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观点】为什么现金贷36%利率红线是合理的?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7-11-29

作者:董云峰

来源:新金融琅琊榜


这个标题会不会招骂呢? 

开门见山。这个红线有必要,并且基本合理。现金贷市场本该是大玩家的天下,无资质、无技术的小玩家原本就不该存在,监管套利与市场乱象该终结了。 

依然要先声明,这里的现金贷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指的是面向个人的、无消费场景的互联网小额无担保贷款,市场主体既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也包括腾讯、阿里等科技巨头,还包括为数众多的各类现金贷平台。 

关于我对现金贷的看法,在前阵子的《现金贷并非魔鬼,无论你多不喜欢趣店》一文中做过阐述。 

这个红线的来由,主要是根据2015年9月开始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为什么说现金贷36%利率红线是合理的呢?我就说四点。 

1红线过低会让现金贷行业无法经营吗?

当然不会。 

一些人声称36%红线过低,会让行业里大部分平台无法经营下去,这意味着成百上千家企业的退出。 

他们说,现金贷服务的很多蓝领人群,信用资质比较差,从风险定价来说,36%利率红线太低,无法覆盖风险成本;他们还说,不应该按照年化评判利率高低,因为现金贷普遍期限很短,应该按日设定标准。 

好吧,看上去你们说的都对,然而我一句话就能噎死你们:你们不行,别人行啊。 

36%红线怎么就低了?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们一直都在红线之内,不照样活得好好的?腾讯微粒贷和蚂蚁金服借呗等头部玩家综合利率同样在红线之内(日息万分之五以内),他们赚不赚钱?赚啊,太赚了。 

你们知道现金贷利率可以低到什么地步吗?工行融e借一度可以到日息万分之一,招行闪电贷前几天做优惠的时候不到万分之二,这些产品门槛并不算高。至于微粒贷和借呗,万分之三的日息很常见。 

为什么你们认为太低?如果不是故意这么讲,那只能说,你们的能力限制了你们的想象。 

2中小平台活不下去,这重要吗?

一点不重要。 

恰恰相反,这不正是监管部门乐意看到的吗? 

当前金融监管的第一条法则就是将一切金融活动纳入监管,要设立准入门槛,必须持牌经营,不能阿猫阿狗都能做金融。如果连这个大形势都缺乏认知,最好早点远离金融行业,免得今后因无知无畏锒铛入狱,搞不好还拉同行垫背。 

一再渲染红线过低让你们活不下去,有点“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意思,你们的死活有什么了不起的,谁在乎啊?你们奔着高息暴利而来,现在还想站在道德制高点博取同情? 

就金融监管的逻辑而言,比起企业盈利与否,监管部门更关心金融稳定与消费者保护。 

红线立在这里,玩得起继续玩,玩不起就滚蛋。你经营不下去,那是你没有能耐,没有能耐就走人。就酱,很公平。 

小平台们别装可怜,你们没几个有金融资质,基本也没啥专业金融背景。如果这一波趁着监管真空,靠互联网高利贷赚了些钱,应该感恩戴德赶紧走人;如果百分之几百的利率你都赚不了钱,无能到这个地步,难道不是更应该滚蛋吗? 

赖着不走,非要逼监管部门让你们把红线之上的利息吐出来才好吗? 

3金融可获得性会受影响吗?

基本无影响。 

又有人跳出来说,36%的利率红线会干掉绝大部分平台,导致他们服务的次级人群再也无法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务。因此,红线会减少金融可获得性,与普惠金融原则相违背。 

好大一面旗帜,我竟无言以对。 

可是,这同样站不住脚,强行为自身的存在寻找合法性。 

最重要的是,这类小平台占据的市场份额很小,并非市场主流。哪怕他们都死了,对市场的影响没那么大。 

今天,腾讯、阿里等科技巨头的进化速度快到你无法想象,还有极少数技术领先的现金贷平台在这一波里也形成了自己的“护城河”。绝大部分小平台死掉之后,市场清扫干净,正好方便大玩家深耕,他们更有能力和资源去做好这个市场。 

很好理解,由于数据数量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以及模型与算法的不断成熟,巨头们得以不断将客群下沉。尽管总会存在一部分人群数据很有限,没关系,正因为没数据,所以才需要通过现金贷交易填补信息。 

事实上,巨头们只要控制好额度和节奏,凭借他们的反欺诈能力,在大数定律的作用下,将坏账率维持在可接受范围内并不难;哪怕出现坏账,用很小的借款金额换来用户信息,不亏。 

更何况,巨头们才真正有本事说一句:借钱不还的,就当做慈善了。 

小平台们,你们敢吗。 

4超出36%红线的现金贷怎么办?

从哪来,回哪去。 

也就是,退出现金贷市场,回归线下高利贷市场,一个相对灰度的空间。 

这个红线并不是说超过36%就不能做。可以做,但是不能公开、全网地去放贷。 

如此一来,这类业务就不属于本文所探讨的现金贷范畴——面向个人的、无消费场景的互联网小额无担保贷款,而是回归到民间高利贷形态。 

在我看来,这才是监管部门希望看到的。36%红线以内的,属于可以彻底公开化、阳光化、互联网化的,外部性很强,容易引发舆论关注,也正因为如此必须要强监管。 

36%红线之上的,回到民间,只要不出乱子,没人会管你。一旦惹事,地方有关部门会介入,大到一定程度还会惊动央行和银监会,等待你的罪名,大概率是非法集资。 

这可不是好玩的。劝君珍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