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衍和尚,不图功名利禄,也不要女色钱财,为何要跟着朱棣造反?

 思明居士 2017-11-28

导读:

姚广孝(1335年-1418年)法名道衍,长洲(今江苏苏州)人。明朝政治家、佛学家,文学家,靖难之役的主要策划者,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

正文:道衍和尚,不图名不图利,不近女色,为什么跟着朱棣造反呢?

说起这事,还得从头讲起。我们都知道,朱元璋小时候当过和尚,那是因为家里穷,没办法的事。

姚广孝家里是开中药铺的,俗语云:除了劫道,就是卖药。所以姚广孝当和尚不是因为穷才出家的。

唯一的解释就是兴趣爱好了吧。也许是朱元璋称帝之前做过和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于是十四岁那年当了和尚,法号道衍,字斯道。跟着一个老道学习阴阳五行之术。

我们看少林寺都知道,大和尚一般慈眉善目,口念阿弥陀佛,爱惜飞娥纱罩灯,但道衍长的却与众不同。

有一次去嵩山寺游玩,一个相士对他说,你这个和尚太奇怪了。长一双三角眼,走起来像生了病的老虎,生性嗜杀。以后一定是帝王的爪牙。姚广孝听了大喜。

还有一次,道衍路过一座寺庙,他不是诵经念佛,而是赋诗怀古,一个和尚听了说,这是一个和尚做的事啊,姚广孝笑而不语。

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觉得道衍也不过就是个愤世嫉俗的和尚,最多就是做个“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不留”的另类。

但世事弄人,道衍的转机出现了。

马皇后去世,朱元璋全天下找得道高僧给皇后诵经祈福,姚广孝跟着燕王朱棣在北京念经。没事干就去燕王府串门,也不知道说些啥。但从此和燕王混了个脸熟。

朱元璋死后,建文帝即位,削藩,朱棣求计于道衍。

朱棣说出了一个对子:天寒地冻,水无一点不成冰(繁体字“冰”字是水字上有一点)姚广孝早就明白了他的意思,(“冰”字和“兵”字谐音,)朱棣就是说:想造反没一点兵咋办?“国乱民穷,王不出头谁做主”?姚广孝随口吟道。

姚广孝的意思是说,燕王你不出头谁出头啊。两人心领神会。

朱棣又问:“民心向他,咋办呢”?‘’管什么民心不民心的,我只知道天道”。于是,朱棣开始偷偷募兵,准备造反。

但在以“清君侧”的口号起兵时,天突然狂风大作,吹落了王府房顶上的青瓦,众人皆惊。

道衍不慌不忙说,吹落青瓦是老天让咱们换红瓦。(皇宫都是红色琉璃瓦)吉兆!众将士才松了一口气。

由此可见,道衍对朱棣发动的靖难之役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后来也是他为朱棣出谋划策:“收拢五指,攥紧拳头,不及其余,攻其要点――南京。果然,经过4年的拉锯战,最终以朱允文火烧南京城而人间消失。朱棣夺了侄子的江山。

道衍作为一个和尚,本应慈悲为怀,他反其道而行之,怂恿朱棣大开杀戒。难道他图名,想让别人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花翎。

接下来他的做法否定了这一切,在朱棣论功行赏时,无疑道衍居首功,朱棣和他说话,不叫名字而叫少师。赐他高官他却不就。

是不是障于和尚身份有所不变便呢?朱棣让他还俗他又不肯。给他一栋房子和两个美女他也不要。每天住在寺庙里,上班穿工作服,下班换僧衣。所得财物全部散给亲戚朋友。

这就奇怪了,人都有所追求,或名或利或私欲。道衍难道不食人间烟火?难道只是为造反而生?

后来他的姐姐解开了这个谜。到了老年,道衍苦心作著,写了许多反对先贤的文章,他姐姐有些不解。于是偷看了他的文章。

道衍虽然对先贤有些质疑,但对春秋时鲁国大夫叔孙豹写的“立德”、“立功”、“立言”十分崇拜,视为自己的“三不朽”名言。“立德”,即树立道德;“立功”,即建立功绩;“立言”,即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言论。

人有四种需求,姚广孝追求的是最高一种,实现自我价值。也就是我们古语说的立功。

(撰文:秉烛读春秋,欢迎点评加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