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苦,是一种广泛而复杂的人类感受。可能是身体上的,也可能是心理上的。 化疗是一种常用的治疗癌症的方法,但是化疗药物属于细胞毒药物,或多或少有一些副作用,给患者带来痛苦。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和脱发等。 拿恶心呕吐来说,中国抗癌协会和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的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指南(2014版)指出,按照发生时间化疗所致恶心呕吐通常分为急性,延迟性,预期性,爆发性及难治性5种类型。急性恶心呕吐一般发生在给药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并在给药后5~6小时达高峰,但多24小时内缓解。延迟性恶心呕吐多在化疗后24小时之后发生,常见于顺铂,卡铂,环磷酰胺和阿霉素化疗,可持续数天。预期性恶心呕吐指患者前一次化疗经历了恶心呕吐后在下一次化疗开始前即发生的恶心呕吐,是一种条件反射,常伴焦虑、抑郁等。爆发性呕吐指即使进行了预防处理但仍出现的呕吐,并需要进行“解救性治疗”。难治性呕吐则是指以往的化疗周期中使用预防性和/或解救性止吐治疗失败,而在接下来的化疗周期中仍然出现呕吐。 而化疗本身对患者的心灵也是一种煎熬,而这种痛苦不亚于化疗药物带来的不良反应的痛苦。 “什么化疗药物更适合自己的病情?选择原研药物还是进口药物?治疗需要多久?治疗费用太高了怎么办?用药后是否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化疗后还能活多久?如果化疗一段时间没有效果是否要放弃治疗?……” 就像没办法评论哪种疾病的患者相对“快乐”一样,作者在这儿也无法准确给出化疗哪个阶段最痛苦的回答,没办法比较是不是化疗初期的患者就比中期更痛苦之类的。 但是作者希望每一个开始化疗或者其他治疗手段的肿瘤患者都直面自己的病情,能充分的理解自己的病情,做好长期抗争的心理准备,谨遵医嘱,定期去医院检查治疗情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去保持一个正向的好心情。 关注“医学慕课”头条号,更多健康问答轻松看 |
|
来自: 小五zlsmeex53x > 《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