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翰卿临证语录辑要~病机挈要(语录)

 秦岭之尖 2017-11-27

病机挈要(语录)

——燥证,喻氏谓属热,沈氏讲属凉,其实,他们所说到的都是燥证的一个方面。故吴鞠通、俞根初都指出,燥有热燥、凉燥之分。其机理喻以蒸笼,如水火不偏,则薰蒸而无燥;如火盛水少,则无气为热燥;水多火微,蒸不起气来为凉燥。临证必须有此两种概念,则易分析,但仍凭见证为依据,方能无误。

——四损者,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是也。杨栗山所谓气血两虚阴阳并竭是也。大劳、大欲、大病、久病、老人、产后、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是其因。气虚者,真气不足也,其证气不足以息,言不足以听或欲言而不能;血虚者,真血不足也,其证通身痿黄,两唇刮白或素有失血之证;阴虚者,真阴不足也,其证肌肤甲错,五液干枯;阳虚者,真阳不足也,其证厥逆,下利,肢体畏寒,口鼻气冷。单虚者单治,兼虚者兼治,虚而兼寒者温而补之,虚而兼热者清而补之,虚而兼实者须审其标本、先后、缓急、多少随机而治之。

——仲景说: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巳至未就是北京时间上午九时至下午三时。 这个时间正是阳气最盛的时间。太阳病本来是风寒损伤了卫阳的证候。故遇阳盛的时间卫阳有所帮助,故能自愈。我的看法这不是绝对的,不可完全依靠,只可作为治疗本病的有利条件之一。

——虚热证是虚而兼热,或兼火的证候,亦称之为虚火,非单指阴液不足,阳气相对偏盛的虚性亢奋病理状态。其形成,或因虚而生热,或热久致虚,或体虚兼患热证,临证证候与火热证相同,其主证为烦热、口渴喜冷饮,但服清凉泻火药不效或反加重,只有用滋阴养血生津,引火归原,或甘温除热之法方效,如伤寒后期竹叶石膏汤证、阳明经病人参白虎汤证,口糜龈烂之甘露饮及十味地黄汤证,咽痛之养阴清肺汤证等。

——头不痛项不强,便知非太阳证;但头痛不项强也非太阳证,如项强痛反不恶寒,脉不沉,不可谓非太阳病,太阳病以头项强痛为提纲。

——结胸是伤寒误用下药而成的胸腹硬痛的证候,分为大、小、寒、热、水、血、痰、食八种。其中胸腹不按自痛,按之更痛者为大结胸;心下按之则痛,不按不痛者为小结胸;兼不热、不渴,小便清白为寒结胸;兼烦渴便闭为热结胸;兼怔忡,头汗,无大热,揉之有水声为水结胸;兼漱水不咽,喜忘如狂,大便黑,小便利为血结胸;兼脉滑喘嗽为痰结胸;兼气口脉大为食结胸。

——谵语郑声都是狂言妄语,胡说乱道,神识不清的证候,但气粗声高者为谵语,多系实邪;气微声低,呢喃重复不休者为郑声,多系虚邪。仲景云:“实则谵语,虚则郑声,郑声者重语也”就是这个意思。

——人参白虎汤之“背微恶寒”、“时时恶风”,非谓之表不解,乃因内热太盛自觉室温较低而有背微恶寒或时时恶风之感觉。

——多眠睡,是指睡眠的时间过多过长,在病理方面有两种情况:一是神志清醒没有发热和其它痛苦的多眠睡,乃精神不足的具体表现。这种现象多发于患病之开始及病后尚未复原时期;二是神志昏迷兼发热证的多眠睡,多系热邪太盛,脑神经被困的现象。

——饥不欲食,这是厥阴病乌梅丸证上热下寒的一种症状。胃中有热故胃神经兴奋而饥,肠中有寒故肠神经抑制而不能食。

——胸背腰痛,皆有因痰者。痰者,痰饮也,为水湿不能吸收所致,脉多带滑象。同时,痰饮在胃即呕,在上则眩,在心则悸,在背则冷,在胁则胀,在肺则咳喘,在胸膈则满闷短气,郁于筋络则麻木偏枯。若忽患腰背胸胁牵引痛,走而不守者,即可考虑痰。但痰与风要加以鉴别,从体质上、脉象上和患者每感痛处有寒凉重着的感觉等,稍加留意,不难辨认。

——子宫颈癌,前人文献上没有这一病名,从类似症状分析,其原因不外七情郁结,损伤肝脾,气滞血瘀,湿热下注几个方面。曾观察过,每因忧郁愤怒,常致出血增多,血虚体弱,常使病情加重,病期延长。治法不外补虚、解郁、逐瘀、解毒散结诸法,黄芪、乳没、昆布、海藻、血竭、雄黄、蜈蚣等均可酌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