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快评】路遥也有“写不了”的文章?

 老鄧子 2017-11-29

之所以很难去履行,因为他们的靴子往往踩在了名利的冰面上,不轻浮油滑,就动辄击穿浮冰而沉底。在这方面,路遥始终站在文字和人格的大地上。


 

一位在文学界位高名重的大作家,居然坦诚地向约稿编辑承认自己也有“写不了”的文章,这就是路遥谦虚诚恳的人格魅力。商子雍先生发表在《杂文月刊》的《路遥的赠书》一文中介绍说:有一段时间,作者曾多次约请路遥为其主持的报纸副刊写点儿随笔、杂文之类的文章,他每次都满口答应,可事后却从不兑现。后来商先生催得紧了,路遥便十分诚恳地表白:“我试了,你要的那种文章,我实在写不了。”

 

路遥也有“写不了”的文章?

 

这种直率的表白,在文化和文学成为青菜萝卜快餐交易的功利年代,岂不成了让有些“大家”觉得幼稚的谦虚么?路遥这不是在自我贬损么?

 

在“碎嘴老太”当“教授”,能写几篇方豆腐块见报者成“作家”,能捣鼓几个诘屈聱牙观点者变“学者”,能玩弄几句“之乎者也”者成“大师”的“文化速成”的氛围里,一些人真是巴不得一天能有三百个地方向自己发出约稿邀请。如今,连某些不入流歌星、庸俗段子手都可以摆一副博古通今、满腹经纶的样子,以一副“高人”作派,对那些企求快速成名的楞头男女们说东道西、指手画脚;而以其一时之“盛名”,时不时地写些隔靴搔痒、无病呻吟的文字,在报刊和荧屏上频频抛头露面,更可谓是一些所谓“名人”的家常便饭了。有谁会与名利过不去啊!

 

路遥也有“写不了”的文章?

 

路遥这种实话实说、敢说自己不行的为人为文品格,不仅对文化人而言是一种榜样,对从事其他职业者亦同样堪为示范。但愿我们能从中得到启发,透过浮躁的红尘,冷静地看清自己到底是谁,能够实事求是地掂量自己到底能有几斤几两。倘若说文人的浮躁是国家和民族兴旺之大忌,那么各行各业从业者的浮躁、毛糙和托大,则在微细处瓦解着国家和民族兴旺之基石。不懂装懂、附庸风雅,拼凑一点历史的碎片,拉扯半杆子文学的幌子,只有点科技知识皮毛便敢称科学体系,握笔会写几个字就妄称自己是书法家,操球拍能抽两拍就说自己“准专业”……这样会过度吆喝、包装、营销自己的人,如今多了去了。把自己当成“百科全书”“全能高手”,自我感觉始终良好,信口开河指点江山,某些位高权重者或视他人对受众权位的屈从为对自己学识的敬仰,由此更自高自大得无法自拔。这种令人哭笑不得的喜剧,在身边又岂止是个别现象?

 

路遥也有“写不了”的文章?

 

笔者却因看了商先生的介绍,又一次生发出对路遥的崇敬。这是一种真正的“虚心使人进步”,这也是中国文化所需要的一种脚踏实地和自知自明。浮躁浅薄的东西只能是昙花一现,这个道理很多人从小就懂,之所以很难去履行,因为他们的靴子往往踩在了名利的冰面上,不轻浮油滑,就动辄击穿浮冰而沉底。在这方面,路遥始终站在文字和人格的大地上,这也正是路遥了不起的地方。诗人臧克家在为纪念鲁迅而作的诗《有的人》中写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我想路遥当得起这样的褒赞。今天,当根据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改编的电视剧一再热播,坊间热议如潮,《平凡的世界》这部当代文学经典被一代又一代人捧读议论时,又有谁会想到,创作这部文学经典的伟大作家,曾是一个连报纸副刊随笔、杂文之类的文章都自称“写不了”的人呢?


(本公众号和上观APP朝花时文栏目专稿)


  本文由上海文艺评论专项基金特约刊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