央常备军的力量得到了充实和加强,同时皇帝对中央常备军的控制也更加牢固了。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拓边战争,汉武帝采取了这些军事改革措施!

赵充国像

5、实行征、募兵并行制。在汉武帝之前,士兵的基本来源是郡县征兵的兵役制,征兵制可以实行的社会基础是国家有大批的自耕农。但到了汉武帝时期,由于土地兼并的剧烈发展,自耕农大量破产,他们或成为佃客,或成为流民,这一转变就破坏了征兵制的社会基础,但却为招募制创造了条件。随着这些政治和社会、经济诸多因素的变化,汉武帝在征兵制外,募兵制也开始推广。汉武帝多次募兵,招募的对象包括编户齐民、流民、刑徒和内降的少数民族。将流民招募为兵,一方面可以补充兵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社会上的不安定因素,而流民为了生计也愿意应募为兵。汉武帝时期,由于连年的用兵,军队减员十分严重,再加上汉代由于赐爵太多和享有免役特权的人越来越多,可征兵源也越来越少。而内降的匈奴者很多,他们精于骑射,是天生的射手,是非常好的兵源,汉武帝也就从这些内属的少数民族中招募士兵,既解决了兵源问题,又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募兵制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军事制度史上的一个重要变化,它是社会、经济变化的一个重要反映。募兵制是代替征兵制出现的,募兵制出现后,农民的兵役负担得到了减轻,但所募之兵是由国家养的,增加了国家财政开支,反过来国家肯定也会为此而加重农民的赋税。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和拓边战争,汉武帝采取了这些军事改革措施!

汉朝军队图

6、实行屯田制度。汉武帝时期,进行了大规模的拓边战争,因此对军粮的需求量是巨大的,农民上交的粮食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部队所需,再加上运输距离遥远,军粮供应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着军队的战斗力。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开始实行大规模屯田。屯田开始于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击败匈奴后,在朔方以西至令居屯田,屯田官兵一度达到五六万人。此后,随着战争的需要,上郡、朔方、河西走廊的敦煌、酒泉以至西域的轮台、渠要、车师、楼兰等地皆有屯田,屯田官兵最多时达到六十余万人。

屯田制度解决了边地军队的军粮供应问题,使军队的作战能力得以保证,使汉朝政府对西北边塞地区的控制能力大大加强。同时通过屯田,中原地区的先进生产技术也得到了传播,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