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学:手三里

 山东中医竹林 2017-11-27



01

穴名


手阳明大肠经 

穴名:手三里


拼音:shǒu sān lǐ


归经:

手阳明大肠经


出处:

《针灸甲乙经》



02

穴名解



手即上肢,三为数字,

里乃居也,

此穴居上肢肘髎穴下3寸,

故名手三里 。

手是上肢之泛称。

三,数名。

里,似有三穴之意,大肠 与胃,同属阳明 ,

在肘膝之下各有三穴,其名亦同。

即在肘前 有本穴及上廉 、下廉 ,在膝以下有三里、巨虚上廉 、巨虚下廉 。

《黄帝内经 素问 》言:“天枢 之上,天气 主之;天枢以下,地气 主之;气交 之分,人气 从之,万物由之。”天地万物主从之气,得其中和之宜,则生长 成藏各得其用。失其中和之宜,则交通不表,风雨不节,人物即因之生病。三里之穴,能治上中下三部 之病,故名“三里”,以其功用而得名。

  本穴在臂,故名“手三里”。本穴定位,多谓曲池下2寸。若于曲肘尖 处量之,则为三寸,故名“三里”。 


别名:

三里《备急千金要方 》、

上三里 、

鬼邪 。



03

标准定位



手三里在前臂背面桡侧 ,

当阳 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 下2寸。


取法:

侧腕屈肘,

在阳溪与曲池的连线上,

曲池下2寸处取穴。



穴位解剖


手三里穴下为皮肤 、皮下组织 、前臂筋膜 、桡侧腕长、短伸肌、旋后肌。有桡侧返动、静脉 的分支。神经 分布 同温溜 (分布着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深支。)。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由皮肤经皮下筋膜,穿前臂筋膜,入桡侧腕长、短伸肌,在桡神经深支的外侧,针可深低旋后肌。以上诸肌均由桡神经深支支配。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深层有桡神经深支经过,并有桡神经肌支和桡侧返动脉 分布 。

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深支,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


功效与作用


手三里有通经活络 ,清热明目 ,调理肠胃 的作用 。

手三里有调气 血,疏经络 ,和肠胃作用  。

手三里为手阳明大肠经穴 ,近于肘部合穴 位置,“合治内腑 ”,主要用于大肠腑病和经脉 病的治疗,如腹痛 、腹泻 、痹证 、麻木 、偏瘫 等 。

手阳明经筋 绕肩胛 ,夹脊 ,所以也可用于肩背痛 的治疗 。



主治病症:

手三里主治肘臂疼痛 ,肢瘫痪 麻木,上肢不遂,上肢神经痛,中风 半身不遂 ,肘关节 周围软组织损伤 ,腰背痛 ,颊肿,瘰疬 ,腹痛,腹胀 ,腹泻,霍乱 ,吐泻,齿痛 ,三叉神经痛 ,失音 ,喉痹 ,咽炎 ,眼目诸疾,胃炎 ,消化性溃疡 ,瘰疬等。


配   伍


手三里配颊车 治颊肿 。

手三里配中脘 、足三里 治溃疡病  、腹泻 。

手三里配天井 、少海 治肘挛不伸  。

手三里配温溜、曲池、中渚 、丰隆 ,有利咽 喉,清邪 热作用,治喉痹不能言。

手三里配臂臑 、曲池、外关 、合谷 ,治上肢不遂 。

手三里配肩髃 、合谷,有调理肠腑作用,主治腹胀,吐泻。

手三里配肾俞 、委中 ,有通经活络作用,主治急性腰扭伤 。


04

刺法

直刺 0.8~1.2寸 ,

局部有酸胀沉重感 ,

可向手背 部扩散 。


05

灸法



艾炷灸或温针灸 5~7壮,

艾条灸10~20分钟。


手三里在关节附近,禁用直接灸 。



06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肠痛时寒,腰痛不得卧 ,手三里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治手臂不仁 ,肘挛不伸,瘰疬。

《杂病穴法歌 》:手三里,治舌风舞。

《针灸大成 》:主霍乱遗矢,失音,齿痛,颊颔肿,瘰疬,手臂不仁,肘挛不伸,中风口僻 ,手足不遂。

《席弘赋 》:手足上下针 三里,食癖气 块凭此取。

《杂病穴法歌》:头风 目眩 项捩强,申脉 、金门 、手三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