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外卖小哥和27万 互联网人的“有可能”

 学习雪雪 2017-11-27



第一次,我们把73位互联网人的学习成果变成了精美的展品,搬进北京五棵松凯迪拉克中心的一座能够容纳2000人的Live House。



这73份展品,此前一直默默埋藏在三节课站内由数十万用户共同创造的274638份学习作品中,如同其他274565份作品一样,从不为人知。


274638份作品,是另一种10W+,如果用A4纸把它们打印出来,将能够铺满近2个天安门广场;

274638份作品,背后是数十万个虽然同样投身于学习,但又有些不一样的家伙——他们相信的是:只有你能够把“知识”变成“能力”,才真正具备意义;

274638份作品,让很多人即便无法迅速月薪5万,却仍可一点点创造和发现了自己的许多可能。



274638份学习作品,总会有一些难以言说的东西特别打动我们。

我们相信,它们自然有着一些不由分说的力量。也许在你看来,它们很不起眼,但每一份作品背后,却真真实实篆刻着很多人的执拗、成长、骄傲与荣耀。


我们觉得,我们也有责任把它们当中蕴藏着的力量传递给更多人。

于是,经由层层筛选,其中的73份作品最终得以映入你的眼帘。



11月26日,包括互联网产品教父俞军老师、米果文化COO邱晨、42章经创始人曲凯、成甲、古典等互联网、学习等各领域超级大咖,与我们一同见证了这场前所未有的“有可能”互联网人学习成果展。



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昨天的五棵松凯迪拉克中心展览现场,我们还与上千人一同见证了一件让我们所有人都未曾想到,都被深深感动的事。

以下,请允许我们认真的为你介绍这份感动,以及这73份作品中的一部分。


必须要先说一个意料之外的感动和请求。


我们万万没有想到,在一场大咖云集的活动现场,引发最多人关注和让最多人感动的,竟然不是俞军、邱晨、古典等人,而是一位外卖小哥。

这位想做产品经理的外卖小哥,在11月26日下午来到“有可能”学习成果展的现场,与现场部分观众和志愿者进行了交流。并在现场47号展品《一个产品经理的命途多舛与涅槃》面前驻足良久,最后留下了一张纸条。


外卖小哥写道:

兄弟,你好。我是一位外卖小哥,我也想做产品。我的经历,和你很像很像。

我很佩服你已经做到了产品经理,我要向你学习,早日成为一个和你一样合格的产品经理。

加油。

XX小哥(前两个字看不清)


这位小哥和他留下的这张纸条,则引发了一系列朋友圈和微信群中的刷屏——



在此,我们有必要为你介绍一下外卖小哥驻足的47号展品背后的一些故事:

47号展品的作者叫@东海 。

他说,他迄今为止的人生,都写满了“打击”和“不靠谱”。

因为某些狗血且难以言说的原因,他先后做过油田零杂工,美甲店老板、餐厅服务生、酒吧酒保、地推销售、室内设计师,后来想做产品经理却求职处处受阻,依靠一份掺了水分的简历才第一次混进互联网公司成为一位产品经理。


来到三节课时,他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不用再通过“掺水简历”去换来一份工作,而是真正凭借自己的真正实力博得一份靠谱的工作。


然而,在三节课参与课程期间,他却又不幸集中经历了一系列变故,包括受到公司排挤、家人误入传销组织负债累累+突发重病被送进ICU、因为缺钱导致老婆跟自己闹离婚等,他也因此获得了轻度抑郁症。在这样的变故面前,他不知怎的突然啊有了一个执着——一定要获得这门课程的“优秀学员”。

然后,他在不到一周的时间里连熬了3个通宵,完成了所有课程作业,最终成功凭借自己完成的优秀的产品设计获得了梦寐以求的“优秀学员”称号——这个特别不起眼的荣誉,却在他人生最困难的时候,给了他最大的慰藉。

47号展品,就是他当时的作品之一。


现在,他则凭借自己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产出,已经为自己争取到了滴滴出行的面试机会。


(东海在自己的作品面前)


理解了@东海 的经历,你会更能够理解外卖小哥和他留下的那张字条为何让几乎在场所有人感动,为他打Call——这是两个相似的,同样是底层出身而又可谓改变自己命运的人之间所产生的共鸣。



甚至是,成甲老师也特意为他发了朋友圈。


并且,更加让我们意外的是,借由部分现场围观这位小哥的同学们的复述和整理,我们得知,这位“想做产品经理”的外卖小哥,在现场跟其他人还确实有过许多产品层面的交流,表达和逻辑都很清晰,甚至可以把自己的外卖订餐流程图很好地画出来。


(外卖小哥给现场人员画出订餐流程图)


然而,外卖小哥并未停留太久,他在现场驻留了大约40分钟后离去,仅有少量现场志愿者和观众与他进行了交流,很遗憾,我们没能留下太多关于他的信息。目前仅能知晓的就是——

  1. 他是一名想要做产品经理的外卖小哥;

  2. 他是通过使用了一张他的朋友赠予他的门票进入了我们的活动现场,但很遗憾我们现在尚未能定位到他的那位朋友是谁;

  3. 我们甚至没能找到一张他的完全正脸图,只能大约根据下图来判断他的长相。


我们尚不知道这位外卖小哥从何而来,但他的出现,或许是本次“有可能”学习成果展中最为亮眼的存在,也是真正意义上的“有可能”。

我们还没能来得及真正认识他。但我们已经对他充满了好奇和敬意。


在此,我们想发出一个呼吁,为了感谢他带给我们的感动,我们想要试图寻找昨天不知因为何种缘分来到我们“有可能”学习成果展现场的美团外卖小哥,如果有机会,我们特别想跟他聊聊,免费邀请他来参加三节课的产品经理系列课程。

如果有机会,我们想要跟他一起试试看,我们是否能够帮助他成为一名产品经理,真的能与他一起创造另一个“有可能”。


所以,我们也想请大家帮帮忙,帮我们扩散这则信息——让他本人或是美团的朋友看到,来试着帮助我们联系上这位小哥。




上面的请求讲完,接下来,请容我们再花些篇幅,继续为你介绍本次作品展中的一部分特别的作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相信我,它们或多或少都会让你有所触动。

以及,一部分现场驻足在这些作品前的人,也给我们分享了他们看到这些作品时的感受。


1.


“一个自命不凡、坚信自己将要改变世界,收藏了无数张小龙和乔布斯演讲的年轻人,也许最应该做的,就是先扎实写好一份产品分析报告。”


——第51号展品“一份来自网易的Offer”的作者@周欣


2016年10月,他还是一个自命不凡的应届生,坚信自己会成为改变世界的产品经理。他终日游走在各种产品论坛以及公众号,去各种平台搜刮各种产品的课程,张小龙、乔布斯成天挂在嘴上,直到现在,微信收藏里还躺着当年遗留下的几百篇产品干货以及张小龙8小时演讲的PPT。

然而,就算他做了这么多,秋招依然一败涂地。


100多天以后,他来到三节课做产品实习生。

再没有人陪他高谈阔论,他终于可以沉下心来学习,去认真做好用户调研、竞品分析等一系列此前他觉得不愿意做的事。

期间,他结合所学,写下一篇网易蜗牛阅读的产品分析报告,此后2天内,经由三节课推荐,这份报告传遍了网易蜗牛阅读的几乎每一个人。而他,也凭借着这份报告最后成功拿到了网易的Offer。


他说:机会会迟到,但你要相信,它一定会来。


来自驻足在51号展品面前的Y小姐说:

想起点往事。

2014年,还在上大学的我每天都过得松松垮垮,看起来好像很忙,忙着社团,忙着和室友勾心斗角,忙着刷综艺节目。

2015年的暑假,开始找实习。那天我记着阳光很刺眼,我面试了4家公司,却没有收到一个offer。


回学校的路上,在一个拐角处摔了一跤,想打电话告诉我妈,还是忍住了,一个人蹲在角落里哭了好久,然后站起来自己慢慢走回学院。后来一路跌跌撞撞,再然后进入了一家报社实习,每天要出外采访,穿梭于各个洪水灾后安置点中,没有实习工资,自己补贴实习。现在大四了,进入了一家靠谱的公司,和一群靠谱的人正在做着靠谱的事。


有时间回到学校的时候,都会在当时跌倒的那个地方静静地站几分钟,告诉自己:角落里哭泣的那个姑娘已经开始成长了,一切都正在变得更好。


2.


我经历过太多不顺利,以至于你可能很难理解,直到获得这一个“优秀”,我才能卸下包袱,相信自己还是可以做好运营,可以成功的。


——来自第48号展品“如何1000万终身学习者疯狂”的作者@趴趴


她有一段不那么顺利、有些颠沛流离的职业履历——最早,她做手机硬件的视觉设计,然后转成交互设计,再然后转去做了两年的展会项目经理,最后在2年前成为了一名运营。


这些破碎的职业经历中,从未有人系统指导过她,在工作中她始终像是被置身孤岛,想要找一个可以共同讨论问题的人也找不到。她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不确定,也充满了不自信。


即便是到了一个没人认识自己的课程中,她还是习惯性不自信——她觉得,在她参加的“互联网运营P3”课程的班级群里,其他人都戴着光环,而自己只是个弱鸡、小透明。直到后来,她在班级结业时终于拿到了“优秀学员”的称号。


她说,她很感谢三节课的作业,让她可以花大块时间对那些原本很朦胧的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她说,当她真的通过课程把那些特别朦胧、复杂和抽象的问题想清楚后,就像打通了任督二脉。


她说,“优秀学员”这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称号,对她其实非常重要——这第一次让此前工作各种不顺利,也缺乏信心的她第一次放下了一个心理包袱——从那时开始,她才第一次能够相信,关于运营,她是能够做好并能借此走向成功之路的。



现场驻足在48号展品面前的H先生说:

每一个人,在他们的职业生涯和生活中都曾经无比平凡过。在你没有那么强大的时候,有时,你总会特别需要一些特别的事来点亮自己,为自己注入能量。

这些事,也许在别人眼中,鸡毛蒜皮毫不起眼,但对你而言,它也许在某一时刻就成为了你的全部荣耀与骄傲,成为了只属于你的某种奇迹,照亮了你未来的许多可能。


3.


“凭什么,30岁的女人,第一选择一定得是’稳定’和’妥协’”?


——第30号展品“一个30岁女硬件工程师的焦虑与抉择”的作者@袁雪

现待业


她是刚刚步入30关口,进入职业生涯瓶颈期的女硬件工程师,此前一段时间,她在职业生涯的交叉口犹豫不决,徘徊许久。

有人劝她:30岁了,还是稳定一些好。她却想:凭什么,30岁的女人,第一选择一定是“稳定”和“妥协”?


她决定要转行做产品经理。而对于产品工作零基础的她,则把参加三节课的产品经理课程看作是自己的“正名”机会,她从第一天开始就希望自己可以在这个课程中获得“优秀学员”。


因为基础薄弱,她不得不在课程作业中投入更多的时间,即使辞职在家,很多次仍然需要为了完成好作业一直拼到深夜;因为作业挑战太大,她不得不外出到杭州旅游期间在西湖边还花了大块时间写作业……最后,她真的如愿成为了“优秀学员”。


她说,这是她自高考结束以来,第一次有如此强烈的兴奋感和成就感。


4.


“当原本自以为是的你看到一个更大的世界,你会为自己的见识脸红,为自己的自满羞愧,为自己的止步不前而惶恐。幸运的是,我在这里经历了这些。”


——第18号展品“1000块的慷慨”的作者@涂安娜

某广告公司,高级优化师


她原本只是一家广告公司的小透明,抱着一种将信将疑试试看的态度,选择参加了一堂课程,起初,她觉得自己牛逼闪闪,“尔等是谁”的内心戏时时上演。

然后,她偶然间翻到了她的同学们的资料,她发现,有人留美回国,有人身居总裁,有人精英进修,有人学霸转行……许多人都在自己的领域受人尊敬,担当意见领袖,年入百万依然空杯前行。

她羞愧,她脸红,她汗颜,她惶恐。于是,从此端正心态,认真投入学习。


而更未曾想到的则是,这堂课程中,她完成的所有分析、文案和作业,都恰如其分的在一次小米公司“米家有品”的背对背项目竞标中帮到了她。


8天,迭代7个版本PPT,凌晨2点和课程中的学长学姐讨论的不亦乐乎,也差点把指导她的领导逼疯……最终,她拿下了这个提案。而这次成功,则仿佛将她带上了一个没有刹车的成功列车,她在班级群内开始收到各种分享邀请,变得有一点点受人瞩目,公司的不少难点提案老板也开始点名由她负责,甚至她还连续拿下了4个大客户,在公司内成为了公认的提案小达人。


她说:我永远会感谢2017年的夏天,我对自己1000块的慷慨。


5.


“我觉得对象总是会有的, 工作总是会有的,都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对生活和所做的事情的热爱,倒是最难得的,我很幸运能在这里重新点燃很多东西,希望你也会。”


——第52号展品“狗粮吃吗?管饱”的作者@Victoria

某知名互联网大厂,品牌运营


她说,她后来很后怕,如果没有听别人的推荐,申请参加三节课的3.3计划,她现在会是怎样的状态。


3年前,她因为失恋,一周之内决定放弃美国的工作、住房和社交圈,回到上海。回来后,她放弃了几乎一切兴趣爱好与社交,投身于一份陌生的工作,只想通过工作了发泄一切。就这样,过了2年半。


参加三节课的3.3计划,是她的前公司老板作为政治任务安排给她的,让她上完后回去分享心得。

然后,她在3.3计划遇到了一群她称之为“神奇”的人,有人顶着超强的工作强度去刷马拉松,有人业余时间同时组织了5、6个社群还都玩得很投入,有人居然像打游戏升级一样享受着自己的工作。


更有趣的是,她还在课程的同一个小组中遇到了一个人,一个对她感兴趣的理工男,一个看到她不相信爱情,还试图通过产品经理的分析方法来一点点分析问题所在,试图打消她疑虑的家伙,并且,这个家伙还在一直试图点燃她对生活的爱和希望。


有一天,她终于说,想要做回自己原先的Marketing,但是担心现在转行,已经有些隔行如隔山。他说:试试呗。

然后,她接到猎头电话,换城市、换公司、换岗位、换行业。他陪同。

新环境中,她开始磕磕绊绊地重新学东西,但状态却已有所不同——她终于找回了自己心中久违的热爱。


她说:对象总是会有的, 工作也总是会有的,都没什么了不起。但是对生活和所做的事情的热爱,却最难得。

她说:感谢有幸在此遇见一群发光的人,重新点燃了很多东西。


6.


“我做好了一切准备,没想到,机会就真的会来。”


——第27号展品“一次学习,价值1000万元的可能”的作者@张慧

安徽智想合创公司,总经理


2016年9月开始,已有13年工作经验,时任一家信息集成公司研发负责人的她先后在半年内报名参加了三节课的“产品经理P2系列课程”和“产品经理P3系列课程”。

她万万没想到,这竟然带给了她一个全新的可能。


课程结束后,她所在的公司第一次接到一个要给一家外贸公司做一个在线购物网站的需求,而且要与另外两家供应商进行竞标。按照她的说法,这个时候,从对于用户的需求分析,对竞品的研究,以及对产品版本和未来运营办法的规划,三节课的课程内容几乎完全派上了用场。而她则用了三天时间——一天无眠,第二天工作到凌晨3点,加上第三天的竞标——最后在一场背靠背的谈判中拿下了这个客户。


而后,这次项目胜利,也让她的老板发现了当地外贸企业在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的广泛需求,于是,经由更多深入的讨论和交流,老板拉着她一起创办了一家专为外贸企业提供信息集成服务和解决方案的公司——也就是她现在供职的智想合创公司。

截至今日,她们的新公司,已经获得了近千万元融资。


直到今天,回忆起这次课程为她带来的可能,她仍然感慨不已,觉得有几分不可思议。她说,也许这就是机缘到了。


7.


“你生命中能让你铭记回味良久的荣耀时刻是什么时候?对于我,就是现在了。”


——第22号展品“60天,运营小白到运营经理速成揭秘”的作者@张代奎

一亩田,运营经理


2014年,他到一亩田面试销售,却阴差阳错成为了一名运营——当时,他连什么是“运营”都还不知道。做运营的头一年,他发公号、管群、做投放、做APP上架和商务对接……在接近于“打杂”的状态中,他陷入了运营人最常见的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方向在哪里,也不知道该如何规划自己的工作。


2016年底,他万万没想到,一堂课程竟然成为了他职业生涯的一个转折点——他的老板向他安利了三节课的课程。于是,在参加过三节课的“互联网运营P3”课程后,他实现了一系列出乎自己意料之外的成就,说到这里,他还兴奋的给我们拉了个List:

  • 用户内容生产数量提升3倍 

  • 特定用户活跃人数提升5倍

  • 单次活动用户分享次数接近8w

  • 7天获得新用户接近14w 

  • 单次活动页面浏览次数接近450w

  • app整体货品查看次数提升10%

  • 上完P3后,60天内,从一个原本只能执行打杂的小白成为了一条业务线的负责人


他说: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些对于别人可能无足轻重,但对于自己却意味深远的时刻。对于他,这个时刻就是现在。



8.


“你不会懂的,一个连续闯过滴滴出行3轮面试的经历,对一个高中肄业的人来说,是多么不可思议。”


——第8号展品“高中生肄业逆袭宝典”的作者@王乾

某上市公司,运营


他高中肄业,从高中休学后折腾5年,开过连锁店,做过校园代理,卖过考研资料、驾校陪练、留学课程,做过会员运营……总之,在工作上,他是典型的野路子出身,没有学历,没有经受过系统学习与训练,也没有人带过他。 


在很长时间里,他对自己的人生轨迹预设,就是自己做些小生意,混迹于各种二三流的中小公司,然后……他也不知道自己的将来会有些什么。


2016年年底,机缘巧合下,他参加了三节课的互联网运营P3系列课程,这成为了一次始料未及的经历。用他的话说,这次课程,让他有一种“得见洞天”的感受。

P3学习结束后,他结合课程内容和作业,做了一份关于滴滴顺风车业务的分析,把它连同一份简历投给了滴滴出行。


然后,从未想象过自己能够有机会进入那些声名显赫的大公司的他,以一个高中肄业生的身份,神奇的经历了2个岗位的3轮面试。


最后,虽然他还是遗憾的与滴滴的岗位失之交臂,但他却成功拿到了某知名大型零售商+某上市公司的offer,并最终入职。


现场驻足在第8号展品面前的G先生:

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上名校,一路都走的特别顺。总是会因为当时的认知、家庭等不由自主的因素错过了在正确时间做正确事的时候。

但,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马云、马化腾,只要能比过去的自己更好,就是最大的胜利。



后记:

上面这些,只是73份作品中的一部分,这里再次附上一些现场的作品图。由于篇幅所限,我们无法在此一一展现它们中的全部,也无法让你完整看到每一幅作品的内容。



最后的最后,让我们试着总结一下,如果有些什么是我们想要通过这个学习成果展想要传递的,那或许是:

学习,是一件美好和充满力量的事,也许并非每一个人都真的能够通过它迅速改变命运,但你可以相信,每一个人却都能通过它照亮自己。


以及,在当前这个“学习”已经泛滥和廉价得有点儿变味了的时代,我们也有必要再特别强调:真正的“学习”从来就不应该只是简单的“Kill time”式的消遣,只有当你能够付诸行动,能够把“知识”变成能力和产出的时候,它才带来价值和意义。


感谢每一个在这个时代还愿意认真对待“学习”的你。感谢每一个在“学习”面前还有所坚守的人。感谢因“学习”而带来的所有触动。

以本次“有可能”互联网人学习成果展,向你们所有人致敬。

是你们,让“学习”两个字充满可能。(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