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梅戏的前世今生

 七彩阳光3109 2017-11-29


一曲黄梅,天上人间


黄梅戏作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那一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大概是不懂戏的人都会哼上两句。今天,我们就来讲一讲黄梅戏的前世今生。


黄梅戏之所以叫黄梅戏,是由于这一剧种起源于“黄梅县”。黄梅县,有“黄梅戏之乡”的美称,隶属湖北,毗邻安徽。这一地区旧时地势低于江岸,又位于长江下游一带,因而多水灾。频繁的水灾,促进了该地区人口向外的迁徙,这就为黄梅戏流传于鄂赣皖地区创造了条件。如今,我们大多把安徽安庆看作黄梅戏之乡,这主要是因为黄梅戏虽然不是在安徽起源的,但却是在安徽成长发展起来的。20世纪50年代,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将《天仙配》搬上舞台,该唱段大受欢迎,黄梅戏也因此成为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

关于黄梅戏的起源时间,大致可追溯到清朝乾隆年间。但形成一个完整的剧种,是在十八世纪后期。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抗日战争后黄梅戏吸收京剧中的一些表演艺术,逐渐变得精致化,也逐渐成为安徽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和全国知名的大剧种。黄梅戏也渐渐开始迈向精致、成熟的阶段。这使得原本只是采茶调的黄梅戏有一定的力量能够发展成为现如今国民普及度算是上乘的民间剧种之一。这就是现今黄梅戏的前生。

说完了黄梅戏的前世后,我们来聊一聊黄梅戏的今生。1953年成立安徽省黄梅戏剧团后,在老艺人和新文艺工作者的合作下,先后整理、改编了《打猪草》、《夫妻观灯》、《推车赶会》、《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三搜国舅府》等传统剧目。编演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和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等。其中《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小店春早》已摄制成影片。就上文所讲,黄梅戏的大发展是在推出《天仙配》、《女驸马》等戏曲之后。在这段期间,黄梅戏中涌现出了众多如《打猪草》、《牛郎织女》等优秀的唱段和如严凤英、王少舫等杰出的黄梅戏人才。尤其是《天仙配》的上映,更是为黄梅戏走上国际开辟了道路,被西方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在一段时期内,香港的电影圈还推出了所谓的“黄梅调电影”,即以传统戏曲舞台表演为基础,揉和当代电影拍摄技巧、表演方式,同时整合时代曲式的唱腔和民族舞蹈化的身段动作的电影创作方式,代表作品有《江山美人》、《三笑》等。

现如今,黄梅戏也在进行各种新的形式的改革,创造出了一些新的唱段,如《雷雨》、《徽州往事》等。在这个现代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黄梅戏还与电声、交响以及流行音乐合作,创作出一些新的形式的舞台表演,2016年还推出了首部3D全息黄梅戏舞台剧《牛郎织女》。

尽管这样,但黄梅戏渐渐衰弱依旧是不争的事实。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记忆中的黄梅戏一二事

身为江苏人,我其实是更偏向于黄梅戏而不是昆曲。这主要是因为我爷爷、我爸爸都是忠实的黄梅戏迷。

我一直都很喜欢睡懒觉,每到周末不睡到日上三竿就不罢休。通常情况下,我家人是不管我的,但每每半梦半醒之间,就会听到一段一段的黄梅戏曲,这种感觉很烦,以至于我在一段时间里对黄梅戏是存在偏见的。小时候听黄梅戏听得多,不知不觉就会唱了,身边的同学也都知道我会唱黄梅戏。有一年,班级里开了个小的游乐性质的班会,班主任也在场,我被同学起哄着唱了一段《女驸马》,我至今仍然记得班主任当时的眼神,带着一些不屑的眼神,还有一句“为什么要唱这个”。当时很无措,现在想来依旧是有些不甘,不明白就一段黄梅戏怎么就遭到了质疑,我不清楚是黄梅戏出了问题还是我自己出了问题,但总归是出了些问题,不是我太过老套就是黄梅戏不合时宜。

上大学后,没有爸爸一天到晚的放黄梅戏,和黄梅戏接触得也就相对来说少了很多,但有些旋律是印在骨子里的,积攒的久了就会在某个适当或不适当的点在脑海中来一次火山大爆发。就像此刻,我写这段文字的时候脑海中不断地回荡着《女驸马》的唱词,不断浮现这某个日上三竿的早晨,我把头缩进被窝里,试图躲避这段旋律的画面,也是在此刻,我正戴着耳机听着严凤英唱的《女驸马》。

时间和距离真的是个很神奇的东西,会让我突然间就对一向喜欢不起来的东西产生深刻的感情。




关于戏曲

写给不看戏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