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董其昌一个为富不仁的典型

 天一角458 2017-11-29

董其昌一个为富不仁的典型

 (2011-05-26 09:31:26)
标签: 

杂谈

    嘉兴南湖西岸的揽秀园里,有一块高 2.8米的青石巨碑——“嘉兴府学重修明伦堂记碑。此碑刻于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碑文一千一百多字,为董其昌所写行书,字迹苍劲流畅,让人叹为观止。董其昌曾多次到过嘉兴,留下不少墨迹,据说昔日嘉兴精严寺大殿曾挂有董其昌题的匾:眼前佛国。

  董其昌在书画上有很高的造诣,是个大师级的人物,官也做得不小,当过礼部尚书。按理说,这样一个人物,是应该让人景仰的,然而,董其昌在为后人留下许多精美书画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了一个鱼肉乡里、为富不仁的恶劣形象。

  明朝万历中期以后,贫富分化加剧,社会危机四伏,然而官僚豪绅集团对此却缺乏清醒认识,他们在特权的庇护下,依旧疯狂地聚敛财富,过着酒肉声色、穷奢极欲的生活。董其昌回到家乡松江后,富甲一方,横行地方,口碑极差。他老而好色,为了采阴补阳,年过花甲仍奸淫童女。其三子董祖源拆周围民居扩建自己的宅院,对未能及时迁居的小户,指使奴仆上房揭瓦。其次子董祖常更是纠集地痞无赖,欺男霸女,无恶不作。董其昌看中松江秀才陆兆芳家的使女绿英,其子董祖常指使家奴陈明率200余人深夜闯进陆家抢人,并将陆家抢掠一空。董家是有官府庇护的,乡人拿他没办法,只好借助舆论,就像如今在网上发帖一样,有人将董家父子的恶行写成曲本《黑白传》,教给说书的盲人在茶馆酒肆到处传唱。董其昌对此十分恼怒,到松江府告状,要求缉拿写曲本之人。诽谤官员,历来是要治罪的,官府一阵忙碌,捉来个说书人钱二,钱二供称《黑白传》系一个秀才所作。

  董其昌大概是作威作福惯了,官府审不清的案,他要亲自来审,于是在家私设公堂,命奴仆把他怀疑的秀才范昶抓来,逼他和钱二同跪于庭面质,范昶受此奇耻大辱,回家后没几天就含恨而逝。范家和董家是有姻亲关系的,仗着这层关系,范昶83岁的老母带着儿媳和几个女仆一路哭哭啼啼前往董家讨说法,没想到还没进董家门,就被董家奴仆砸了轿子,又被拖进董家,关上大门毒打。更为恶劣的是,董家恶奴还把这些妇女的衣裤剥去,猥亵凌辱,并把她们拖到董宅旁的寺院前示众。董家的暴行激起了民愤,也引起当地秀才们的强烈反感,他们向府衙鸣冤告状,而董其昌则赶往各处官府打招呼,以为靠自己的关系和势力可以摆平此事。

  官府的不作为,反而使民愤越积越厚,人们议论纷纷,怨声载道,几天之内,松江城大街小巷贴满了控诉董其昌的小字报,妇女儿童传唱着若要柴米强(,方言便宜),先杀董其昌的歌谣,南来北往的客商甚至把控诉董氏罪恶的小字报贴到了徽州、湖广、川陕、山西等地。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三月十五日这天一早,四处赶来讨说法的百姓堵塞了从松江府学到董家门外的道路,骚乱一触即发。府县官员怕激起民变,下令拘捕董氏家奴陈明,杖责25大板。但百姓仍然聚集不散,上万人包围了董宅。愤怒的火焰一经点燃,一场大火就很难避免了。

  此时,如果董其昌带儿子出来认个错、赔个罪,事情也许还有转机。然而,董其昌是在乡里横行惯了的,他并没有意识到大祸即将临头,以为小小泥鳅掀不起大浪,为了安全,他让人去打行里雇了些打手来帮助守宅。打行是那个时代的一个行业,吃这碗饭的人都是些无赖恶少,平时没少干坏事,他们来为董家守门,反而更加激怒民众。民众一声喊打,打手们抱头狼狈逃进门里。董家无计可施,又想出一个下流招数,从院墙内向外泼粪便抛砖瓦,结果没能驱散群众,反而把民愤彻底点燃,人们纷纷上屋,向董家房内投掷砖瓦。次日,围聚者更多,有些人是从上海、青浦、金山等地闻讯赶来的。到晚上,有人点燃了董家的房子,火势渐渐烧大,烈焰腾腾。地方官员想带兵救火,但怕引起众怒而未敢前往。大火中,董其昌带着家人仓皇出逃,此后过了很长时间的船上流浪生活。董家数百余间雕梁画栋的亭台廊榭、密室幽房,连同董其昌多年搜集的珍贵书画,全部付之一炬。其三子董祖源的200余间豪华房屋落成不到半年,也被烧成一片瓦砾。几天后,董其昌的别墅白龙潭书园楼也被焚毁,一些寺庙和学堂里董其昌题写的匾则被人砍碎泄愤。

  骚乱之后,有一老者在董宅断垣残壁上题诗一首,其中两句道:敌国富来犹未足,全家破后不知非。董其昌遭此一劫,家产荡然,声名狼藉,但却没有反省悔过之意,而是到处活动,拜访官员,要求处罚闹事的读书人,他放出话来:杀一百个老百姓,不如杀十个秀才。他似乎以为,只要将此次骚乱定性为士抄(秀才唆使),而不是民抄(民众自发),就可以挽回他的名声。这场震动江南的骚乱案,最终由苏州、常州、镇江三府会审,采用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认定事件起因董氏父子有责任,但归咎于奴辈不法,而家产被毁只能自认倒霉;喜乱奸民,乘机烧抢,捉几个为首者来严惩;参与闹事的几个秀才,受到革去功名或杖惩的处分。

  此事,野史《民抄董宦事实》有详细描述,官方档案和文人笔记也都有记载,董其昌的名声是无法挽回了,不知他在以后的日子里是懊恼还是悔恨?更不知其他官僚豪绅是否从这场风波中感受到了山雨欲来?因为,大明王朝已经没有几年好太平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