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品读当代画家唐志珍的绘画艺术

 布衣乐乎张兴明 2017-11-28

【艺术简介】

唐志珍,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省美协会员,首都书画院理事,中国书画报特聘画家。

当代美术家网高级艺术顾问中国艺术入展中国美协举办展览(权威)

2015年1月《板桥之情》(170x230/cm)入展中国美协“丹青扬州大赛”,获优秀奖;

2015年2月《庭院悠悠》(170x230/cm)入展中国美协“泰山之尊”全国中国画、油画作品展并被收藏;

2015年《百灵来朝》(170X230/CM)入展中国美协“翰墨齐鲁”中国画作品展并收藏;2015年《黄山上的新农村》(170X230/CM)入展中国美协“中国梦·黄山魂”全国山水画作品展并收藏;2015年《幽兰自芳》(170X230/CM)入展中国美协“高洁品性--兰蕙人生”全国中国画作品展。2016年《舞秋风》(170X230CM)入选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丝绸之路。

2016年《凝聚》(190X210/CM)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丹青扬州第二届中国花鸟画展全国23名。

2016年《景秀黔南玉兰香》(170X250/CM)获中国美协主办-同心筑梦优秀奖!

唐志珍:艺术没有捷径,只有勤奋

壮丽的山河,皑皑的白雪,亭亭玉立的荷花,形态各异的小鸡……在唐志珍的眼里,这些都是她的创作灵感。画画,是54岁的唐志珍痴迷到骨子里的爱好。她用自己的执着和拼搏,描绘出追逐梦想、永不言弃的动人画卷。正如她所说,艺术没有捷径,只有勤奋。近日,中国美术家协会公布了2016年度新入会人员名单,唐志珍也在其中,她也因此成为泰州地区首位加入中美协的女画家。

兴趣广泛热衷绘画

记者见到唐志珍时,她正在专心致志地画荷花。手中的笔或提或转,一朵朵莲花就跃然纸上。从她专注的神情里,感受到她对画作的自信和深情。

暑假两个月,唐志珍从北京回到兴化的家中。她的行李中被她当做至宝的除了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的各类获奖证书外,还有她用心画的每一幅画——部分是半成品。一间小画室被挤得满满当当,浓郁的墨香弥漫在屋里。地面上大大小小的毛笔和颜料盘,各种尺寸的宣纸整齐地叠放在柜子里,墙边、沙发上、座椅上,也零星地放着三五幅完成的作品。

初见唐志珍,一头蓬松的短发,衣着、饰物散发着艺术气息,霸气中透着一股大侠风范,与人交谈时轻声慢语,始终带着微笑,又感觉她是个温婉的女人,无形中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刚刚坐下,唐志珍便递来一杯咖啡,她靠着一把软质椅子坐着,细细讲述她学画的心路历程。

5岁时,唐志珍学过杂技,后来又学过芭蕾舞和声乐,可谓兴趣广泛。高中毕业后,她考进了食品公司。一向有个性的她,不甘心成天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9岁那年,她经常看电影,正片放映前的加影片,会播放一些与画家有关的纪录片。文艺女青年唐志珍因此迷上了绘画,开始了与绘画相伴的人生之旅。

拜师学画培训学生

唐志珍曾经拜市文化馆的徐祖德为启蒙老师。白天,她背着画夹到轮船码头写生,晚上,她把白天作画的心得写下来,连同写生作业一起交给老师看,开始接触相对规范的美术学习和指导。

在上世纪80年代,拿着画夹在外写生是件稀罕事。唐志珍每次在码头画画,都会引来不少人围观。在码头作画的这段时间,也让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变得强大起来。学画初期,画出来的作品难免不尽如人意,有些人看后会说一些刺耳的话。一开始,唐志珍听了会尴尬和失落,慢慢地她就不再理会了,只顾专心画画。上世纪90年代初,在徐祖德老师的鼓励下,唐志珍考取了南京艺术学院国画班,师从南京著名山水画家张文俊老先生和著名画家李可染侄子李海陆先生,专门研习李家山水,后师从江宏伟学习工笔花卉。

毕业后,唐志珍曾留校当过助教,后又辞职在高邮办过外国语双语学校董事长。最终,她决定回兴化开办美术培训班,既能解决生计又能兼顾绘画创作。这一办,就是27年。在这期间,唐志珍结合每年高考艺术类的考试要求,不仅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帮助了无数学生跨进艺术院校的大门。不少学生对她心存感激,至今仍与她保持联系,闲暇时微信里唠嗑几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她没有放弃国画、油画的创作,大量的练习为她打下了深厚的造型、色彩等方面功底。

放手一搏北漂深造

“做一个纯粹的画家”一直是唐志珍心底的梦想。2014年,她关停了开办27年的培训班,只身一人来到北京人民大学艺术学院苗重安导师班学习,全身心投入冲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资格的学习中。

北漂生活艰苦而充实,为了节约生活开销,她住在离学校很远的地方,每天赶地铁、走路就要花去3小时的时间。这些苦在唐志珍看来都不算什么,一旦沉浸在绘画的世界,吃碗泡面,拼凑几张椅子睡上一小会儿,都是常有的事。“父亲是一名军人,大概我骨子里天生就有一种不服输的韧劲。”唐志珍说,梦想是不分年龄的,认定目标就要持之以恒地去完成,半途而废是最要不得的。

有一次,班里的同学都去看音乐会,只有她一人留在教室里画画,一个下午五六个小时的时间,她勾了一张40平方米的画稿,而别人需要五六天的时间来完成。也就是那次,她的大拇指得了腱鞘炎,按下去就上不来,为了不影响作画,她就想了个办法,把大拇指裹上纱布再用胶带绑起来,坚持画了两个月,最后才去做了小针刀手术。

说起自己第一次投稿的经历,唐志珍记忆犹新。2015年,唐志珍的两幅画作都入围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悲鸿精神”和“丹青扬州”两场大赛,这都是她第一次投稿。

在丹青扬州第一届中国花鸟画展大赛中,她投的作品《板桥之情》竟然获奖了。“当在电脑上看到我名字的时候,简直不敢相信,血压蹭地就上去了,还被送到医院抢救了。”在北京的第一年,唐志珍收获了5个全国性奖项,一个获奖,四个入选,而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需要两张获奖作品,当时的她离中国美协会员只有一步之遥了。说来也巧,她的第二件获奖作品《凝聚》也是来自“丹青扬州”大赛。这张画获全国第23名,也就是凭着这次获奖,唐志珍正式成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成为我市乃至泰州地区首位加入中国美术家协会的画家。

让唐志珍遗憾的是,在接到正式入会通知的前二天父亲去世。“如果父亲能知道我的梦想成真的话,一定会替我高兴的。”

画笔不辍墨彩交融

一幅画,往往是作画者对“美”的直接表达方式。“工笔画、写意花鸟、泼彩画,我都画过。”唐志珍一边展示她的作品,一边介绍每一幅画的类型和特点,她已经不记得自己画了多少画,只知道画画是她停不下来的一件事。

每天不画,唐志珍心里就像少了一点什么,只有拿上画笔,铺上宣纸,才觉得心情舒畅了。“只要有时间我就拿起画笔练习,有时候朋友叫我出去玩,我都觉得那是浪费时间,不如自己安静地画几个小时画。”唐志珍说,画画要有好心情,遇到不开心的事,她就会玩些手机休闲游戏,或者在全民K歌里录上几首歌,把她最好状态的时段用在画画上。对于身边偶然出现的人或物,唐志珍都爱随手画一画。不管是在火车站候车大厅,还是在飞机场的候机大厅,等待的时间都被她用来练习速画,一支钢笔、一张纸,几分钟的功夫,人物头像跃然纸上。

唐志珍冲击国展并获奖的都是2米×2米以上的大尺幅工笔画,之所以能驾驭这么大尺寸的作品,与她多年坚持造型训练、坚持创作密不可分。第一幅获奖作品《板桥之情》,画面以板桥故居内一景、植物、火鸡、小鸟为主要元素,火鸡并不是一个传统的表现元素,唐志珍却喜欢画它。她说,火鸡的造型优美且色彩浓艳,尤其是火鸡那火红的鸡冠,就如同她内心永不熄灭的艺术之火。《板桥之情》巧妙地将古典建筑、植物、火鸡等看似毫无关联的元素组合在一起,传统元素与现代元素的有机融合,让这幅作品体现了传统中国画鲜明的时代精神和现代审美情趣。

《舞秋风》是入选的第一张现代女性的工笔人物画,高2.3米。我的投展作品一般都是2.3米,只有贵州的人物画高是2.5米。玉兰树下三位妙龄都市少女正在互相拍照。人物线条全部用白线勾出,从女孩的衣服到饰品,都是以细节体现每个女孩的性格,尤其是将她们的娇羞表情表现得细腻而有深意。

【记者手记】“唐老师,您的手指是划伤了吗?”“不是,用帮贴把大拇指和中指裹紧了,才能握笔画画。”与唐志珍聊天,记者总是称呼她为唐老师,不仅折服于她的画技,也被她的励志故事所感动。看着她将帮贴慢慢撕下来,才发现她的中指已经变形,大拇指也做过小针刀手术,心中不免有些心疼,忍不住对她说:“唐老师,您现在要好好保护手,适当休息一下。”“习惯了,一旦全身心地投入画画中,根本想不起来手指的疼痛。”

正如一些资深书画家点评唐志珍的作品所说,她善画山水,既有前人技法,又有自己独特的功力和表达形式,主要取决于:第一,她有生活感受,只要有时间就外出采风,在亲近大自然中取舍构图。第二,她笔墨娴熟,运用自如。如在作品《过尽盘山险》中,她在侧峰中加了泼墨,使整个山峰显得雄厚而挺俊,皴、擦、点、染无不恰到好处。第三,她有扎实的素描功底,又能将西方绘画中讲究的光学、明暗表达很好地运用到自己的画作中,达到中西合璧的完美功效。第四,她善于布虚。庄子云:“虚则静”,虚乃是内心一种修炼功夫。画作中曼妙的云雾,飞泻的瀑布中,都虚实有度,动静相宜。欣赏唐志珍的画,是对心灵的洗涤,有一种至纯至静的美感。

唐志珍说,创作的过程是枯燥的,出成果的时候又是兴奋的。平常,她会注意积累好的创作素材,大部分是她外出采风时拍的风景、人物照片。每次画画下笔前,她都会从自己搜集的一大堆图片中,筛选出较好的元素,再将每个元素巧妙地重新组合。“画画是极其耗费体力、脑力和耐力的活儿,在造型和色彩上都需要构思,比如人物画,哪怕是衣服上的花纹,背包上的钥匙扣,都会甄选半天,直到自己满意为止。”唐志珍说,每张画的背后都应该有一个故事,从画的内容看,各种元素搭配而成的整体,总能连贯成一个动人的故事,这就是“思想性与艺术性并重”的理念。

说着,她便打开手机相册,向我介绍今年3月份创作的水墨画《峨冠凤彩》,画中有5只大鸡和9只小鸡,每只鸡的形态各不相同,仿佛有着各自的内心世界,色彩有特别鲜艳的突出部分,有的鸡只露出了头或者半只身,周边再配上葫芦等植物。唐志珍解释道,这是一种“遮”的手法,体现的是一种残缺美。这幅作品,获得了由中国书画报与燕京书画院联合主办、华夏之星中国书画人才海选活动组委会协办的“第二届中国画金鸡奖颁奖典礼暨获奖作品展”的金鸡奖提名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