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茶“鲜爽甜醇、毫香蜜韵”的秘密

 送炭翁 2017-11-29

茶禅一味 道德一源

茶养道—专业专注茶饮禅养之道

白茶“鲜爽甜醇、毫香蜜韵”的秘密

老寿眉

白茶虽为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几年前却并不为人们所熟知。

而短短四五年时间,便迅速席卷茶界,成为业内茶人、茶商新宠。

当今人们疲于竞争奔波,在快节奏和生活、生存压力下,对于回归自然有强烈渴望。

而茶便满足了人们的这种精神需求。

尤其白茶,大概是最贴近“原生态”的一种茶了吧,喝到口中便能品味到阳光自然的味道。

白茶“鲜爽甜醇、毫香蜜韵”的秘密

老寿眉

简单自然之美

白茶的制作工艺极其简单,不炒不揉,只有萎凋和烘干两步。

枝头采下鲜叶嫩芽摊薄置竹篾,在阳光和微风中渐渐走水氧化,经烘干后便成为了可以长久保存的白茶。

据史料记载,这样简单自然的制作工艺最早创始于明代。

明朝田艺蘅在《煮泉小品》里写有“茶者......以生晒者为上,亦近自然……清翠鲜明,尤为可爱。”

明代另一位才子屠隆也说“以日晒者,青翠香怡,胜于火炒”。

随着市场需要量的增大,近些几茶人在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研发新工艺白茶:即在此两道工序外稍加发酵揉捻,使得白茶汤色更深、滋味更浓。

白茶“鲜爽甜醇、毫香蜜韵”的秘密

老寿眉

但比起其他茶来,工艺还是简单得多,但白茶的滋味却并不简单。

简而不糙

白茶虽然制作工艺简单,但整个制作过程却是精之又精。

首先从鲜叶采摘就要求不能有任何杂质。

对于鲜叶的外形、嫩度、等也要均匀一致。

而且在摊晾过程中茶叶不能重叠,也不能翻伤。

如果失水慢了,茶芽就会变黑;如果失水快了,叶色又会变红。

这看似简单的过程却需要制茶人丰富的经验、强大的耐心以及严格的古法传承。

于是今天我们才能喝到最原汁原味的白茶。

白茶“鲜爽甜醇、毫香蜜韵”的秘密

老寿眉茶汤

白茶“鲜爽甜醇”的秘密

白茶的鲜爽甜醇滋味大多来自于氨基酸。

通俗地说,茶氨酸就像我们炒菜时放的“味精”,滋味鲜爽,使人心情愉悦!

我们知道白毫银针,白毫披覆、如银似雪。这白毫不仅能给茶汤带来了独特的“毫味”,其氨基酸含量更是高出了茶叶本身。

如果想品尝到白茶鲜爽的极致口感,建议选择氨基酸含量高的白茶。

这里有个小窍门,分享给大家。

按氨基酸含量由高到低排列,比如:从等级上,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在同一产区内,高山茶>平地茶;不同季节,春季>秋季>夏季;

白茶“鲜爽甜醇、毫香蜜韵”的秘密

老寿眉茶汤

这里要说的是经陈放转化的老白茶,鲜爽度是会减弱的,但是其药用价值会越来越大,口感也会更醇厚柔和。

当然,如果你想保留这份鲜爽也可将茶叶密封放在冰箱中存储饮用。这个就全凭个人喜好了。

白茶“甘甜蜜韵”的秘密

因为白茶制作工艺中没有“杀青”,使得活性酶得以长久的保存,将蛋白质慢慢分解出氨基酸。

而酶给白茶带来的滋味,又不止于氨基酸。

在酶的催化下,儿茶素与氨基酸氧化缩合,不但使茶汤看起来更黄亮,还给了白茶醇和的滋味。

白茶的甘甜味,主要来自于茶中的可溶性糖。

在良好的萎凋过程中,糖类物质得心非常好的转化,甘甜遂得以累积。

白茶在六大茶类中,可溶性糖的含量也是相对较高的。

白茶“鲜爽甜醇、毫香蜜韵”的秘密

老寿眉

借用茶友的一首诗:

银针出雪洞,

香茗润三清。

做人当如是,

有芳自留名。

白茶“鲜爽甜醇、毫香蜜韵”的秘密

老寿眉叶底

【往期内容回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