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被锯掉的门槛

 娄旭在玩儿 2020-10-24

                       

在紫禁城的后宫一带

经常会发现 

宫门后两个石架上

横担着一根粗粗的木头

很多游客看到它们

都会错认为是门闩

其实

它们是大门的门槛

                       

门槛是建筑上大门的一种装置

为的是区分内外

缓冲步伐阻挡外力

还能挡风防尘防水

又可把各类爬虫拒之门外

在中国的风水学说中

门槛更是具有阻挡外部不利因素

和防止财气外泄的作用

                       

所以紫禁城内所有的大门

原来都设有门槛

那么

好好的门槛为什么被拆掉了呢

                       

这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人

那就是末代皇帝溥仪

他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

也是紫禁城的最后一任主人

他住在紫禁城的大部分时间里

只是一个空有头衔的皇帝

因为外面已经是民国了

这位小皇帝在黄圈子里

也就没那么守祖宗规矩了

                       

1922年12月溥仪大婚

他的堂弟溥佳

买了一辆自行车作为新婚贺礼

(此事曾被附会到庄士敦身上

其实溥佳才是始作俑者)

溥仪看着自行车特别新鲜

马上就开始练习起来

许多朝臣和太妃都劝溥仪不要骑

一是不尊重

而是怕摔了

可溥仪就是不听

而且兴趣十足

没练几天就会了

自此还就迷上了自行车

命人采购了几十辆各种名牌的自行车

不仅自己成天骑

还教皇后婉容骑

玩儿得不亦乐乎

                       

可是宫里重门叠户

每过一门都要被门槛所阻

必须下车搬过

这让溥仪很不爽

他就下令把这些门槛都锯了

这下又引来更强烈的反对

理由很充分

锯门槛是会破坏了风水的

可溥仪不管这些

执意让人锯掉了门槛

这下子骑车可就通行无阻了

                       

不过办事儿的人还是留了个心眼儿

没有一锯了事

而是把锯下来的门槛两端做了榫头儿

门框左右的残根上凿了卯眼

这样

溥仪不骑车的时候

就可以把门槛装回去

晚上关门时也可以严丝合缝了

                       

故宫建立博物院后

主要通道的大门都被改造成了活门槛

这样既可以便于车辆的通行

又可以保证关门后的严密

可谁能想到

这样一个聪明的设计

实际上是源于末代皇帝溥仪的任性和淘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